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整体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y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依托,而课文是师生进行学习、交流的基础。在这里他们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方法信息和启示,并将知识与技能目标落实到位。因而遵循语文之道而重视整体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的有效之路。因为整体感知是着眼于全局。通过综合分析文本大意,不仅为系统的复习、分析内容确定了途径和方法,而且为更深刻的理解挖掘教材内容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一篇课文只要我们对内容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以此为知识先导学起来,也才能更深刻地学习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正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说的:“从系统的观点看,这个大致的了解(或者整体感知)很有益处,这正如远处看山,知道了这座山有多高,攀登起来心中就有底了。”可见重视整体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位置的重要和操作性的优越,也极为的体现了新课标提高的“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教学新理念。既然综合认识、整体感知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着眼于全局、善于捕捉感知点,用它更好的帮助我们学习课文呢?
  
  1.以文章提示为切入点,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这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在谈到本文时说:“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万座石拱桥中的杰出代表,它们是我国代表灿烂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正是选取这两座具有代表性的石拱桥来说明我国古代石拱桥的特征,由此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这一提示不仅使学生对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有了明确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对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赞美,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效的方法。例如《中国石拱桥》中提示到:作者——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以此为切入点,在学习中同学们不仅就石拱桥的总体特征明确了具体的目标提示和学习的着眼点,而且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为更细致的学习理解文本寻找到了有效的突破口。再如小说《社戏》中这样提示:“这篇小说是作者以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依据创作的,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和风土人情及我看社戏的全过程。”很显然文章的内容是少年时小伙伴们驾船去看戏(内容一目了然),反映的主题——歌颂纯真的友情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鲜明突出)显而易见,这样的提示不仅使学生整体上明确了学习导向,又准确把握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为进一步学习文本打开了方便之门。
  
  2.巧妙引题设题,达到文本整体的新理解
  
  有些文本的标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文眼,点明内容或突出中心,要我们巧引入,巧设题,就能找到理解内容,学习知识的最佳突破口。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可设置这样几个问题,来达到对内容的理解:(一)标题这八个大字谁题写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二)这标题写在哪里的?(纪念碑的碑心石上)(三)表达了人民怎样的心愿?(表达了为反对国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的崇敬和怀念,让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远流传,不可磨灭,也永远激励我们继承英雄们的遗志,继续前进。)(四)这几个大字在文中的作用?(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这样看来,只要我们仔细揣摩,巧妙设题,正确引入,让学生明确了这些问题,再回归到课本的具体学习上,理解、分析课文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3.重视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去感知课文内容
  
  如《故乡》内容练习题,联系课文,依次可以明确①主要人物:母亲、宏儿、闰土、杨二嫂、水生;②突出刻画的人物:闰土;③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其间穿插了两个故乡的对比,少年闰土的回归和壮年闰土的变化,揭示了封建剥削压迫下故乡贫困、衰败、农民命运悲惨的社会根源。④反映了作者对现在故乡的失望,对未来满怀着希望,鼓舞人们去积极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生既把握了人物,又明确了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了完全理解课文的目的。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树立起“综合是认识的起点”的理念,重视整体感知为先的思维方法,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材脉络,积极探索,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找到打开学习课文的钥匙,就能简化认识、学习过程,化繁琐为简单,变难为易,并且大大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于国家、民族的意义毋庸赘言。21世纪需要的是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    1.要运用好考试的激励作用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重视“智育”,“德、体、美、劳”都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在“智育”方面,又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则不教。学校教育几乎成了一条整日为升学而忙碌的流水线,许多学生的个性、天分、灵感及智能受到一定的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没有词,难以成句,人们难以沟通。学好英语必须掌握大量词汇,新教材更加大了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词汇教学即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难点。近年来,不少英语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词汇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些成果。目前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一般模式是:教师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或让学生看课本上的词汇表,之
期刊
[摘要]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教学实践基地单位的合作,开展基础性、普及性的实践性课题研究,并将其成果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立产学研互动、人才培养使用的良性模式,是提高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益探索。  [关健词]高校 毕业论文(设计) 实践性    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运用,对于提高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
期刊
[摘要]伴随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深入,一节数学课是否起到高效、节时功效,对于每节新课引入至关重要。新课引入得体,就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怀着一种期待、一种渴求,释放出迫切求知欲,迸发出学习激情,从而达到“引、探、用、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导入;方法;学习    伴随时代发展步伐,教育改革正逐渐深入每节课堂。尤其是新课改理念要求"20+20”的教学新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的话一语道破了创新的真谛是“好奇心理和锲而不舍的探索,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由此可见,未来呼唤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1.教师应摆脱教学中忽视培养创新能力的做法   
期刊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十年来,笔者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人方法。      1.温固知新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2.类比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对新时期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老师必须具备整合教材;遴选网络资源;善于与家长沟通这三种能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师素质;整合;遴选;沟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教师要通过挖掘丰富多彩
期刊
[摘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的锻炼,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就应从小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第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第三,从“严”治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期刊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全部希望,然而,当代的青少年教育问题却让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非常棘手,尤其是在学校中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每逢遇到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大家都一愁难展,甚而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有些望而却步。那么,青少年的教育为什么出现这种僵局呢?①个性孤僻,不愿与别人相处}②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总觉得别人无权管理;③当代青少年骨气中的“叛逆”心理,使他们中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英语教师应如何应对来自通过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来取得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挑战。通过回顾现有中国英语课堂的普遍现状以及自主学习的理论,本文讨论了教师的忧虑以及教师在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中的角色,随后讨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的五大原则,最后笔者给出了在二语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为中心;英语课堂;自主性;二语教学;应用    注:本文中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