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践行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anfu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但遗憾的是,尽管如此仍然有部分教师对于如何践行情境教学一知半解。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创设表演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表演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快乐的情境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此同时,由于表演通常都具有游戏的特征,所以那些富有情趣的表演和贴近初中生生活的形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例如,在执教《张骞通西域》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我组织学生进行张骞向汉武帝告别时候的情境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自行设计张骞与汉武帝之间的对话。这样的表演形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坚定、忠贞和伟大,更让课堂教学充满了动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那种枯燥的教学氛围,可谓是一举两得。
  再如,我在执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课的时候,同样创设了表演情境:我要求学生对会场上的各国首脑进行角色扮演,揣摩各国首脑的心理,设计符合他们心理的台词。在表演过程中,“各国首脑”开展了激烈的辩论和商榷,对巴黎和会进行了生动的再现。事后,有学生还说:“真过瘾,第一次体会到当国家首脑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创设表演情境之前,一定要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提前设计好表演,这样可以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表演更加流畅与成功。
  二、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事实上就是把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已经比较常见了。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教师不能很好把握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打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枯燥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中学习历史,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执教《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一课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人民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化,我把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所使用的粮票、布票以及邮票等票证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再告诉他们这些票证之所以会出现的原因。学生听了我的讲述之后都感觉非常惊讶。接着再结合今天的社会生活,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改革开放前的生活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很好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化。由于我创设的情境离大家的生活并不遥远,学生在听课的时候非常认真。课堂教学快结束的时候,我还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向老一辈了解改革开放前的生活,并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克服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这样的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的历史学习当中。
  例如,在执教《红军长征》一课的时候,如果只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感受到长征的艰辛。为了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我参考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动态地图,将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地点一一展示。在课间,我还插播了《十送红军》这首歌曲,再配以影视片中红军长征的若干场景。直观教学令学生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执教《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的时候,在引入部分,我用多媒体播放了《黄河愤》这首歌曲,再配上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照片,把学生拉回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当中,提醒学生不忘国耻,居安思危。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创设游戏情境、创设故事情境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过多论述。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到情境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当中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成君.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科学大众,2006(4).
  [2]王大新.对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思索[J].安徽教育,2003(19).
  [3]侯颖.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与失败。”马卡连柯也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可
一、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的直径,通过油膜法实验使学生知道:利用宏观量求微观量。  (3)知道分子的球形模型,明确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4)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课前准备实验,分组展示成果,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
新时期,社会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整合和共享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建设数字化的校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各学校应该积极探索,从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落实新课标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中学”实验室是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的重
本文主要以FTTB为目标,采用网格化需求预测,对规划区域进行接入光缆规划;其中重点是对规划的具体过程进行探讨。
ATM网络可以快速的传输同步业务,灵活的传输可变速率的业务,在不浪费带宽的情况下几乎可以为所有的应用提供服务,同时,不会强制应用服从网络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