积极推进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任重道远。基础教育只有把握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的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赢得自我发展的主动权。通过实施双语教育课程改革,走出一条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路子,无疑可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的有效方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国际化;双语教育;办学方略
  【中图分类号】G47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性”既是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揭示的语文课程特性之一,也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但是,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公开课,“讲课文”依然大行其道。面对“讲课文”效率低的现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语文课程的特点,综合当前比较典型的小学语文教学样式,尝试以言语实践作为小学语文学习基本途径的教学思想,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儿童语感,培养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言语实践;教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建立中小学优秀教师合作互动的新机制,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2005年12月,常州市教育局在全省首创“名教师工作室”模式,评选、组建了首批25个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三年来,据不完全统计,25个工作室共开展活动682次,开设各类研究课、示范课1201节,有4名领衔人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104名工作室成员成为市"32级梯队”高一层次的优秀教师,工作室参与编写教材、撰写论著6
【摘要】在学校的教育场境中,制度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但是作为以传播知识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应该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学校要“把知识推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如何让学校知识管理走出无视化、简单化、孤立化、片面性实践误区,要从内涵与特征入手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们提出获取知识,促进知识共享、推动知识利用、知识教师管理以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等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学校管理;知识
【摘 要】学校的课堂就是教师教学艺术创造的舞台,苏派名师们在这个舞台上创造了大量堪称经典的教学艺术案例:如精神“饱满”的表演——示范的艺术、欣慰学生的独立发现——激励的艺术、渗透并激发学生的情感——融情的艺术、生活情境的拓展与转化——创境的艺术、会心一笑的善意——幽默的艺术、巧妙的角色对话——游戏的艺术、统筹优化的教学决策——设计的艺术、巧妙设置激思的疑点——开智的艺术等。苏派名师教学艺术给我们的
关注教师,除了业务成长、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外,更要关注教师的各项切身的利益诉求。我们提倡教师讲奉献,但决不能教师一言利即“棒喝”,教师也是人,而且还不算富人,对维持生活和交往所需与大众一样地渴求。只可惜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现行的分配体制还未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人们往往对分内之事义不容辞,而对分外之事,不闻不问,但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纵使校长有三头六臂,也难免产生疏漏,这就需要将教师
【摘要】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较多地关注了课堂教学的技术与技法,以读懂课文内容为主要目标取向,还没有真正从“教课文”转变成“用课文教”,从“教课文”转变成“教语文”。如何唤醒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义,还原语文的学科本质,促进学生的“生长”将是语文教学中必须守望的价值和为之坚定的方向。  【关键字】课程;课文;课堂  
【摘要】学校的办学理念衍生出独特的课程愿景,结合学校的地域文化、区域发展、特色传承、学科融合,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花木课程的愿景。用优化的课程结构支撑起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模型,课程内容,建立有效的课时结构,开发互动的校本教材。以有效的课程领导保障具体的课程行动:环境与文化建设,打造无处不在的隐性课程;合理统整,学科课程中渗透花木文化;有机融合,开展实践活动;创设特色活动,丰厚花木育人功能。“花
【摘 要】如何让“我的课程”成为“我们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这就是给学生不一样的课程的魅力所在。回首十年来自己的成长之路,发现自己在不断地对课程观进行着解构,建构,再解构,再建构。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要努力将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转化成让学生掌握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还学生一个不一样的教学、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课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自我厘清与实践的过程中,
【摘要】在本土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长期探索中,我们回归教育本原研究,着眼生命关怀的教育视野,以促进幼儿人格发展为目标。“育情”感动幼儿生命的成长,“育健”润泽幼儿生命的活力,“育智”激发幼儿生命的灵感,“育美”点化幼儿生命的创造,顺应幼儿的天性,激活幼儿的天赋潜能,拓宽人格教育研究领域,丰富其内涵。  【关键词】本土文化;课程生长;文化润心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
·主持人语·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必然要求。书院诞生至今,经历了上千年的歲月流转,在中华文脉传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文化自信、教育传承的重要源头和支点。  传统书院作为我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有别于官学,自成为系统,影响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的诸多教育元素对当代学校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比如,传统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