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一体化:区域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标一体化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要实现中小学教学目标一体化,首先要求目标的制定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对学段目标、水平目标和年级目标进行逐步分解,形成课时目标;其次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相应地开展学段衔接、水平衔接、单元连上和同课异构四个方面的主题研讨。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9-0020-03
  国家教育部原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曾指出:“目前我们国家学校体育在教学中存在问题:即中小学之间相脱节,没有把十二年的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没有在这十二年中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其他规律进行研究,也就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低层次重复的问题,也说明了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目标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其课程性质强调了基础性,指出该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生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一体化,就是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一以贯之,对学生体育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分阶段实施,加强教学衔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目标一体化的理论探索
  体育课程目标,是九年义务教育体育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体育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体育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教学实施等后继课程因素的设计和操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对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情境化的、可操作的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对上一级目标进行具体的分解和层层落实,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教学目标”一体化就是为达到义务制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有机分解”各目标,体现目标的合理性、层次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和整体性。
  1.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的学段目标、水平目标分解(以中小学跳远教材运动技能目标为例,表1)
  在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基础上,以课标为依据,以中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为主线,以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总目标为基础分解学段和水平教学课程目标。学段教学和水平教学目标的构建对九年义务教学起着统领作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基础。
  要实现中小学“教学目标”一体化,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做到能按照不同学段和水平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出不同阶段学习内容的难度级别,还要体现出中小学的教学内容的系统连贯性,即对学生在上一学段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诱导和辅助练习等手段复习巩固,保持旧知识的积极迁移,促进新知识的掌握,进行自然衔接。
  例如:小学水平一、水平二阶段是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期,在发展单脚跳、连续垫脚跳等基本动作技能同时,还要继续发展学生跳跃的技能;水平一、水平二阶段学生是身心素质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又有着显著的特点:身心好动,好奇心、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但兴奋与抑制转换快,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分化能力弱,动作完成质量粗糙,等等。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技能发展特点,水平一教学目标为做出基本跳跃身体活动动作;水平二完成多种跳跃基本身体活动动作,既是继续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也是在跳跃游戏基础上自然衔接到单双脚向远跳跃技术教学,体现了目标“自然衔接”“系统连贯”。
  2.水平目标的年级单元目标分解(以中小学跳远教材运动技能目标为例,表2)
  分析学校具体情况,在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总目标、学段目标、水平目标,预设水平年级学期单元目标。单元目标预设主要起着衔接水平目标和年级目标的作用。在水平单元学习的构建中,虽然体现技术教学的连贯性,但是更清楚的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这也是避免低级重复的关键。
  水平教学目标的年级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就是按照中小学“教学目标”一体化内部的逻辑顺序,将年级单元教学目标细分成一系列的“小步子”,做到“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教学目标的制定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习目标划分为彼此联系的“小单元”,“小单元”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列,形成“系统化”的目标,进而实现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实现小单元的目标以及整个教学目标。
  例如:水平三五年级第一学期跳跃单元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完整地做出蹲踞式跳远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动作。本单元的技能目标,既建立在水平二(完成单、双脚连续向远跳跃动作)基础上,完成该单元目标(完整做出蹲踞式跳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动作),又要为后续水平四(完整做出蹲踞式跳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动作,并做到助跑快速、步点准确、重心平稳、上板积极、起跳充分,空中身体姿势平衡,缓冲落地)打下基础。六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都安排了蹲踞式跳远的教学内容,按照逻辑关系,六年级选择初步学习蹲踞式跳远完整动作技术,八年级选择提高并掌握蹲踞式跳远完整动作技术,九年级选择在锻炼与比赛中合理运用蹲踞式跳远技术,内容从初步学习、提高并掌握到合理运用,形成了“系统化”的教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现水平三、水平四学习并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水平目标。
  3.单元目标的课时目标分解(以水平四八年级蹲踞式跳远单元为例)
  在分析任教班级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单元目标预设课时目标。课时目标预设起着衔接水平、年级、单元、课时目标的作用。在单元课时学习的构建中,体现着技术教学的连贯性。   单元教学目标是单项教学目标的集合体,是在一定时间内将一项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次进行反复(有递度)学习和练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在水平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水平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又是课时目标的主要依据。
  水平四初二年级蹲踞式跳远单元第一课时目标:通过复习,学生能够完整做出蹲踞式跳远动作;通过学习,学生能做出起跳脚着板时用全脚掌迅速滚动着板的起跳动作,摆动腿能做出屈膝向前上方摆动的动作。在本课时目标中,既建立在水平三(初步建立完整动作概念——完整做出蹲踞式跳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动作)基础上,完成该单元第一课时目标(起跳技术——能做出起跳脚着板时用全脚掌迅速滚动着板的起跳动作,摆动腿能做出屈膝向前上方摆动的动作),又要为后续该单元第二课时目标(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学生能在自然轻松助跑,最后三步加快节奏的情况下起跳)打下基础。
  三、目标一体化的研讨活动
  国家课程虽然提出了各水平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但只是指出了大的方向,缺乏具体的操作步骤,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研室)要在研究透课程标准基础上,根据本区域学校实际情况,举办探索实践研讨活动将课程标准“方言化”,对区域中小学体育目标一体化课程做出指导性意见强化衔接的要求,对标准中存在的要求与内容不衔接的问题、标准的弹性要求问题、标准的操作落实问题等做出更明确的引导,给予教师可操作意见。
  1.开展中小学学段衔接主题研讨
  通过以单项相同教材不同学段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为教师找准中小学学段学生能力发展的起点提供依据,帮助中小学教师从学段目标衔接中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一体化。
  2.开展中小学水平衔接主题研讨
  通过以单项相同教材不同水平阶段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及运动能力的不同,确定目标和内容,帮助中小学教师从水平目标衔接和内容衔接上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一体化。
  3.开展单元连上主题研讨
  通过单项教材在某一年级的单元连上,帮助教师进一步厘清教材,有利于单元目标的梯度分解,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连续性和层次性的把握,帮助中小学教师从单元目标衔接和内容衔接上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一体化。
  4.开展同课异构主题教研
  通过研讨不同教师对同一水平、年级、单元、课时的同一教材设定不同目标、不同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策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中小学教师从细化目标和内容中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一体化。
  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将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前后相互衔接,按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趋势,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各阶段的不同教学目标,并且使各阶段的目标具体化,在各个阶段教学目标的相互衔接当中,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积极主动的、可持续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分析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的状况,找出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是当前体育学科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由中国田径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北京、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国家体育场(鸟巢)和田联阳光(北京)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6年鸟巢杯全国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会”于2016年10月24日在北京国际奥林体育场鸟巢举办。  本届运动会采用了国际田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最新颁布《少年儿童田径竞赛指导竞赛意见》中推荐的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和软式体育器材,为小
青岛文昌小学位于青岛市李沧区文昌路22号,学校占地2070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102平方米,规划设计36个教学班。在齐鲁名校长张宏群“崇文尚武显特色,童话童趣展未来”的办学思路指
关键词:北京市;第十二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78-01  2017年5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在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高中部礼堂举行。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北京市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理事长陈雁飞、北京市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马凌、赵立等领导,以及各区教委体卫科负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现场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重点对说课准备与实施技巧进行研究。把握说课准备技巧,说课的准备工作将会集中体现:文本撰写完整而精准、幻灯制作清新而简洁、身心调整齐全而到位:说课实施技巧主要从开场、陈述、眼神、突发、提问等五个方面进行讨论,把握每一环节的技巧,说课实施将集中反映出:语言简单而明了、表达清晰而自信、目光灵活而聚焦、反应及时而机智、答疑淡定而谦虚等。本研究旨为广大说课者提供一
我国所拥有的古老民艺中,编织技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重要的手工艺,展现出了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携带了十分灿烂的魅力。编织艺术在建筑室内装饰设计之中得到了广泛的
一、牢固专业思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很多体育教师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了职业倦怠,加上工作环境特殊性,工作的激情和热情锐减,不能持之以恒地奔跑在操场一线。王老师
学生在经历教学活动后有无取得具体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学生取向视角下,把学生的参与状态、身体发展、技能掌握和心理成长作为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2017年6月23日,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举办《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持续与拓展研究》课题实验学校立项会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中国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十城市;体育教学;研讨会;天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20-02  2016年5月10~1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教育中心承办的“十城市”全国体育与健康教学研讨会在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举行。本次大会以“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有效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科学实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为主题
2017年5月19日,由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运动会协会主办的民族民间体育进校园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小学召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民委、北京市教研中心、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