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论视域下体面生活的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d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面生活的实现离不开正义制度的保障.从正义视角考察体面生活,首先需要理解体面生活的含义.体面生活是基于个体的自由选择、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得体、有尊严并且可以为一般人所接受的生活.从制度正义的视角考察体面生活,就需要立基于正义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从底线正义的角度出发,体面生活需要的满足不能低于最低底线;从多元正义的角度出发,体面生活包含了一系列善品要求.基于需要的体面生活也要警惕需要所带来的欲望黑洞,应当立足客观的社会环境而确定需要的标准.从正义的能力理论出发,体面生活需要关注个体的能力增长,使之有能力创造体面的生活.体面生活的实现要立足于复合正义理论,也要借助于法律的实施去实现.
其他文献
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内部就存在着“弃台论”声音.纵观历史,美国三次“弃台论”高潮中,第二次较大程度实现了“抛弃台湾”,即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随着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升级,2021年美国学界再次出现“弃台论”的呼吁,要求美国政府“放弃台湾”,防止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冲突“闪爆点”并将美国拖入与中国大陆的战争漩涡.美国“弃台论”声音的持续出现,显示美国既谋求以台湾问题为筹码落实“以台制华”,又担心被台湾当局“绑架”导致与中国大陆发生大规模冲突.随着中美实力此长彼消,台湾将逐渐成为美国“负债”而非“
立足于当前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新阶段,本文对大陆学界关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相关研究做了一个系统的回顾与分析,以厘清“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已有研究进展、特征及其不足所在,力图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设计及其实施问题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创新启示.归纳来看,“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相关研究成果聚焦于五个议题内容:思想来源;基本内涵,包括基本原则或要求、统一前的路径安排、统一后的制度形式;理论依据与意义;实践背景;与“一国两制”港澳模式的比较分析.进而分析,已有研究呈现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开放性与原则性相统一
当代台湾地区保障女性参政的妇女保障名额制度,源于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是当时国共两党领导下妇女运动发展的结果.这部宪法不但赋予妇女平等参政权,还提供保障当选的机会,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实践差异政治的先驱.妇女保障名额制度一直引发各种争议,但它不可争辩地促进了全球女性参政的发展.得益于这一制度,台湾地区女性参政已经走过了数量增长期,进入质量提升阶段.
基层政府间关系是透视基层治理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卸责行为在部分基层政府间关系中存在.在卸责方式上,包括上级向下级卸责、上级职能部门向下级卸责;在卸责策略上,包括事前卸责和事后卸责.卸责行为的滋生与蔓延,将离间基层政府间关系,加剧基层权责失衡.为缓解基层政府间卸责行为,需要建立宽严适度的问责制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有效治理基层政府卸责行为.
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并没有消解社区治理,反而呈现出行政引导治理,促进社区多元共治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界定为“行政激活治理”.社区行政化的过程能够提高居委会的治理水平.行政事务下沉能够促进居委会对治理资源的积累,国家赋权则增强了居委会的治理权力,属地责任制能够倒逼居委会激活多元治理主体,治理锦标赛进一步激发居委会的治理动力.在实践中,强行政属性的居委会的治理功能表现为四个方面:促成合意,维护公共利益;化解纠纷,构建协商平台;引领自治,培育社会力量;治理补位,克服市场失灵.
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乡镇政府既面临治理情境与治理任务的重大变革,也作为科层体制与基层社会的结合点,面临多重治理需求的调整.外在环境的变化,要求乡镇政府必须进行内部组织的调适予以回应.田野调查发现,T镇政府将政府结构分设为党政班子领导下的条线部门、管理处以及行政服务中心三部分,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结构.三类机构在岗位设定、职能设置、人事安排等方面各不相同,却通过内务与外务、前台与后台、政务与事务等运行机制有机链接起来.总体上看,乡镇政府的整体性调适具有整体性、协调性与灵活性,能有效回应治理
回望历史,英国、苏联、美国三个全球性大国在构建内外循环过程中各具特点,提供了可供汲取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展望未来,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四要四不能"."四要"是指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发挥内部竞争的作用,要重视发展国际循环,要认清单边自由贸易的内生脆弱性;"四不能"是指在双循环发展中不能以不平等与非共赢为原则,不能走产业空心化之路而应追求"五更"式发展,不能不考虑经济的服务化和金融化潜藏的隐忧,不能追求主权货币的超然权力.
法律体系往往被看成法律的代名词,体系性也被视为法律的内在属性.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体系性是法律体系的内在属性,但法律不等于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法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是法学认识和法律实践的成果.从政治条件、理论观念与立法实践上综合来讲,西方一些国家在19世纪才形成法律体系.在法律体系和法律的体系性问题上,要避免片面和僵化的观点,正确把握法律体系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形式性与实质性、静态性与动态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2015年6-7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固原南郊水厂建设范围内清理了两座北朝墓葬.墓葬均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M22出土的砖志表明墓葬年代为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墓主系纥干莫何弗.这两座墓的发现为固原地区北朝墓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纥干莫何弗砖志的发现,说明北周时在原州(今固原)存在着纥干氏一系.这两座墓具有较为明确的毁器习俗,毁器集中在带具和陶器这两类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近代中国币制改革最为频繁的时期.当时的中国经济学者瞄准时代需要,立足国内实情,发挥理论专长,提出了较为丰富的币制改革思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经济学者对货币本位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普遍认为纸本位是大势所趋,但金属本位更适宜当时中国实际,为实施"废两改元"提供了参考.1934年,中国经济学者对货币本位该如何应对美国《白银收购法案》引起的银价上涨进行了热烈探讨.一些学者主张实行与国际银价脱钩的金属本位,一些学者则指出纸本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这些观点都与1935年法币政策相左.20世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