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gan1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分析早产儿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认知及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胎龄分为早产儿组(11例,胎龄<37周)和足月儿组(43例,胎龄37~42周),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征、脑脊液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蛋白浓度、葡萄糖浓度)及总有效率。

结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以发热、反应迟钝、食奶少、抽搐、嗜睡、易怒、颅内压增高、肌张力低下或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早产儿组以肌张力低下为突出表现,而足月儿组以发热、抽搐、反应迟钝为突出表现。早产儿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t=2.215、2.023,均P<0.05),但脑脊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足月儿组(t=2.437,P<0.05)。早产儿组总有效率为90.91%(10/11),足月儿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

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其中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不典型,需要认真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测脑脊液生化指标,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振动呼气期正压(PEP)装置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单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振动PEP装置治疗,
目的探讨夏天无滴眼液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假性近视患儿8 0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 000)及观察组(n=4 000),对照组采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夏天无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30 d(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国际E视力表、检影验光等检测两组患儿裸
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肝病,在短期和长期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迄今为止,AH的确切发病机制尚待明确。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肠黏膜屏障的破坏、氧化应激、炎症、细菌移位、细胞死亡和再生障碍等[2-3]。
马蹄内翻足在临床中并非少见,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先天性、神经源性、创伤性等[1]。无论何种类型的马蹄内翻足,采用何种治疗方式,矫形支具的应用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矫形支具不仅是非手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法,早期使用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发展,避免进一步的有创治疗,也是手术治疗后维持矫正效果防止复发的重要手段[2]。只重视手法和手术矫形的过程,忽视治疗后支具的维持作用绝非可取,容易出现已矫正的畸形复发,导致前功尽弃。治疗马蹄内翻足的支具种类众多,需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选择最恰当的支具使用方案,提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用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单县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洗胃、导泻、应用复能剂和抗胆碱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3次血液灌流,每次间隔24 h。检测治疗组血液灌流前、3次血液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