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不是一个医学诊断,但是它提供了一个视角,帮助我们思考自然对于儿童及所有人的影响。自然缺失症指的是“现在的儿童到户外及空旷的原野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一个趋势。它反映出我们这一代群体的某一部分,长期脱离户外自然体验,越来越缺少对自然之伟大而敬畏,也越来越少为生命之奇妙而惊叹。
  本课题以厦门市城区中学生为样本,通过文献查询、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调查、参与实践等方式,并对比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的自然教育经验,在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厦门市中学生户外自然教育的现状、自然缺失症问题及原因,并据此对厦门市乃至全国的户外自然教育进行反思。我们还提出了解决当前中学生户外自然教育担当者方案。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用到的文献在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及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Google等网址查阅。
  问卷调查法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自然教育调查表。问卷设计主要针对答卷者对“户外自然教育”的了解程度和态度提问,并希望通过问卷为以后设计CNC平台提供依据。问卷共涉及4个方面:受测者基本信息,对自然教育的现状和基本态度,体验自然教育的频率与多样化程度,以及孩童时的自然体验回忆。问卷采取了3种方式进行调查:一是选取城区中学高中3年级学生共计594人进行网上调查;二是纸质问卷调查,问卷发放给槟榔中学的初中生共149人;三是自己在亮眼睛亲子俱乐部担任志愿者期间,用同一纸质问卷调查了17名家长。
  访谈法
  访谈对象共33人,有厦门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十方、教育局德育处处长许界群、厦门植物园科普馆梁育勤和许玲、达尔文自然求知社发起人冯永锋、厦门亮眼睛亲子俱乐部老师若言,厦门绿十字环保志愿者总干事马天南、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张卫哲、新浪厦门记者占海峰、台湾自然步道协会会长林淑英、金门金城国中学务处主任洪子圣、厦门竹坝中学校长黄玉煌、槟榔中学副书记项慧芳、槟榔中学德育处主任胡岚、植物园志愿者郑芳老师,以及在植物园参观的学生和家长等。
  实地调查法
  2011年暑假我在香港参观了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在台湾参观了野柳地质公园和垦丁公园。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半年间,周末走访的本地户外自然教育场所主要有:万石植物园、铁路文化公园、观音山海滩、火烧屿火山地貌公园、齐马山栗喉蜂虎观鸟基地、云顶岩蝴蝶谷、文曾路萤火虫公园、天竺山森林公园、同安山重农家乐合作社、同安竹坝农场、翔安刘五店文昌鱼保护区等。
  为更进一步了解自然教育的运作过程,我还参加了厦门亮眼睛亲子俱乐部在漳浦六鳌组织的“等待天空放晴的日子”自然活动,识别和绘制滩涂生物,并制作自然教育手抄报。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受访群体样本是城区的中学生,分两部分:网上问卷594份,由于问卷系统软件的设置,提交问卷都为有效卷;纸质问卷发放149份;收回121份,其中有效卷78份,占72.7%。将纸质问卷中的有效卷计入,两者共计672份。答卷人男女生比例为1.09:1。
  ◇学生对不同年级间“户外自然教育”自我同一性认知
  自我同一性认知来自于埃里克森(Erik H.Erikson,2002)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它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自我与环境的作用下,个体所表现的目标、价值观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户外自然教育自我同一性认知最“缺失”的群体是年龄在12~18岁,也就是小学6年级至高中阶段的学生,也是目前我们课题最想探究的群体。
  ◇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学生的去处
  调查结果表明,约34.4%的学生完全“宅”在家里,活动主要是上网游戏、玩QQ、做作业、K歌、与家人聊天、做家务。约54.6%的学生曾经有半天以上外出的经历,外出目的(可多选)中,探亲69.1%,补课80.3%,上兴趣班47.3%,逛街73.2%,旅游53.4%,其他21.6%。而在参与旅游的学生中,在自然景区中能体验到相关户外自然学习的占33.4%。综合比较,实际在国庆黄金周期间,能真正体验到户外自然教育的学生只有4.69%,如果仅从这一微型调查看,在我们的中学生里,有相当部分群体已经存在户外自然缺失症了。
  ◇学生对自然的定义
  调查表明,50%的同学认为一花一木皆自然;20%的同学认为远离钢筋水泥的原生态场所才能被称为自然;还有20%的同学认为农村的风光就是自然。不难看出,在我们城市的学生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同学对自然的定义还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的。但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同学们对自然的认识大多是来自于网络和书本获得的信息。
  ◇自然缺失的原因
  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压力和环境方面的问题是导致自然缺失的主要原因,电子娱乐的诱惑也是导致自然缺失不可小觑的原因。在项目的“其他”填空中,还有同学意味深长地填写上“等待天空放晴的日子”。作为自然缺失最为严重的群体中的一员,我也对学习压力和环境方面的因素深感无奈。
  ◇学校应该为户外自然教育提供什么?
  学校是最直接面对我们的教育场所,也应是户外自然教育最好的践行者。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试图了解同学们希望从学校方面得到的资源。在这道多选题中,超过62%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为户外自然教育提供机会和条件;20%的同学希望学校提供科技辅导教师来指导自然教育活动。
  ◇学生希望参加的户外自然教育类型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想参加的户外自然教育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希望仅仅在春(秋)游时在一个有限的“围墙”空间内“看”自然。87.4%同学对“植物园中植物识别”、“自由自在地玩耍”和“大自然的夜空繁星观测”有兴趣。只有26位同学选填了“不知道”。在选项中的“其他”部分填空中,一些学生希望能在周末去观察野鸟。
  户外自然教育活动缺失的原因
  通过调查得知,积极性不够、信息不足、成本支出和安全问题是造成户外自然教育活动缺失的主要原因。
  结论与建议
  厦门城区中学生“户外自然教育”较为缺失。目前我们这些学生处在这样的状况:户外体验有,而户外自然教育量少、不成规模。相关度对比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自然教育的自我认同度越来越低,大部分同学不能正确说出本地植物和常见昆虫的名字,也说不出它们的分布情况。导致积极性不足的原因有应试教育大背景、教育“去自然化”、认知观念薄弱、生物惧怕性、缺乏多样化内容、户外自然教育资源逐渐消失等。国内户外自然教育的担当者是谁?是政府部门、社会企业、或是教育部门?还是家庭、甚至是学生本身?不同的人对此理解也不同。自然教育过程停留在自生自灭的状态,缺少策略上的指导。有了这些数据和理论基础作铺垫,才能更好地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户外自然教育的担当者要形成合力,营造立体氛围。为此,我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不同的背景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在大环境中营造户外自然教育氛围;
  ◇改善学校对学生的考评机制;
  ◇呼吁专业人才撰写有关本地自然体验的书籍;
  ◇与海峡彼岸自然教育机构合作;
  ◇在海峡旅游博览会上设立户外自然教育产业分会场;
  ◇倡导学生参与NGO组织户外自然教育;
  ◇在户外自然教育活动中添加科学DV等现代元素。
其他文献
或许是天生,我喜欢动手制作,老师那里没收的稀奇古怪的东西数我的最多,而现在正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创造新的“玩具”——会翩翩起舞的太阳能板。  这是我和严国峰共同制作的科学微电影:由蝴蝶而想到如何改进太阳能板的设计。  首先,我们根据蝴蝶翅膀上下扇动的特点,将太阳能板设计成像蝴蝶的翅膀那样可以360°旋转,吸收八面来“光”!  其次,我们根据蝴蝶鳞片的特点,又设计出了能根据光线的方向微调多晶硅片的太阳
“蜜蜂王国探秘”项目在2012年“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中获得一等奖。该项目面向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将科技馆展品和科学课程紧密结合,以蜜蜂这种常见的昆虫为载体,让青少年学习蜜蜂的身体结构、生理、习性以及蜜蜂的社会性等知识;了解水分、空气、食物对于蜜蜂生存的重要作用,认识环境和生物的息息相关、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如何在一个以场馆资源为依托的教育项目中实现上述综合性的学习目标,本文介绍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常见的主要病害,在全国各地草莓生产区均有发生。冷凉地区和保护地栽培中发病较重。防治不当会造成严重危害。2004年由于12月份到2005年1月份北京地区长时间的多云寡日照,温室中湿度较大温度较低,草莓白粉病发病非常严重,草莓果实几乎都是白粉,果实没有任何商品性,叶片上布满白色粉状霉层,农户革莓被迫罢园,损失相当惨重。  近几年随着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尤其保护地栽培面积发展最快
为了增强学生在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的最佳效果,考虑到一种创新科普教育内容的方法,即把微课与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微课融入到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基于这种想法,在科普教育实践活动“3种常见蔬菜移栽定苗科技体验活动”中进行了微课应用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微课 科普教育 实践活动 应用初探  近年来,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也呈迅猛之势。在日新月异
在撰写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时,除了科学性、教育性和创新性原则外,安全性原则亦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这是因为,在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确保活动主体——青少年的安全,是需要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慎之又慎,从多元角度预设及防范的。这是因为,青少年群体的生理和心理尚处于发展期,他们对可能会影响自身安全的事物,有时很难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和防护。这就要求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对活动中的安全防
韦钰,电子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    有关儿童科学概念学习的研究在心理科学领域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自上世纪50年代认知科学兴起以后,对儿童科学概念学习的研究在认知科学领域也是关注的重点。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脑成像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使得科学家可以在线研究活体状态下人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过程,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进入新世纪,中国正以恢弘气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必将带来极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开启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强国宏伟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民族,历史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今天,我们更有条件、更有信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人类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WebQuest是一种课程模式,是一种基于网络探究的学习活动,即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的目标任务为驱动,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对某个问题或某类课题进行探究和建构的学习活动。为了完成这一学习活动,学习者需要利用由教师提供的网络或其他资源来回答一系列封闭或是开放的问题。一个精心设计的WebQuest,能够促使学习者去寻找和分析相关信息,使其在有效回答问题的同时,经历一个不断发现和学习的过程。这一
让学生在机器人实验室里创造和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用计算机编程,让他们体会工程师和科技人员研究高科技产品的设计过程,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为了利用好机器人教学平台,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2008年我校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机器人兴趣小组。小组成立以来,先后获得第9届、第10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山西赛区)超级轨迹项目冠亚军,第4届、第6届香港“创协杯”机器人大赛“再探月”项目冠军,第12届中国青少年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由教育部、中国科协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一项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选拔和奖励活动,创立于2000年。活动接受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二年级学生的自由申报。旨在透过学生个人的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一批具有科学潜质和发展后劲的学生,向著名高等院校推荐,并资助他们进入大学后。继续进行研究活动,鼓励他们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