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片法测试纳米氧化铝的红外消光特性

来源 :光谱实验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溴化钾压片法研究了6个厂家生产的13种α型和γ型纳米氧化铝的红外消光特性,给出晶型、平均粒度和比表面积等表征数据,计算机分类绘制了α型和γ型纳米氧化铝的红外透过光谱,光谱带积分计算出了3-5和8-14微米两个红外窗口内的红外光平均透过率.测试结果的分析对比表明,纳米氧化铝对红外光具有良好的吸收特性,γ型纳米氧化铝的红外平均透过率普遍小于α型,比表面积越大的纳米氧化铝红外光的平均透过率越小,经过改性处理的纳米氧化铝在远红外波段红外消光作用得到显著增强.
其他文献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对硝基苯酚的相互作用。通过修正Stern-Volmer方程求算出在不同温度下(304,307,310K)的淬灭常数
利用OPO激光激发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Eu(C5H8NO3)2(C3H5N2)2Cl3·3H2O固体粉末在不同激发光源下的荧光特性,测试了不同浓度配合物水溶液的荧光光谱。固体荧光结果
以循环伏安及循环伏安-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铁-邻菲咯啉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Fe2+与邻菲咯啉生成1:3配合物,给出一对受扩散控制的可逆氧化还原峰.自由Fe2+在-0.24V电位处,给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Tb1-xLnxA3(Ln=Gd、Y、La,A=对氨基苯甲酸,x=0-0.9)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质,结果表明,掺杂配合物的结构与未掺
用稀土氯化物与二(2-乙基己基)磷酸反应制备了14种标题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对其主要红外和拉曼谱带进行了归属。结果表明,Ln(DEHP)3应具有与Sm(DMP)3和Pr(DMP)s相同的
水热法合成常规微米ZSM-5分子筛并使用其作为基准物,以中孔碳纳米管为惰性基体,限定空间尺寸法合成了SiO2/Al2O3=100的纳米ZSM-5分子筛.X射线粉末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该合成产品
常温下利用金刚石 压腔装置(DAC)对金红石加压至40GPa,进行拉曼光谱的原位分析,发现压力约为13GPa时,金红石结构转变为斜锆石结构(ZrO2)。21.1GPa相变完全。直至实验最高压力,没有进一
本文主要从铂族金属的存在形式、分析流程以及测定方法三方面论述了铂族金属及其形态分析的进展。引用文献71篇。
合成了纳米MnO2,考察了在碱性条件下将纳米MnO2添加到溶液体系中以及用溶胶-凝胶法修饰在铂电极上对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EC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纳米MnO2在溶液
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中存在多变量高维数据处理问题,导致计算量大,不利于过程控制中应用.为此提出利用小波变换压缩近红外光谱数据的算法与准则,并结合柴油十六烷值定量分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