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体书第一人王伟:历时3年《打开故宫》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觀点引路·坚持不懈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王伟成功的秘诀。童年的偶然一次经历,他迷上了折纸;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他,报考了重庆社会大学美术系造型专业,研究折纸;大学毕业后,坚持不懈地专注研究立体书。古有李白的磨杵成针,今有王伟创作《打开故宫》,无不告诉青年学子: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
  (特约教师 孟凡运)
  最近,一本名为《打开故宫》的全景立体书走红。打开3.2米长的立体书,庄严的午门、雅致的御花园、雄伟的太和殿等10个故宫宫殿建筑群一一呈现在眼前。如此恢宏的立体书,是纸本造型设计家、立体图书设计家、画家王伟为纪念故宫600年设计制作的。
  1968年,王伟出生在重庆江北磐溪。童年时,有一次父亲出门办事,王伟也要跟着去,父亲怎么劝都不听。无奈之下,父亲就给他折了一架纸飞机,让他在家里玩儿。这架随手折制的纸飞机那么不起眼,却给他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从此,他迷上了折纸,立志做一名折纸大师。高考时,成绩优异的他努力说服家人,报考了一所普通大学——重庆社会大学,因为这所学校美术系造型专业,可以研究折纸。
  1993年6月,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到北京旅游,无意间看到一个孩子在读一本立体书,这种运用折纸,创造三度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一下子吸引了他。那时,中国还没有人设计立体书,一切都要靠自己学。王伟省吃俭用,托人从国外购买了大量立体书。工作之余,他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把买来的立体书拆下来,研究构图方式,学习折制方法,寻找粘点。经过两年的研究,他终于掌握了制作立体书的方法。1995年,他制作的第一本立体书《十二生肖》成功面世。此后他又设计出版了立体图书《动物世界》《再见恐龙》,成了中国立体书第一人,并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为教授。
  2017年,王伟决定设计制作一本立体书,为故宫600年生日纪念献礼。刚开始设计这本故宫立体书时,从南到北,只设计到了神武门。展开画稿时,他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后来他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景山是专为故宫风水建造的人工山,也是故宫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便将其加入设计稿中。
  好不容易画好设计稿,在折制过程中,王伟折好了太和殿,打开看时,却发现宫殿有一点偏,不是正对着读者。他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辛辛苦苦画好的设计稿。经过无数次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制建筑,最终他选定了不常用的平行折,还改变了立体书传统的翻阅方式,设计成现在的3.2米长卷。
  制作立体书时,每一个细节王伟都精益求精。故宫不同的大殿使用的脊兽规制往往不一样。王伟和团队成员一起多次到访故宫,拍下了一万多幅照片。回到工作室,他把自己埋在照片堆里,逐一比对照片,仔细甄别,将误差缩小到最低。立体书中,有一个机关一拉,故宫角楼就蹦了出来。角楼规格不大,结构却很复杂,王伟每次到故宫,都要到角楼仔细观察,他画设计稿,折角楼,不满意就重来,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王伟的眼睛发胀、肩颈酸痛,他却舍不得停下来休息。经过三年艰苦的工作,王伟和他的团队终于完成了《打开故宫》立体书的制作。
  有人问王伟:“大多数人认为折纸只是一种消遣,你是怎么成为纸艺大师的?”他淡然一笑,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穿上毅力的盔甲,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余娟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我住在波士顿地区,附近的高科技公司很多,也碰到许多从事高科技的中国人。大体而言,三四十岁身体走形的很少,运动的则很多。比如我自己练习马拉松刚刚出道,一次比赛还没有参加过。但跑了几个比赛的女将已经遇到几位了。其中一位女士,几年前从顶尖的工学院毕业,在美国数得着的高科技公司上班,年薪十几万美元。她经常上午10点多才去上班,下午不到5点就回家了。刚上班那几天喊着腰酸背痛。一问才知道,她一天居然在班上打了
期刊
在贾府这个既是职场又是情场、既是官场也是战场的地方,善于吵架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一项基本生存技能。  1  怡红院里真正的吵架高手是麝月。  小丫鬟坠儿偷窃,被晴雯得知,除了体罚外,她的处理方式是立即就要撵走她。坠儿娘是个厉害人物,她抓住了晴雯话里提到“宝玉”的名字,质疑她作为丫鬟胆敢随便叫主子的名字。晴雯一下子就乱了阵脚,还是麝月出马,才控制住了局面。  她一开口,就先灭了坠儿娘的嚣张气焰:“嫂
期刊
三四岁时,外公牵着我的手,快步走过骄阳下的这片荒地,没告诉我去往何处。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绿色的水面,直冒泡,上面漂着一大群溺水的母鸡。  “这就是海。”他告诉我。  我很扫兴,问他海的那边有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海没有那边。”  今天,从这边和那邊见过无数次大海后,我依然认为,那是外公最经典的回答之一。  (六月的雨摘自《活着为了讲述》南海出版公司)  【适用话题】心中那片海;探索与局限;
期刊
外祖父在耄耋之年溘然长逝,生前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生火做饭和牧牛。  外祖父家在农村,村名“黄沙”,但我至今不明白这个村子和黄沙有什么联系,因为据我所见,村落里分明没有什么沙子。黄沙村的人们做饭主要靠秸秆来烧火,外祖父家也是如此,外祖父是固定的“火头军”。外祖父烧灶有一手,烧出来的火不仅透亮,可大可小,而且从不会倒烟,他通常先点上一把干稻草,然后放进其他秸秆,因为干稻草易燃,是极好的火引子,再接着
期刊
又是一年叶落时,还记得那年也是这样一个落叶飘飘、黄叶飞舞的时节,午后,也是这样暖暖的阳光。我突然想去林场看落叶,我喜欢那种铺天盖地的金黄世界,便邀您一起去。原以为,您不会去,因为在农村长期居住的您,对于落叶,对于林场是那样熟悉。可没想到,您爽快地答应了。  一路上,我们聊这聊那,您一直慈爱地笑着,脸上满满的幸福。不知是因为您的陪伴还是因为那时的秋色确实很美,那一天,我牵着您的手,漫步于黄叶铺满的小
期刊
如果你痴迷于玩在线国际象棋一个星期。  然后下周,你迷上了玩木车削游戏。  然后,接下来的一周,你想到的别无他物只有烹饪西班牙美食。  然后,這一周过去之后,你忘记了以上所有的事情,突然被越野滑雪迷住了,而且你可能也不会坚持得太久。  当然,开始的一两天,你会被你的进步所鼓舞,但你永远不会成为精英。  现实是,如果你这样做,你可能就永远不会变得很好。  要成为大师,就需要保持多年的痴迷。  实践那
期刊
谁都有属于自己的宝物。或是无可替代的东西,或是长年累月留存下来的事物,也可能是家人、朋友、兴趣、工作,乃至金钱、房子……但请记得,你拥有的所有东西,都不过是世界寄存在你手里的,实际上我们一无所有。比如富有,不过是世界给了你消费的权利。正因如此,富有的人消费的目的,应该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样想,心中就会多了敬畏,就能够和善对人,也就能发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吧?  (夕梦若林摘自《孤独的150个信念》中
期刊
《古诗源》里有一则鼎铭,正考父所作。正考父乃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职位上卿,地位很高,先后辅佐过戴公、武公、宣公三个国君,三次任命,他一次比一次恭谨,作此鼎铭自况:“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官做得那么大,地位那么高,卻谦卑谨慎如此,正考父真是一个有德之人,自然就没有人敢侮辱他了。两千多年前的这一鼎铭,真可作今日的官箴。  正考父之德,德施后代,
期刊
昨天,我們开始封闭打磨跨年演讲的稿子了。直到最近,还有人跟我说,我以为你的跨年演讲,就是上台之后随意发挥的呢。哈哈,这个真不是。  每年4万多字的稿子,不仅要写出来,征求各路高手的意见,改到满意,还要把它背下来,我才敢上台。这里面其实藏着一个很深的误会。  比如,前不久我就遇到一个人,拿着一本书送给我说,我平时不读书,但是我写了一本书。他这么说话,我理解他想强调的是,我准备得很少,但是结果不错,所
期刊
去餐厅吃饭,浏览菜单,叫来服务员:点菜!这是十分常见的情景。但是什么让你选择了你要吃的食物呢?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菜单发挥了巨大作用。除了大众较为敏感的价格,菜单上还有更多你没能察觉到的地方,正在悄无声息地左右着你的选择。  菜单的“热门地段”  菜单上的区域有些地段好,有些地段差。注意力容易聚焦的区域,菜单设计者会在此放置利润最大的菜肴。研究者用眼球追踪技术发现,右上角就是这样一个区域,另一个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