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特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物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pa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背景为依据,针对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特色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现状并运用MATLAB软件对大连未来几年的各运输方式运量进行灰色预测。根据其现实发展与趋势预测,结合我国航运中心的发展特点,提出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与北极航线连接、自贸区建设等五个特色问题,并针对每个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特色问题;MATLAB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Dalian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of Northeast Asia, according to its features to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study, this paper combined its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differen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of cargo of Dalian in few years which used MATLAB software for grey prediction. According to its real development and trend prediction,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hipping center, and then it analyzed five features such as Dalian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of Northeast Asia connected the arctic route connections, pilot free trade zone construction. Beside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tent.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of Northeast Asia; characteristic issues; MATLAB
  1 绪 论
  从2003年辽宁省政府陆续颁布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11年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持续受到外界关注。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拥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又因大连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带的交汇处,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环境中处于枢纽地位。通过对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能够推动港城与腹地经济的联动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为了加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特色发展模式与重点,本文基于大连的现实发展与趋势预测,深入研究大连发展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特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2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趋势分析
  2.1 大连市各运输方式运量预测分析
  大连市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最主要载体,建设区域型国际航运中心将以港口为主,辅以路上集疏运系统的有效配合,系统组织以实现整体规模效益最大化,因此对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趋势分析,将以大连市各运输方式的货运量为基础。通过对2005~2014年《大连统计年鉴》进行数据查询,如表1所示[1]。
  根据上述数据,按照以下方法运用MATLAB进行灰色预测:
  ①给定原始数据序列x=x1,x2,x3,…,xn。
  ②对x1-AOG,即xk=∑xt求得一次累加生成序列。
  ③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解,得到,的值。
  ④确定x的白化微分方式+x=,对其求解到离散的时间响应序列。
  ⑤得出最终的预测值。
  ⑥进行精度检验。
  相关的程序代码如图1所示。
  大连2015~2019年各运输方式运量预测值如表2所示。
  2.2 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通过对大连市各运输方式运量总量进行预测分析,绘制其趋势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大连市近几年的货物运输量有较大的变化,但是铁路发展较为缓慢,且管道运输几乎没有增长变化,就总体而言货物量是增长态势。
  3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特色问题研究
  3.1 特色一:与北极航线的连接
  大连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南望山东半岛,北通东北经济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港口优势。大连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每年港口货运吞吐量高达3~4亿吨,其中对欧洲的经贸往来也占其海运运输量的重要份额。按照传统的海上运输路线,大连港运至鹿特丹港需要通过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甚至是需要绕行至非洲的好望角。若是北极航线能够正常通行,那所处北极航线东北航道区域的大连港就能直接从白令海峡沿着北冰洋海域运输至欧洲鹿特丹。传统航线与北极航线(东北航道)的航线示意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东北航道)的航线距离明显较短,这不仅能加快航运速率、减少航运周期,同时也使得企业的运输成本大幅度削減。北极通航以后,由于新航线的开辟,会改变周围港口的区位条件,使得与世界其他区域的联系更加便捷。大连沿经北极航线与传统航道至全球重要港口的航程对比如表3所示[2]。
  由表3对比可知,北极航线的开通使得大连港通往其他亚洲国家、欧洲乃至美洲的航运航程大大缩短,拉近了与世界各个港口之间的距离。   3.2 特色二:自贸区的建设
  我国目前正在建的自贸区有20个,面向对象高达全球32个国家和区域。其中,已经完成签订自贸协定的有12个,遍及20个国家和区域,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9个,涉及2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和挪威的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谈判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10+1”)升级谈判、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3]。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自建立以来,正在逐渐形成以区域贸易服务和航运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系统。在提高通关环境的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金融服务能力,航运中心完善的融资服务能够帮助往来大连的各国船运公司减小资金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大连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海上货物运输枢纽站,以其自身发达的航运市场和国际金融贸易为依托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创造世界先进的营运环境,扩大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为自贸区的建设提供助力。
  较高的国际地位、较好的金融背景能够帮助大连尽早实现自贸区的建设,简化与各个贸易伙伴国家的出、入关手续,加快国际间的货物流通效率。同时自贸区所独具的企业财政和税收政策优惠待遇,将增加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货物吞吐量,提升大连航运业整体发展水平,吸引各国航运产业资本进入大连发展。
  3.3 特色三:港口群资源整合
  世界国际航运中心的先进经验表明,国际航运中心要想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不能是单打独斗的局面。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通常以港口群的形式出现,根据港口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码头类型的不同进行统一的规划使用,避免出现港口功能定位混乱、港口资源巨大浪费以及港口间恶性竞争等现象。
  对各区域内的港口资源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整合,是充分利用区域内港口资源、发挥港口组合群体优势的有效办法。辽宁目前有大连港、丹东港、盘锦港、锦州港、葫芦岛港等港口,其中90%的航运物流资源被大连、营口、丹东、锦州四个城市所占据。其中大连港作为辽宁沿海港口群的枢纽海港,应该联合各港口合作协调发展,实现港口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发展策略。通过对辽宁各主要港口城市的优势分析,制定港口群资源整合规划,提升港口群整体的航运竞争力。
  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发现,大连港主要以石油和各类金属矿石为主要运输产品;营口港主要为煤炭、化肥类产品;丹东港主要运输粮食和矿石类货物;锦州港将原油和成品油、煤炭、木片作为主要的运输货物。结合目前各个港口的发展现状分配不同的航运种类,大连港作为港口群的重点发展区域依托于进口铁矿石的枢纽港地位;由于营口港成为阿里巴巴首批4个全球货源平台签约方,唯一的第三方运营商,所以将营口港日后发展定位为跨境电商平台发展;作为拥有东北粮食下水份额高达40%的盘锦港是我国内贸粮中转第一大港,其日后发展将打造成全国商品粮物流和商贸平台。
  3.4 特色四:集疏运体系建设
  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海运体系,同时也需要高效率的内陆集疏运网络体系。陆路、海运、内河运输、管道运输以及航空集疏运网络形成的多联式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才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所需要的发展格局。对香港和新家坡这两个世界先进的国际航运中心进入深入学习,发现这两个港口与其经济腹地之间都有完善的现代化集疏运网络紧密连接[4]。
  (1)水路运输。大连现有集装箱班轮航线111条,其中外贸航线86条,内贸航线25条。在发展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这样的大型海运港口的同时,还形成了以大连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为周边地带的具有完善内河航运体系。大连作为东北的经济腹地承担着东北70%以上的海上物资运输任务。
  (2)陆路运输。陆路运输主要是由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所组成的。大连北部拥有两条高速大动脉,包括沈大高速与哈大高速,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部分地区沿途城市进行了串联,将大连的经济腹地与整个北部的经济腹地进行了完美连接。
  (3)管道运输。经过大连港的原油或成品油能够联合大庆—大连—秦皇岛的原油运输管道,与俄罗斯拟建的西伯利亚输油管进行实时对接。
  (4)航空运输。大连空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航班起降11.7万架次;航線总数达到188条,其中国内航线158条,国际和地区航线30条,与13个国家、港澳台地区的109个国内外城市通航。经过两次扩建,航站楼面积达到13.6万平方米,停机位42个,符合4E级I类国际机场标准,全年运输旅客量达1 415.4万人,纯货邮吞吐量13.7万吨。
  整合上述陆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航空运输等四种运输方式,将有利于整合港口资源,形成陆、海、空、铁均衡发展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3.5 特色五:环保与节能减排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先进理念,将其落实到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建设上,需要引进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设计,例如采用智能化车库、节能幕墙、建筑智能化、蓄热电锅炉等新技术,建造低碳节能的大型航运中心项目。
  为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东北亚国际型航运中心,实现多联式中转物流的无缝衔接可以通过集装单元、自动化分拣系统、标准化托盘、物流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加快建设集装箱多联式中转物流设施不仅能够提高运输,同时更能提高包装的通用性和降低损耗,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绿色理念。   4 建设具有特色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
  4.1 措施一:加快与北极航线的连接进程
  由于北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我国由于缺少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与北极航线进行连接后,不仅能够加强我国与北极圈内国家的能源合作,同时更能获得稳定、便捷的能源供应渠道。在增强沿线能源运输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能合理地进行北极能源的绿色开发。
  北极航线一旦开通,将成为连接东亚、北美和西欧新的海上通道。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与北极航线进行连接合作不仅能在传统航线海盗猖獗、运输风险日益加大的条件下,提供了一条安全快捷的通道,同时能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我国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海运距离,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加快与北极航线的连接发展,使得港口区域条件更具优势,使得港口海上运输成本降低,吸引一部分其他港口的货物和大陆桥运输的货物,从而能够扩大其陆向腹地的范围。而且北极航线的开通,能够让纬度更高、离北极航线更近的大连港发展优势突出。提高大连港在整个海上运输网络中的干支线地位,使得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能够增加海上中转的辐射范围和箱量,从而扩大其海向腹地范围,提高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潜力,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
  4.2 措施二:注重大连保税港区特性打造全新海关监管模式
  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规划面积4.88平方公里包含了大连集装箱码头作为一期码头、大连港湾集装箱码头作为二期码头、三期集装箱码头、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大连汽车码头一个泊位及汽车物流园后方约40万平方米土地。
  针对保税港区,海关可以设定专门的管理机构,对进出口货物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理的政策,即入境货物需出具清单,进出口报关单在二线出具,但货物的统计信息需按进出境口径掌握。只要是经海关注册登记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可在区内或者区外开展保税展示、交易的经营活动。按照“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改变以往“一票一报”的作业模式,货物在进出后30天内实行集中申报,将为企业节省大量经营成本,还将增强货物进出的灵活性。
  推行口岸“三互”通关模式,试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确保保税品发展的基础上加大非保税品进入保税港区的力度,对于部分非保税产品可以采用关税“不征不退”的试行办法,此举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加企业服务效率。统筹保税港区的各级主管部门,实现高效的协调体制化管理机制,简化进出入保税港区的相关手续。
  国际航运中心能够帮助保税港区获得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又将给予航运中心更多的市场潜在客户,所以说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与保税港区的建立是互惠互利的两项工程。
  4.3 措施三: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内部资源整合
  根据全省港口布局和各港口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一大批石油、矿石、集装箱等专业化深水泊位;升级改造一批煤炭、粮食、液体化工、钢材、汽车、滚装运输等大宗散货和多用途泊位;配套建设一批锚地、航道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港口装卸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岸线管理,实现集约化发展。由于高密度的口岸集聚区都拥有着货源布局上交叉的众多小型港口。因此,针对目前可直接使用的岸线资源有限这一实际情况,尽早进行科学规划,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大连市可以将大窖湾新港区深水泊位的开发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优化配置辽宁港口资源,打造辽宁港口集群优势,集约开发港口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5]。
  在城市的功能定位方面,大连要重点发展港口物流、金融商贸、互联网、旅游等行业,打造一个具有高水平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锦州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领域,将其重点打造成国际石油储备基地;丹东重点发展钢铁冶金加工;营口重点打造跨境电商平台。基于不同的资源优势与各地的经济差异化,不同港口城市需要在自有的资源与产业的基础上,协同发展。
  港口的协调发展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必要前提,由此明确大连港作为东北亚国际航宇中心的主枢纽港地位,营口港凭借其临近京津、华北交通要道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区域物流,同时辅助大连发展国际物流港口。丹东与锦州两个港口分列两侧,应该大力发展区域物流中转业务。多个港口间形成辽宁港口群,实现一体化发展。
  4.4 措施四:建设和改造综合运输枢纽完善交通网络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连作为辽宁省三大运输交通枢纽之一,近几年来除了港口运输的发展,公路与铁路的也在稳步建设中。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是规划建设的东北东部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位于辽东半岛、黄海之滨,线路总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西起大连市的甘井子区,东至普兰店市的登沙河镇西侧。途经大连市的甘井子区、金州区及保税区。带动了大连市内的公共交通建设,形成了连接铁路、城市内公共交通和公路为一体的现代化的运输客运枢纽。
  按照“一港三中心”的总体构想,未来大连湾客运站将依托客滚港区打造北方海港城,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以旅游为核心,全力构建旅游商贸中心和客运中心、物流服务中心,成为大连未来新的城市发展核心区。随着大连市“西拓北进”建设进程的加快,该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大连湾港区水路交通与城市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形成海、路、空“三位一体”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4.5 措施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城市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环保部门的相关监管力度,将每年的资源能耗列入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考核指标中,对超标排污、高耗能作业等现象进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追究。
  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运用节能型设施,打造环境友好型建设,同时加大对绿色物流、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力度,推广高效的、能源节约型新技术,减少原煤等矿产在作业中的消耗比例。推广新能源类建设,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绿色能源,重点发展海上潮汐能源作为环保新能源。
  由于国际型港口具有公共性、服务型、先导性和枢纽型等特点,港口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明显的带头作用。所以,在发展港口经济中应以政府为领头作用,督促政府实现节能环保的运作模式,鼓励企业加大绿色化整改力度,改變目前高耗能的社会发展现象。
  5 结 论
  本文在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后,研究出与北极航线的连接、自贸区的建设、港口群资源整合、运输体系建设、环保与节能减排等五个关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特色问题。针对以上的特色问题,本文相继提出加快与北极航线连接,注重大连保税港区特性打造全新海关监管模式,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内部资源整合、建设和改造综合运输枢纽完善交通网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城市等应对措施,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国际型、现代化港口的特色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丹,张浩. 北极通航对中国北方港口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4(3):16-31.
  [2] 佚名. “一带一路”:重构全球经贸大循环[EB/OL]. (2016-03-18)[2016-09-10].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3-18/doc-ifxqnskh0974380.shtml.
  [3] 裴松.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问题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 大连市统计局. 2015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04-11)[2016-09-10]. http://www.stats.dl.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2&id=11193.
  [5] 王建华,吕靖,苏冰. 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机遇与挑战[J]. 交通企业管理,2009(3):42-4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制造商自建直销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背景下,探讨渠道权力结构影响供应链运作的机理。分别构建制造商Stackelberg、实体店Stackelberg和垂直Nash均衡三种渠道模式的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渠道权力结构下的供应链定价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供应链运作的协调契约。研究结果表明,渠道权力结构的变化对网络直销价格没有影响;制造商Stackelberg和实体店Stackelberg模式下的
介绍了基于嵌入式Linux用户自己编写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把数组当作一个字符设备,设计了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并编写了设备驱动程序的测试程序,较完整的实现用户自己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2014年4月,黑龙江省委提出了构建“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设想。2015年“龙江丝路带”正式纳入国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
2008年2月21日上午,铁道部有关负责人一行从北京南站出发,乘坐动车组试验列车到达天津站,考察京津城际铁路时速试验进展。北京、天津是我国的直辖市和特大城市,两大直辖市距离约1
在医院原有信息系统HIS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M)等新兴技术,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医院决策支持系统。清楚简明的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总体
近年来,滴滴、Uber等网约车平台的出现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得到交通运输部的认可。在一部分人将网约车看成解决城市出行难问题的利器的同时,另一
该项目对真空接触器用触头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国内首次研究成功CU-W-*C新型真空接触器用触头材料。该材料综合了Cll-W和CU-WC触头材料的优越性,具有分断能力高、耐电腐蚀性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有偿技术转让和以技术作为投资手段的活动日益增多,合理评估技术的价格,对于保障技术交易双方的技术经济权益,促进技术贸易
现代传感器在原理与结构上千差万别,如何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测量目的和测量对象合理地选择传感器,是在进行某个量的测量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传感器确定以后,与之相配套的测
本文阐明了压力表校验台的改造方案,指出了改造前后压力表检定装置的差别及改造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