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高手修炼指南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log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贾府这个既是职场又是情场、既是官场也是战场的地方,善于吵架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一项基本生存技能。
  1
  怡红院里真正的吵架高手是麝月。
  小丫鬟坠儿偷窃,被晴雯得知,除了体罚外,她的处理方式是立即就要撵走她。坠儿娘是个厉害人物,她抓住了晴雯话里提到“宝玉”的名字,质疑她作为丫鬟胆敢随便叫主子的名字。晴雯一下子就乱了阵脚,还是麝月出马,才控制住了局面。
  她一开口,就先灭了坠儿娘的嚣张气焰:“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赖大家的和林之孝家的都是贾府管家,是坠儿娘怕的顶头上司,麝月的意思是就连她们都要“担待我们三分”,这个地方岂容你撒野?
  然后她再针对坠儿娘拿住的晴雯的话柄辩解:“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地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哪一日不把宝玉两个字念二百遍?”
  这番话把晴雯直呼宝玉其名的行为完全合法化了,且有理有据不容辩驳,还不忘扯出贾母和林之孝家的来佐证其词,情理充足,更显得理直气壮。
  然后还不忘羞辱这婆子一番:“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有什么分证话,且带了他去,你回了林大娘,叫他来找二爷说话。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
  麝月的意思很清楚:你还不够资格站在这里,想和我们对话,需要找你的顶头上司——管家林之孝家的来,轮不上你来这里挑理。她更叫小丫头子来:“拿了擦地的布来擦地!”
  厉害的麝月三管齐下,让坠儿娘无言可对,羞愧难当,只得带了坠儿去。
  2
  怡红院里芳官因为洗头闹了场风波。芳官有个被指派的干娘何婆,洗头时她让亲生女儿春燕先洗,洗剩下的水再让芳官洗。芳官不服,两人争执起来。袭人息事宁人,自拿了洗头的家当给芳官,不料何婆为此恼羞成怒,当着她们的面打骂芳官。
  袭人有自知之明,找来麝月:“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麝月一来,就开始实施精准打击:“你看满园子里,谁在主子屋里教导过女儿的?便是你的亲女儿,既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得骂得,再者大些的姑娘姐姐们打得骂得,谁许老子娘又半中间管闲事了?都这样管,又要叫他们跟着我们学什么?越老越没了规矩!”
  麝月实施精准打击的武器是“规矩”。贾府里谁犯错谁教导都有严格的规矩,麝月正是搬出了这些规矩来震慑愚蠢又凶悍的何婆。
  然后麝月又开始吓唬她:“你们放心,因连日这个病那个病,老太太又不得闲心,所以我没回。等两日消闲了,咱们痛回一回,大家把威风煞一煞儿才好。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不敢大声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叫的。上头能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眼睛里没了我们,再两天你们就该打我们了。”说得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


  3
  在怡红院三个大丫鬟中,袭人虽然也算聪明周到,但远不如麝月才思敏捷和善于表达。
  袭人生病,宝玉早早回怡红院,独见麝月一个人在外间房里灯下抹骨牌。宝玉笑问道:“你怎不同他们玩去?”麝月道:“没有钱。”宝玉道:“床底下堆着那么些,还不够你输的?”麝月道:“都玩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那些老妈子们,老天拔地,服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服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玩玩去。所以让她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
  从这个场景便能看出麝月的情商和个性。她有大局观,处事公道,也心地善良,不仅能够体谅老的,而且能够关怀年幼的。
  吵架不仅是比口才,更是比情商和人缘。
  平日里不起眼的麝月,不生事也不怕事,与人无争却又不惧与人争,她不显山露水,观察力却敏锐细致,对人对事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才能在遇事时抓住要害,精准打击。她不多话,却总在关键时刻出场,说出的每句话都掷地有声,让人口服心也服。
  (林一摘自《红楼未完,人间有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素材运用】吵架也是一项技术活,有理不在声高,有理有据吵得别人哑口无言才算登峰造极。怡红院中的麝月深谙吵架之道,怼人能够抓住别人的漏洞精准打击,有理有据、有勇有谋。三管齐下怼跑坠儿娘,搬出“规矩”震慑悍何婆,谅老安幼秒回贾宝玉,让我们见识到了麝月的“吵架技能包”,实在令人叹服。
  【速用名言】
  1.勇敢是一种气力,但不是腿部和臂部的气力,而是心灵和灵魂的气力,这气力实在不存在于战马和武器价值当中,而是存在于我们本身当中。——法国作家 蒙田
  2.情商和你的识字量或者做算術的能力无关。情商是一种有效地识别和运用情绪来知道行为的能力。——加拿大心理学家 蒂莫西·A·皮切尔
  【适用话题】情商;口才;大局观;观察力;抓住关键
  (特约教师 王文炎)
其他文献
忘记那些痛苦,  你带给别人的。  忘记那些痛苦,  别人带给你的。  河水奔流不息,  泉水闪耀着消逝,  你走在这土地上而你正将它忘记。  时而你听到远处叠唱的歌声。  那意味着什么,你问,谁在歌唱?  一轮孩子般的太阳渐渐变得温暖。  一个孙子和一个重孙诞生。  你又一次被牵着手。  那些河流的名字仍旧陪伴着你。  那些好似无止无境的河流啊!  你們的田野绵延于荒芜,  城市的塔楼今非昔日。
期刊
如果你戴上世界上声音最大的耳机,然后把音量调到11(190分贝),会发生什么?死亡金属风格的音乐会震碎你的头骨并且把你的大脑变成一摊水吗?  幸运的是,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戴上一副高达190分贝的耳机,你的耳膜会马上破裂,你会变聋,而且这种损伤不可逆,但是你的大脑可以承受比这更多的损伤。  然而,你的其他器官可没有这么坚强。耳机让声音集中在你的头部,此处只有耳膜在对抗这种声音能量,但是如果你把耳机
期刊
说来有趣,你所喜爱的,你以为旁人也喜爱;你所恐惧的,你以为旁人也恐惧;你最厌恶的,你以为对旁人也十分有害。其实,往往并非完全如此。  我曾经竭尽全力地把我年轻时候喜欢唱的歌、喜欢读的书推荐给我的孩子,孩子们嘲笑我唱过的“胜利的旗幟,迎风飘扬”之类的词。他们说:“您那时候唱的歌的歌词怎么这么‘水’呀?”我感到奇怪,因为我觉得他们唱的歌的歌词才不成样子呢。直到过了很久之后我才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
期刊
我很同情现在的小孩。我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作择菜,你给他们四季豆,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处理。因为他们长大过程中没有人带着他们择菜洗菜。  美的感受,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时间。譬如我盖的那床被子,现在看来多么奢侈,因为是母亲亲手绣出来的,而且母亲每个星期都会重新缝洗一次。  那个年代没有洗衣机,她要到河边去洗,拿木棒捶打,被单洗完以后,用洗米水浆过,等到大太阳的时候把被单搭
期刊
真人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不管是旅行真人秀、慢生活真人秀还是才艺真人秀,收视率高的节目里,常常会有一个或几个人被全网黑带来流量,因为这个人表现出来的某种特质大家看不惯——可能是玻璃心爱哭,可能是野心勃勃把欲望写在脸上,可能是团队合作时展现了较强的控制欲,可能是跟其他人相处时“没礼貌”……  在一个临时组成的集体中,你需要合群,要明朗大方但又不能谄媚,要努力但不能给其他能力不强的队友带来压迫感……才艺
期刊
最近我经常往返于家和工作室之间。于是,我的强迫症大爆发了。下了楼不确定电磁炉有没有关,上去查看后,又不确定暖风机有没有关……查看完毕,车开到半路,开始想房门关没关。  为了不再受这种折磨,我把工作室里的插座全换成智能的,还在门上装了个带摄像头的门铃。只是装门上之后,才觉得不对,摄像头正好对着对面人家,人家要是有点隐私啥的,不就被我拍下来了?于是,决定还是装在侧面好一点。门铃是用3M胶粘上去的,我拿
期刊
1972年4月28日,汽车将一个19岁的孩子拉进西大校内,这孩子和他的那只破绿皮箱就被搁置在了陌生的地方。  这是一个十分孱弱的生命,梦幻般的机遇并没有使他发狂,巨大的忧郁和孤独,使他只能小心地睁眼看世界。他数过,从宿舍到教室是524步,从教室到图书馆是303步。因为他老是低着头,他发现学校的蚂蚁很多。当眼前出现各类鞋子时,他就踽踽地走了。他走路的样子很滑稽,一个极大的书包,使他的一个肩膀低下去,
期刊
女神天海祐希主演过―部人气电视剧《Chef~三星营养午餐》。在剧里,她扮演一位天才厨师星野光子,在米其林三星餐厅任主厨。为了追求“最高的美味”,星野主厨无视食材成本,甚至擅自改变既定菜单。星野主厨的骄傲惹怒了老板。老板串通美食评论家,捏造“食物中毒”罪名,将星野主厨解聘。世界级厨师发生食物中毒丑闻的消息传出,没有餐厅敢聘请星野主厨。这时候,电视台一个叫做“校餐之星”的真人秀节目找到她,建议她配合节
期刊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在平时的考试或比赛中总是表现很突出,可是到了关键的重大考试或重大比赛中,他们却总是发挥失常,屡屡失利。如果说“实力雄厚”之人却在“赛场失误”,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太差。事实真是如此吗?  美国有一位速滑运动员名叫丹·詹森,他在平时的训练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实力也相当雄厚,不过一到赛场上他就会表现失常,和平时判若两人,让自己及他人感到失望。赛后,记者采访詹森本人
期刊
我住在波士顿地区,附近的高科技公司很多,也碰到许多从事高科技的中国人。大体而言,三四十岁身体走形的很少,运动的则很多。比如我自己练习马拉松刚刚出道,一次比赛还没有参加过。但跑了几个比赛的女将已经遇到几位了。其中一位女士,几年前从顶尖的工学院毕业,在美国数得着的高科技公司上班,年薪十几万美元。她经常上午10点多才去上班,下午不到5点就回家了。刚上班那几天喊着腰酸背痛。一问才知道,她一天居然在班上打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