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虽不经,义归于正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kldafk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士龙文集有“嘲”——《嘲褚常侍》《牛责季友文》两篇,乃西晉散文中的奇文。所谓“嘲”者,虽汉代有之,然体无所归,漫谓之“杂”。就其本质,近乎俳谐。“辞虽倾迥,意归义正”(《文心雕龙·谐隐》),用笔幽默诙谐,然讽喻弊政,讥讽时世,意在匡正世风,故言虽不经,却义归于正。陆云杂体,刻画了两位落魄文人的形象,笔墨近乎游戏,口吻诙谐调侃。名之为“嘲”为“责”,实乃为褒为奖。同情之心,油然生于言外;抑扬之中,辞锋直刺现实,藉此而阐释深刻道理,虽杂以嘲戏,而寓庄于谐,颇类后代之杂文。然而,学界将其弃之不顾,令人扼腕叹息。
  《嘲褚常侍》以诙谐的笔墨,调侃的语调,勾画了褚常侍形象——怀才不遇,安贫乐道,却最终在君子的语言暴力下,不得不随俗浮沉。文章开篇即曰:“前临川府褚老常侍,君子谓吴如是乎能官人。”不作铺垫,峭然而起,树立了一位善于御民的官吏形象。用“如是乎”的君子惊诧语气,更突显其无与伦比的官人之才。然后按下其人不表,却专论御民之意义:
  官人,国之所废兴也。古之兴王,唯贤是与。吕望渔钓,而周王枉驾。宁戚叩角,而齐王忘寐。委斯徒而靡好爵,释短褐而服龙章。姬姜之族,非无人也;亲昵之爱,非无怀也。取彼庸贱之徒,登之佐臣之列。故九贤翼世,而有命既集;五子佐时,匡霸以济。夫唯能官人之所由也。
  国之兴废,在于择官,故盛世之君,唯举贤才。吕望渔钓渭水,遇文王而得举;宁戚叩角而歌,遭桓公而为用。唯因贤才是举,上古有九贤治世,天命归之;齐桓有五子辅佐,终成霸业。作者还特别指出,周用吕望、齐用宁戚,并非族无贤才,国无昵亲,之所以用此地位卑贱之人,唯在御民以兴国。如若从国家的用人之道和人物的旷世之才两个方面推想,褚常侍必然际会风云,腾霄飞举。然而,现实却大跌眼镜:
  褚氏,大夫之常佐,远邦之贱司。才则邵矣,官实陋矣。而拔出群萃,超升阶闼。虽文王登师,桓公取佐,亦何以加之?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言官人得才也。褚常侍闻之喜曰:“君子之言,岂虚也哉?吾得此足矣。”君子谓褚常侍于是乎不谦。谦也者,致敬以存其位者也。谦之不存,德无柄矣。
  现实中的褚常侍却沉沦下僚,才美官微。本是出类拔萃,超乎廷僚,有吕望、宁戚官人之大才,却无吕望、宁戚之际遇。然而,当他闻之官人得才、文王以宁之诗时,喜之不禁,心满意足,一是君子之言肯定了他的官人之才,窃喜;二是君子之言暗示了他的未来前程,期待。然而,这一点虚幻的心理安慰,也被现实打得粉碎——君子指责其毫不谦逊、不敬其位、道德无本。然后,文章又正襟危坐地进一步阐治乱之道,以及君子对褚常侍的严厉批评:
  世之治也,君子自以为不足,故撙节以求役于礼,敬让以求安于仁。世之乱也,在位者自以为有余,故爵丰而求更厚,位隆而欲复广。世之治乱,恒由此作。今褚侯蝉蜕槁木,鹄鸣玉堂,不庶几夙夜允集众誉,而意充于一善,心盈于自足。足则无求,盈则无戒。不求则善远之,无戒则恶来之,亦何以为君子哉?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慎之至也。
  将官人者的道德与谦逊上升到国家治乱的高度,指出:治世,君子自谦道德不足,故遵循法度而规范于礼,恭敬谦让而安心于仁;乱世,在位者以为道德有余,故位高禄丰却贪欲不止。而褚常侍虽然翱翔华堂,却栖身枯木,安于现状,不求众誉,意满于一己之善,心足于既得之位。为此,又遭到君子无端指责:心足则无所追求,意满则缺少警戒,其结果是“善远之”“恶来之”,何能成为君子?诗之所云,君子必须至慎啊。按照文章本来的逻辑思路,褚常侍安于位、养其德、敛心自谦,正合乎国家治乱之道,然而却又出人意外地遭到君子的指责。如此现实,对褚常侍来说,欲进无路,欲退不能,真正进入进退维谷的人生窘境。可是文章的结尾却大出人所料:
  褚常侍闻是言也惧,谓之昌言也而拜之。君子曰:“褚侯其几矣。闻善而喜,过又应之惧。嘉服义之贤,而拜谠言之辱。规同禹迹,义均罪己。君子哉!吴无君子,斯焉取斯!”
  本是持守自我的褚常侍反而以无端指责为良言,终于“幡然醒悟”,这本是一幕丧失了自我的人生悲剧;可是,君子以为褚常侍能拜受直言之辱,如禹汤之能罪己,赞誉其是真正的君子,文章以含泪的喜剧收场。本来,褚常侍心如槁木,超越荣辱,意止于善,超越得失,结果却在君子的指责下,不得不走向与君子随俗浮沉的人生。褚常侍人生“被塑造”的过程,恰恰是一个人性“被异化”的过程。然而,人性异化后的褚常侍,却被君子赞叹“吴无君子,斯焉取斯”而推崇备至。这就深刻揭示所谓君子社会是怎样的颠倒是非,人性本真又是如何的被社会异化!
  全文以褚常侍窘迫人生为切入点,深入论述举贤兴国之理,世道治乱之由,从具体人物的境遇抽象出普遍的治国用人之理;以褚常侍人生观的转变为收束,揭示了君子文化的虚伪及其对人性的异化。语言幽默,词锋通脱,而意蕴精警。文章虽短,却跌宕回环,出人意表。以正笔入题,以反承破题,再以调侃转折,以“喜剧”合题。运用两种不同的对比方法:第一,显性对比。褚常侍“如是乎能官人”与“大夫之常佐,远邦之贱司”才美官卑对比,揭示其有吕望、宁戚之才而无君识遇合的落魄;褚常侍栖身槁木,安贫乐道,与爵丰而求厚、位隆而欲广者对比,揭示其不遇于时、不得其君的窘迫。用笔似贬,实是褒之;明写人物,暗讽现实;诙谐幽默,义归于正。第二,隐性对比。褚常侍不“允集众誉”,“意充于一善,心盈于自足”与君子“不求”“无戒”的无端指责对比,揭示了挂着正人君子徽号背后的丑恶嘴脸;褚常侍闻“官人得才”“吾得此足矣”之喜与闻“不求”“无戒”却“谓之昌言也而拜之”的恐惧心态对比,揭示所谓君子文化对人性异化的巨大影响。笔触深入社会本质和君子文化的劣根性,在调笑抑扬、漫画夸张的灰色幽默中,浸透着冷峻的现实沉思。
  《牛责季友文》与《嘲褚常侍》皆正言反说,意在讥刺,然立意用笔,却有不同。前文讽刺对象明确,后文讽刺对象隐晦。前文以说理为核心,亦正亦反;后文以人物为核心,反语正说。从表层看,主旨是劝其离隐仕进;从深层看,讽刺乃在其怀才不遇的现实。开篇以常理切入:“天造草昧,万物化淳。类族殊品,莫尚乎人。”虽自然造化万物,物有殊品,各以类聚,然人为万物之灵。突出人在宇宙造化中的特殊地位,乃为后文写人铺垫。然后即以夸饰之笔,描述季友之才异于常人,却高蹈山林,故切言劝之:   今子履方象以矩地,戴圆规以仪天。該芳灵之凝素,挺协气于皓玄。故神穷来契,思洞无闲。踊翰则愤凌洪波,吐辞则辨解连环。子何不绝渊而跃,照日之光,使颖秀旸谷,景溢扶桑。俯经见龙之辉,仰集天人之堂。
  季友戴天履地,道法自然,钟天地之灵秀,得自然之和气,才思敏捷,洞悉幽微,挥笔则情如波涌,吐辞又妙语连珠。然而,如此俊彦,却韬光养晦,遁世隐居。故作者带着急促的语气劝之:子何不如龙跃于渊,日光之升,离隐出潜,辉耀天人!后文又以调侃笔调描述季友弃世遁隐的窘迫现状:
  维子之服,既玄而素。今子之滞,年时云暮,而冕不易物,车不改度。子何不使玄貂左珥,华蝉右顾;令朝服青轩,夕驾轺辂;望紫微而风行,践兰途而安步?而崎岖陇坂,息驾郊牧;玉容含楚,孤牛在疾?何子崇道与德,而遗贵与富之甚哉!
  他人纡青拖紫,子着隐士之服,沉沦落魄,岁月蹉跎,冠冕不改,车服依旧。何不戴玄貂、饰华蝉,乘华美之车,安步于芬芳之途,风驰于天子之宫!反而奔走于崎岖山路,息驾于郊外荒郊,乘病牛而含悲?何必推崇道德、敝屐富贵,如此之甚呢!所以,作者又以叹息的语调劝之曰:
  日月逝矣,岁聿其暮。嗟呼季友,盛时可惜。迨良期于风柔,竞悲飚于叶落。陈谠言于洪范,图遗形于霄阁。使景绝而音流芬,身荐而荣赫奕。子如不能建功以及时,予请迹于桃林之薄。
  嗟乎,日月流逝,盛年难在,须趁青春年华,不必老大伤悲;为朝廷大法献言献策,在凌烟阁上图其遗像,即使身亡影绝,亦可青史留芳。最后,以决绝的语言告之曰:如若不及建功立业,就请你遁迹荒僻山林——不要在人世间晃眼啊。表面上,作者似乎是正说,批评其身怀奇才而不用于世,所以劝其离隐仕进。深层里,却名为责难,实为褒扬。其“何子崇道与德,而遗贵与富之甚哉”句,说明不仅季友才秀,而且德厚,所以弃世高蹈,处境落拓,实在有难以言说的现实原因,只是个中原因,留余言外而已。同样,两处“何不”的责难,亦是表面指责季友,深层批判现实。“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野有遗贤,或因贤才者乱邦不入,或为治政者昏聩不察。如果联系作者当时入洛仕晋的艰难处境,即可推想其中也蕴涵着作者理想之失落。此外,作者也借批评季友的口吻,间接描述了达官贵族生活的奢华、权势的追逐和气焰的煊赫,唯将批判的锋芒隐蔽到巧妙的叙述背后而已。从结构上看,文章虽短,却反复渲染,有扬有抑,结尾之调侃,更留有不尽之余味。表面上责季友潜隐不仕,而深层里痛惜其不遇于时。在杂以嘲戏之中,鼓荡着勃郁不平之气。
  从文体意义上,士龙二文颇类俳谐。俳谐之体渊源久长,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为先导,汉代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踵其武,至魏晋则大放异彩。《文心雕龙·谐隐》曰:“至魏文因俳说以著笑书,薛综凭宴会发嘲调,虽抃推席,而无益时用矣。然而懿文之士,未免枉辔;潘岳丑妇之属,束晳卖饼之类,尤而效之,盖以百数。魏晋滑稽,盛相驱扇,遂乃应玚之鼻,方于盗削卵;张华之形,比乎握舂杵。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欤!”其俳谐之文即有三国麋元《吊夷齐文》,西晋潘岳《丑妇》、束晳《饼赋》等等,然皆“辞浅会俗”,虽可以娱心,终止于“悦笑”而已,“曾是莠言,有亏德音”,缺少警动人心的意义。士龙之文皆以具体人物的怀才不遇为描写对象,而后上升到治政举贤之理,名为“嘲”人“责”人,实是“嘲”世“责”世。虽也调笑抑扬,涉笔成趣,但语带讥讽,警世醒心。特别是《嘲褚常侍》一文,在翻转腾挪中,浸透彻骨的悲凉,调笑之中浸透着眼泪,别有精警动心之处。
  简要言之,陆云杂体,辞锋通脱,庄谐随体,涉笔成趣,舒卷自如,“文藻丽密,词旨深雅”,最见其性情的丰富与复杂,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亳州学院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松、石都是中土常见的传统诗歌意象,但很有趣的是,先秦两汉诗歌中两者很少在同一篇章出现。晋宋以后,随着佛教山水诗、游寺诗的兴起,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如王融《栖玄寺听讲毕游邸园七韵应司徒教诗》“流风转还径,清烟泛乔石。日汨山照红,松映水华碧”、萧纲《往虎窟山寺诗》“细松斜绕径,峻岭半藏天……分花出黄鸟,挂石下清泉”、江总《入龙丘岩精舍诗》“风窗穿石窦,月牖拂霜松”、姚察《游明庆寺诗》“月宫临镜石,花赞
苏绍柄辑《梦游赤壁图题词》一卷,收入申报馆刊印的《屑玉丛谭》二集,汇聚了自清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四年(1878)32位题词人围绕《梦游赤壁图》进行的题咏,包括的24题36首题画诗,7首题画词,以及1首套曲,另有朱作霖、熊其英和苏绍柄本人的序,这些作品并非作于一时一地,而是随着苏绍柄交游范围地扩大而不断累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词者主要是流寓上海的底层官僚及文人,或以绘画为业,或从事早期上海
林晓琦把我锁在她家。锁是一个复杂的动作,带有象征意味,具备一定的权力属性,站在门外,钥匙插进锁孔,反转几圈,至少听到咔哒两声,锁舌弹出,从里面无论怎样都拧不开。小时候放暑假,我妈出门上班时就爱这么干,有同学过来找我,隔着大门喊,出来玩一会儿不,干游戏机啊。我说,出不去,反锁了。我同学说,家里找一下钥匙,一般在碗架柜上面,都有一套备用的,从窗户扔出来,我在楼底下给你接着。我说,找好几遍了,没有。我同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一时居家成为所有人的生活常态,而要在心理上构筑坚固的防疫工事,最好的材料就是读书。中国古人有日诵《孝经》以驱疫者,朝鲜时代儒者有读《孟子》百遍以抗疫者,日本京都大学所在地“百万遍”,也缘于十四世纪知恩寺第八代住持念佛百万以止疫者。这些并不是东亚汉文化圈中独有的现象。古希腊雅典城中也曾多次爆发大小不等的瘟疫,人多逃离,而苏格拉底凭藉其阅读身处城中而不染疫,后来被法国作家蒙田在其《
四游金陵忧国伤时  唐玄宗天宝六年(747),李白带着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第四次踏上金陵的土地。开元、天宝年间,李白已诗名满天下,名臣贺知章更是赞赏备至,称其诗可以“泣鬼神”,呼之为“谪仙人”,会同其他权贵极力向朝廷荐引。于是,天宝元年(742)八月,玄宗诏令李白进京,李白闻之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进京》)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载:“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
【摘要】“两个整合”,即对党的“旗帜”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整合。这是党的十七大最重要且带根本性和统领性的政治和理论贡献,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十七大 “两个整合”    “两个整合”——党的十七大最重要的政治和理论贡献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个整合”,是党的十七大最重要且带根本性和统领性的政治和理论贡献
写赋的人喜欢模仿前人作品,所谓“踵事增华”,也算文学史上一个明显的创作现象,尤其唐宋以后科举考赋,闱场同题情形尤为突出,于是由模仿以补续并超胜前人,也成为赋坛斗技的常态。早在汉人作赋时,这种现象已有所呈示,最典型的作家是扬雄。据《汉书·扬雄传》存录雄自叙谓:“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尝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名曰
幽默是人类天性,中国古人亦不例外。作为南方政权,六朝辖区主要在长江流域,相对于黄河所经北方地区,其自然环境则要优越得多,而物质条件优渥与文化繁盛密切相关。六朝烟水,鱼米之乡,人民谋生较易,精神亦享有余裕,生长于富庶温柔之乡的江南,经学式微,思想宽松,士人左琴右书,腹笥充盈,文学造诣较深,故此,文人戏谑,似乎压过了武士械斗,以文为戏,亦成时尚。南人和北人杂处共居,文化碰撞,更激发士人的幽默感,各种笑
韩愈以反佛著称,因上《论佛骨表》得罪唐宪宗,遭遇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悲惨命运,故以反佛斗士的形象著称于世。其实韩愈一生力主尊儒,兼斥佛、老,蔑称为“二氏”(见《重答张籍书》),且在《进学解》中以“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自诩,《新唐书·韩愈传》亦赞曰“愈排二家”,可见韩愈对佛、老二家的排斥是不分轩轾的。韩愈不但驳斥老子的思想,而且对奉老子为教主的道教也毫无恕
【摘要】风险社会理论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蕴含的社会风险。伴随中国社会风险的逐步凸显,社会志愿服务以其独特功能日益成为社会风险减压的“安全阀”,社会志愿服务必须从体制上、架构上和机制上进行转型,以拓展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风险社会 志愿服务 “安全阀” 转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社会的高度风险性问题成为社会理论关注的焦点。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