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leit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其涵义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德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在学校中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每个教师应尽的教书育人的职责。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又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本文结合本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我们应该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性,采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耳染目濡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较好的道德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机械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在生物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并恰如其分地加以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生命是物质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生物界的一切生物体和生命现象都是物质的。无论其结构和现象多么复杂,总也超越不出其本质是属于物质的范畴。例如,19世纪《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从细胞水平上证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即形形色色的动植物体,不管它们在结构上、功能上有多大的差别,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后来随着显微镜的继续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了没有细胞结构病毒。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则进一步证明了各种细胞都是由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构成。由于方法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也已弄清,并据此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合成。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在世界上率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等,就是有力的证据。通过对生物界这些奥秘的揭示,不仅说明生命是物质的,而且还说明生命是可以认识的。
  二、生物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用自然选择学说论证了生物界是在不断地进化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生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类型,同时也形成了它们各自的适应性。在生物界,反映在物种内部和个体水平上的发展变化,就是个体发育观点,表现出的变化现象有生殖、生长、衰老、死亡、遗传、变异等;反映在生物类型和种群水平上的发展变化,就是系统发育的观点,即进化观点。它是贯穿在生物学中的一条主线,不论是植物界还是动物界,各类代表生物的比较,都清楚地反映出生物界的进化历程: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观点。
  在生物界中,不论是植物体还是动物体,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都和它所生存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态结构是行使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又决定着和影响着形态结构的变化。例如,同是哺乳动物的上肢,因担负的功能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植物也是如此,宽大扁平的叶子适于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各种花的构造都适于各自的传粉方式和授精等生理功能。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是辩证统一的。
  四、生物体与环境间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观点。
  世界上每一个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开生活所需要的外界条件而生存。生物影响着环境,同时环境又影响着生物。它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即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修补、建造自身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推动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变化,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一旦外界冲击力超出其自动调节能力,便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例如大量营造防护林带,能使沙摸变成绿洲,相反,滥砍乱伐盲目开垦就会使森林毁灭,造成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气候恶化,甚至使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处于灭绝境地。由此可见,生物体与其环境是息息相关、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
  五、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在讲述植物的向光性原理时,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向光性是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在学生了解了这一原理后,可以进行这样一个小结: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其内因是生长素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外因是单侧光的照射,只有这两个因素同时起作用,植物才能表现出向光性,这体现了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还有必修2《遗传与变异》中讲到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但是表现型又会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例如:豌豆的高茎是基因D控制的,但是如果把含有D基因的豌豆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它表现出的也是矮茎的。这些简单的小结从生物学的角度印证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在生物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并恰如其分地加以引导,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使学生在耳染目濡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较好的道德教育。
其他文献
本文全面概括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研究进展,根据导师治疗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立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进行治疗。药用益气滋阴消渴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
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目前,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的条件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因准备实验过程比较繁琐,加上初中生物实验没有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实验教学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本人根据各实验间的联系,巧设实验的顺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就这方面的做法做一简单的介绍。  《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安排很多实验,包括种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化学实验及其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分量。为了突显化学学科的特点,且按照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对中学化学实验及其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在实验内容上进行一些创新和改进,在教学上探讨实验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加强了实验教学。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化
讨论了傅里叶迭代算法对初始相位敏感的缺陷机理,提出用伪随机相位编码作为傅里叶迭代算法初始值的改进算法来克服相位敏感缺陷.改进算法具有加快迭代收敛速度、提高恢复图像
高中化学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推进素质教育,化学教学的功能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是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主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无论是在教育观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项实用型的教学科目,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兴趣原因或者知识基础原因,“学困生”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有效进行的一个阻碍,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笔者如何做好课堂的引言、以成功激发学生兴趣、故事教学、生活化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等几点出发,简要谈一下我对初中物理学困生兴趣的激发策略。  【关键词】初
【摘要】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初中化学教师要实施教学创新,必须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只有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学生才会逐步形成创新思维的良好品格,才能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开拓、善于创造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教学探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