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各平面影像学标志(包括线性、角度、体积及相关比值)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normalpressurehydrocephalus,iNPH)诊断中的效能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名iNPH确诊患者和26名正常老年受试者通过结构相磁共振成像得出的各新型影像学标志,包括额角径、颅骨内径、胼胝体角、额角垂直径、侧脑室中央部、幕上最大颅内径、脑室上组织、胼胝体侧脑室距离(callosalventriculardistance,CVD)、胼胝体-连合距离、颞角径、胼胝
【机 构】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040复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各平面影像学标志(包括线性、角度、体积及相关比值)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诊断中的效能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名iNPH确诊患者和26名正常老年受试者通过结构相磁共振成像得出的各新型影像学标志,包括额角径、颅骨内径、胼胝体角、额角垂直径、侧脑室中央部、幕上最大颅内径、脑室上组织、胼胝体侧脑室距离(callosal ventricular distance,CVD)、胼胝体-连合距离、颞角径、胼胝体高度及Evans指数、z-Evans指数、脑实质与侧脑室比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像学标志的诊断效能。分析iNPH确诊患者临床症状(包括步态、认知及排尿功能)与各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各新型影像学标志中,Evans指数、侧脑室中央部、胼胝体-连合距离、颞角径、额角垂直直径及CVD、z-Evans指数、胼胝体高度均显示出较高的特异度(P<0.001),其中侧脑室中央部是最佳指标(AUC=0.985),Evans指数其次(AUC=0.981),颞角径第三(AUC=0.946)。侧脑室中央部及颞角径在区分iNPH组与正常老年组时差异具有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R1=0.562,95% CI1:0.400~0.789;OR2=0.376,95% CI2:0.218-0.646)。z-Evans指数、额角垂直直径和胼胝体高度与术前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临床系统评分(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grade scale,iNPHGS)排尿部分呈一定相关性(P1=0.034,P2=0.029,P3=0.018)。
结论本研究涉及的各新型影像学标志中,Evans指数、侧脑室中央部、胼胝体-连合距离及颞角径表现出突出的诊断能力,由此推断侧脑室扩张更多表现在Z轴方向。z-Evans指数、额角垂直直径、胼胝体高度与患者术前排尿情况呈一定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生物标志物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4例CHF患者,男117例,女87例,年龄(77.5±20.5)岁,年龄范围为63~92岁。根据患者出院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194)与病死组(n=10)。生存组为心力衰竭缓解出院时病情稳定者;病死组为住院期间病死者。对两组患者的基线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性别、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肌酐、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目的探讨膝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晋城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8例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龄(65.33±2.59)岁,年龄范围为56~72岁。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UKA组(n=51)与TKA组(n=47),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12个月最大屈膝角度,胫骨-胫骨角,纽约特种外
目的分析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接受PVP治疗的腰胸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54例,女36例,年龄(71.56±3.24)岁,年龄范围为62~85岁。根据治疗效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有效组(n=68)和无效组(n=22)。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基线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找出影响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骨折椎体数量、骨水泥渗漏、术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有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联合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在白内障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苏州明基医院眼科收治的150例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白内障组,共150眼,男84例,女66例,年龄(65.4±3.2)岁,年龄范围为56~78岁,同时选取同期在苏州明基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共50眼,男32名,女18名,年龄(64.2±3.6)岁,年龄范围为51~76岁。所有纳入者进行眼部一般检查,计算DLI,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HbA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人胃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HGC-27和SGC-7901,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处理的胃癌细胞系作为常规组,含10%胎牛血清的hUC-MSC条件培养基(hUC-MSC-CM)处理的胃癌细胞系作为hUC-MSC-CM组。采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罕见、但预后不良的侵袭性肿瘤,随着石棉相关材料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在临床中缺乏高效的治疗举措,预后极差。在治疗方面,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疫苗接种被认为是新的有前途的策略,调强放射治疗是联合胸膜切除术/去皮术(P/D)和胸膜外肺切除术(EPP)胸膜的可能方法,腔内治疗方法也值得进一步研究。但MPM的治疗尚未真正突破,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本文将对MPM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传统桡动脉入路(cTRA)用于经皮心血管手术,已成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首选方法,然而存在一些局部或长期并发症的风险。近年来,临床上提出了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提高患者和操作者舒适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有可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和桡动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本文综述了dTRA的方法、可行性以及与cTRA相比的优势,旨在说明dTRA在冠状动脉造影和PCI中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舒适的入路。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常存在肝炎及其他基础疾病,肝功能差,经局部治疗后易复发,疾病进展快,预后差。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其他肿瘤中,多药联用虽可能使药物毒性增加,但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目前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已经开展了多项多药联用治疗的临床研究。本文旨在对肝癌晚期患者的药物联合治疗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肝癌晚期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尽管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支气管镜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检出率,现有的辅助技术包括自发荧光、窄带成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等。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可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非侵入性实时体内组织学观察。本文对CLE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T1mapping、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以及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contrastenhanced,DCE)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在宫颈鳞癌病理分级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5例宫颈鳞癌患者,病理分级:高分化组11例、中分化组32例和低分化组22例,FIGO分期为早期组(ⅠB-ⅡA期)37例和晚期组(ⅡB-Ⅳ期)28例。所有患者术前行T1mapping、DWI和DCE序列扫描并获得肿瘤组织纵向弛豫时间(T1-rel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