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谷子地方品种表型鉴定与应用分析

来源 :山西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山西省种质库保存谷子资源的表型数据信息,找出全省谷子资源中同名高频种质,明确其分布特点和基本特性,从中抽选55份高频谷子种质在大同、晋中和运城等地进行多点表型鉴定,以发掘优异种质及可供育种利用的性状.结果表明,大白谷、小黄谷、小红谷、大黄谷、竹叶青、六十日谷、白流沙、小白谷、三变化、朱砂红等种质名称在山西谷子地方品种中出现频次较高.表型鉴定表明,抽穗时间、主茎长度和茎粗随着纬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穗长、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相对稳定.对来源于晋中市的高频种质,在近40 a后的表型鉴定表明,主茎长度有所降低,单穗质量有所提高,茎粗和千粒质量相对稳定.
其他文献
为探究H2S缓解小麦干旱胁迫的作用机制,以20%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胁迫处理水培百农207小麦幼苗,以1 mmol/L NaHS为H2S供体对小麦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H2S对干旱胁迫小麦幼苗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与未喷施NaHS的干旱处理组相比,外源喷施NaHS可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效应,具体表现为小麦幼苗单株鲜质量及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1.77%和13.63%;根系相对含水量及含水量显著增加8.72%和1.89%;叶绿素
利用黄淮南片150份小麦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小麦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硬度指数6个品质相关性状指标,并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总淀粉含量为64.22%~71.94%,直链淀粉含量为18.78%~23.39%,支链淀粉含量为44.59%~51.67%,小麦籽粒硬度指数为14.57~77.58,蛋白质含量为12.24%~16.05%,湿面筋含量为29.40%~38.40%;总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较小,
小麦条锈病一直是影响我国小麦稳产高产的最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培育持久抗性品种,鉴别并利用优良抗源是抗病育种的前提.来自美国农业部收集的种质PI 90279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品种Chilero自引进我国后,一直对小麦条锈病保持良好的抗性.前期利用澳大利亚春小麦Avocet S(AvS)作为母本,分别与PI 90279和Chilero杂交构建了F 2和重组自交系(RIL)遗传群体,苗期利用CYR34小种接种鉴定后发现,AvS/PI 90279的186个F
以抗旱对照品种西峰20为供体亲本和抗旱丰产品种晋麦47为轮回亲本构建的ILs群体146个株系为供试材料,在正常灌溉(WW)和干旱胁迫(DS)2种水分处理下,对该群体茎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积累转运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旨在为小麦的抗旱改良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ILs群体茎秆中的WSC代谢转运受基因型、发育阶段和水分环境以及各因子互作显著影响;群体内各株系表型变异广泛,变异系数为38.17%~66.48%,初花期、灌浆中期、成熟期的WSC含量和主茎WSC花前转运率及贡献率表型多样性
干旱和盐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两大非生物逆境,明确小麦抗旱、耐盐性的相关关系对抗旱耐盐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173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20%的PEG和150 mmol/L的NaCl溶液分别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在芽苗期测定相对胚芽鞘长、相对根长、相对苗高、相对发芽率、相对鲜质量等形态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抗旱、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对抗旱与耐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抗旱性与耐盐性的相关系数为0.43,呈中度正相关关系.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抗旱耐盐品种青麦6号干旱、盐胁迫48 h叶片分析
为研究混播制种模式下二系杂交小麦不同组合制种产量变异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期为高制种产量杂交小麦组合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在混播制种模式下,以不育系S1和7个恢复系R1~R7为试验材料,调查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抽穗期、花期和株高相关农艺性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不同杂交小麦组合制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穗粒数与亲本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组合亲本的抽穗期差和花期相遇期显著相关;组合亲本的抽穗期差和花期相遇期与组合穗粒数均呈显著相关,是穗粒数变异的主要因素,而穗
研究旨在明确251份欧洲20世纪育成的冬小麦代表性品种对中国条锈菌的抗性水平以及所含的抗病基因,为拓宽抗源的遗传基础、培育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以及抗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利用甘肃天水地区良好的自然诱发条件,连续2 a对251份欧洲冬小麦品种进行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并通过分子标记对4个已知的抗条锈病基因(Yr10、Yr15、Yr18、Yr26)进行检测,以确定所筛选的抗病材料是否携带已知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通过田间成株期鉴定,发现抗病的材料有141份,其中表现为免疫的45份、高抗的72份、中抗的24份,表
为探索小麦表皮蜡质合成机制及调控机制,研究以济麦22无蜡突变体和多蜡突变体抽穗期叶片为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2种突变体中叶片基因表达情况,以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蜡质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突变体叶片中共获得40.63 Gb高质量基因数据,各样品中有效数据均达到9.63 Gb,Q30碱基百分比在94.22%以上,比对效率达到91%以上.2种突变体叶片中共检测到684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181个上调基因和3659个下调基因.KEGG蜡质功能注释发现,差异基
为了探究豌豆黄化突变体形成机制,以豌豆黄化幼苗突变体(yl)和野生型植株(WT)为材料,对2份材料的叶片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从WT和yl中分别获得25599903、24806761条片段;通过对2份材料差异基因的筛选,共得到442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2449个上调表达,1974个下调表达;对其中9个相关基因进行了RT-qPCR验证,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广泛涉及生物合成与代谢等途径.对参与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途
为明确引起大麦叶斑病的不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的致病性差异,通过大麦叶斑病苗期侵染型分级标准测定弱致病性麦根腐平脐蠕孢菌ND-85和强致病性麦根腐平脐蠕孢菌ND-87的致病性,进一步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2种不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菌株的代谢差异.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菌株ND-85和ND-87间分散明显,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共筛选出726种重叠的差异代谢产物,其中,有458种差异代谢产物下调,268种差异代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