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得不合理,走向极端,就达不到使用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适时、适量、适度,不能脱离文本,游离于文本之外,要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负面影响;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课堂因为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参与呈现出了形象化、立体化的特点,这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效果。然而,语文学科具有厚重的人文色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营造生动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活跃学生思维。但如果使用得不合理,走向极端,就达不到使用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适时、适量、适度,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不当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
  有些语文课堂就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泛滥使用,而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不当让学生疏远了文本
  传统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式是有效的,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因此不能全盘否定。比如组织学生朗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就是常用的手段,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感悟文章的情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引发情感共鸣。如果教学中教师将课文搁置在一边,而将许多图片或视频呈现给学生,则占用了学生朗读感知文章的宝贵时间。这样处理脱离了文本,疏远了文本,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了隔阂,无法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对文本形象的感悟和体验,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禁锢了学生活跃的思维。
  (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不当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面对面地进行观点的碰撞与思想的沟通,可以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而如果不加节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关注的重点就会转移到课件演示上来,教学环节的推进就是程式化地按部就班地演示课件,向学生传输既定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不当会阻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与交流,导致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质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不当僵化了教学流程
  语文教学中按学情来确定教学思路,是传统语文教学常用的方式。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的顺序往往是固定的,与动态生成的课堂会发生一定的矛盾。而教师往往迁就课件的顺序,诱导学生进入“圈套”,把学生的读书思路导入自己预设的流程。如有的教师教学一篇课文,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阅读后的疑惑,要求学生将有难度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初步了解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反馈、归纳,大屏幕投影问题,而投影出的问题却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的问题,谈谈你的理解。表面上看,教师似乎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讨论、提问,但屏幕投影的却是教师自己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是教师认定的重点内容。这种“硬搬”的方式反而扼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阻断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让教学流程走向僵化,而失去了灵活性与变通性。
  二、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能剥夺学生跟文本“亲密接触”的时间
  课堂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舞台,学生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只不过是个“导演”而已。如何引导学生将言语实践活动演得更加精彩,这与教师的组织、点拨和指导有着密切关系。譬如,一位教师执教《爱莲说》一文,教师首先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教师精心设计的拼图,使“莲”这一文本对象更加形象化,借助拼图的巧妙展示,图文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引发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交流、讨论,多元化的精彩的对话自然产生。在对话过程中,浓浓的语文味儿伴随着莲花的清香弥漫在课堂上。当然,要想教好语文,教出语文味儿,离不开教师丰厚的文学欣赏功底与语文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拓展文本,让课堂充满韵味与张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要选准时机,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文本、感知形象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不分时机地乱用一气,而要选准时机、恰到好处。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将贝多芬的肖像呈现出来——学生与文本对话后再呈现人物图像,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就不会停留在看图的表象层面上,这样做既对前面的教学作了一个形象化的总结,又为后来的人物描写训练作了水到渠成的引入。环节设计紧扣教材而又针对学生实际,自然、合理地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将学生的认知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理解文本、感知形象,可谓“一箭双雕”。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只追求手段的新颖,而应彰显其实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效率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功能,不能只追求手段的新颖、花哨,而应彰显其实用性。为此,教师务必明确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是装饰,课件要能够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多元化对话的开展;图片、音乐、文字的使用要恰到好处,能夠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笔者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映示出关于济南冬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领略济南冬天之美;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请学生欣赏课文朗读录音,初步进入情境;接着,呈现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济南的冬天》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哪些笔法和技巧。结合学生回答笔者点击鼠标,顺势展示出三个方面的写作技巧。
  综上所述,运用教学媒体不能脱离文本,游离于文本之外,解读文本是目标,课件运用是手段。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有一定的伸缩性,不能占据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时空,要预留好一定的空间解决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温晨霞.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初探[J].学周刊:B,2012(8).
  [2]邬祖平.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J].科学时代,2012(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中总觉得无“米”可炊,甚至出现选材千篇一律、雷同等情况。中考写作要求:拓展思维、鼓励创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作文让学生展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多元发散性和创新性。创新思路巧选材更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因为选择素材的优劣决定文章品位的高下。  【关键词】作文选材;创新思路;精巧选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心力衰竭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疾病。为了进一步熟悉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特点,特将我院1967年至1987年收治的45例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病人心衰病例分析如下。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时应该作为核心问题考虑。本文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积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
江苏省阜宁县罗桥镇读者宋某来电:罗某建房时占用了邻居洪某部分宅基地。洪某以侵犯土地使用权为由,要求排除妨碍。罗某则称,洪某土地证已过换证期限,已作废。请问:土地证作废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小组探究模式,让学生合作中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拓展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一堂高效、优质的语文课的标准,
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皮肺肿块细针穿刺术中的应用价值,对67例经X线胸片、CT检查证实有肺部肿块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向下经皮肺肿块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现报道如下。1资
传染性胃肠炎是猪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流行性传染病,其病原为病毒。本病只感染猪,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易感染,30日龄内的仔猪极易感染,而且死亡率极高。病猪和康复后
利用水头实测资料,以裂隙组的渗透系数比例因子为待反演的参数向量,基于浮点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提出裂隙渗流参数的进化反演模型,并通过典型坝基渗流算例进行验证.文中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