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 周恩来舌辩宋美龄始末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i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出于一腔爱国热忱,一举扣押了反对抗日、积极“剿共”的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彼时西安局势复杂,各方势力虎视眈眈,剑拔弩张,情况危急。一方面东北军、西北军将士主张杀蒋,揭竿起义,抗日救国;一方面南京政府两派对立,宋氏兄妹、孔祥熙在美、英的支持下,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而何应钦等亲日派在日人的支持下主张武力解决。何应钦更企图借救蒋之名,派飞机轰炸西安,意欲炸死蒋介石取而代之。张、杨兵谏不遂,进退两难,唯寄希望于共产党为其解围,以妥善解决事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周恩来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谈判艺术置身浊流,在瞬息万变的“西安事变”中,运筹帷幄,力挽狂澜,以其过人的辩才和超人的外交智慧,使西安事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本文撷取的正是周恩来在西安事变中,舌辩宋美龄的精彩的历史瞬间。
  初战告捷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急至西安,经过数日周密细致的工作,张、杨及大多东北军将领的思想已由开始时杀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这时,宋子文、宋美龄兄妹也急匆匆地由南京赶到了西安,于是便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周恩来舌辩宋美龄的好戏。
  当时,宋美龄因急于教蒋而表面平静内心焦急,但仍端着委员长夫人的架子说:“这次委员长不幸蒙难西安,据说是贵党背后策划的……”周恳来用右手轻轻拍击着沙发,随声回答说:“水结成冰,是因为天冷;弹出枪膛,是受了撞针的压迫。事情非常明白,这次西安事变完全是蒋先生自己逼出来的。如果蒋先生树旗抗日,这不愉快的事情能发生吗?至于说是我党背后策划的,有什么根据呢,完全是不合事实的无稽之谈嘛!”
  周恩来先是用“水结成冰”,“弹出枪膛”作比,道出了引发事变的根本原因,给对方以严厉驳斥;又运用假设、反问,变守为攻,置对方于尴尬境地;无疑而问,连连进攻使辩驳充满了逻辑上的内在张力,如狂飙疾进,似雷霆万钧,对方只能仓促招架,穷于应付。最后,再回扣前言“完全是不合事实的无稽之谈嘛”,从正面予以对手强有力的一击,戛然而止,气势颇为雄劲、恢宏,进一步加重了驳斥的力量。
  宋美龄拿不出任何凭证来,不敢接触周恩来那严峻的目光,心里不免先怯了几分。说:“别人这么说,我并不相信。”周恩来听了,微微一笑,将身子向后靠了靠说:“当然,我们是允许不明真相的人怀疑的。”说着,又看了看宋子文。周恩来这是为了争取宋氏兄妹影响蒋介石,共同抗日,因而在语言策略上做到了适可而止,给对方以面子。一开场,周恩来就义正辞严,有理有节,维护了我党尊严,初战告捷,可谓收放自如。
  再挫其锋
  宋子文脸红了,不知答什么好。就在他尴尬之际,宋美龄又开言道:“可是,我觉得西安方面这样做未免有点太危险了。南京有几十万装备优良的军队,难道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是以卵击石,除自取灭亡之外,还能有什么结果呢?”宋美龄又生一计企图以势压人。宋子文看她说得太不像话了,怕把关系搞僵,给释放蒋介石增加困难,忙阻止道:“你和周先生谈这些干什么?”其实,宋美龄并非头脑发热、信口开河,她知道西北的军事实力与南京的军事实力相差悬殊,欲以武力相威胁。她竟不顾宋子文的劝阻,板着脸说:“我想周先生知道这些情况是不无好处的!”
  “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我知道的不多,不过也并非全无所闻。你们南京,一方面何应钦自任司令,校场白衣挂帅,兴师问罪;另一方面,夫人你又大吵大闹,制止出兵。这些做法,究竟是谁真心救蒋先生呢?”周恩来不紧不慢地问道。
  周恩来对当时的形势做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已全局在胸,并制定了相应对策。他深知蒋介石与何应钦之间的矛盾,以及宋美龄与何应钦之间的纠葛,于是,他对宋美龄的发难来了个顺水推舟,利用其矛盾,迂回出击,巧用围魏救赵、避实就虚之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扼制了其猛烈的攻势,而使对方气势顿减,进攻失利。
  宋美龄被周恩来问得张口结舌,半天答不上来。宋子文在一旁不停地摇头叹气。周恩来接着说:“何应钦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很聪明。他的讨伐呀,轰炸呀,无非是想逼死蒋介石取而代之,作为继蒋的第一人,倘若逼不死则可以落个救蒋第一功。南京这种戏中戏的复杂情况,我想,蒋夫人,你一定比我更清楚,更明白。”周恩来又进一步点其要害,揭其矛盾,釜底抽薪,打乱了对方的心理准备,削弱了对方的心理优势。宋美龄立时脸色煞白,像泄了气的皮球。
  周恩来不容其反驳接着说道:“如果说要打,我们已经奉陪十年了。对共产党、红军的厉害,我想夫人你不会不知道吧!何况如今的国内形势已非往昔,南京面对的敌手,也非一个共产党,一支红军,而是全国所有要求抗日的人民和军队。蒋先生无视这一现实,导致了今日的不幸。如果有人还不引以为鉴,其结果是可以想见的,那才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了。”周恩来在削弱了对方的攻势之后,话锋一收,直逼对方营下,运用假设和对比的手法,正面反击,为其敲响警钟,最后又把“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之语完璧归赵,轻松还给对方,这一招不仅使对方作茧自缚,还收到了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效。求同存异,开诚布公。
  求同存异
  宋子文害怕再争执下去,达不到所来的真正目的,于是慌忙插言缓和气氛:“周先生的谈话,使我宋某深受教益。此次委座被扣西安,周先生为大局着想,四方奔走,始保其安全,某等无不感激涕零!即使愚妹,刚才在车上说起周先生的用心,还是深表感激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事情就好说了。为国家民族生存,我辛苦原是责无旁货的,说到感激是万不敢当的。”周恩来说。一语“如果”假设巧妙,含蓄适度,一石二鸟,不显山不露水藉言外之意,婉言道出对方语言之虚伪,并期待真诚合作。接着周恩来又说:“蒋夫人,我们到这里来,原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是吗?”
  “是这样,是求同的。”宋美龄忙说,“不过还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不当问?”此时,她已没有了刚才傲气十足的夫人派头了。周恩来和气地说:“请讲无妨。”   “贵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公然宣称,像我们这样的资产阶级是你们的死对头。我不明白,对这样一个不共戴天的仇敌,你们怎么突然变了呢?难道……”“妹妹!”宋子文叫道。“请继续讲,”周恩来说,“很有意思。”“所以,我怀疑贵党的真诚……”宋美龄吞吞吐吐地说。
  “我把夫人的话,不妨挑破了吧!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党想乘这个机会向你们要点什么,是吗?”
  宋美龄用外交辞令说道:“我敬佩阁下惊人的坦率。”周恩来听罢哈哈大笑,说:“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自己的信仰和目的,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我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什么是我们求同的基础呢?那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轩辕黄帝的子孙!面对着日寇的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不愿当亡国奴!”讲到这里,周恩来站起来,庄严激昂地说:“所以,在此民族危亡之刻,我们中国共产党别无所求,亦不需要求!此话是可以公诸天下的!”周恩来以民族利益为重,话语短促高昂,激情洋溢,措词斩钉截铁、铿锵有力,情理相融,感人至深,运用设问,一问一答,语气强烈,升华题意,使对方思想共振,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了感染对方、说服对方的理想境界。
  达成协议
  宋氏兄妹至此心里已经踏实,连忙站起来,微微弯腰说:“周先生,请原谅我们刚才的冒昧。”
  “没有什么,话不说不明嘛。”周恩来轻轻一句,了结了刚才紧张的争执。
  周恩来突然话锋一转:“……听说上海市场的公债价格在12日后,曾跌了4元停板,紧接着又回升起来,至今保持着事变前的水平。宋先生,请教:这是什么原因呢?”
  “哦,这嘛,这是英美朋友帮助的结果。”宋子文答道,同时,心里又惊又疑。周恩来怎么会如此谙熟经济行情呢?老于政治的宋子文终于清醒,周恩来是全局在胸,一言一语,都紧扣主题。英美为什么需要蒋介石呢?因为如果让何应钦取蒋而代之,到时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就会侵犯英美的在华利益。宋氏兄妹冒险赴西安会谈,也是这个原因。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眼下蒋先生并不认他们的账!他一意孤行,甘愿受南京亲日派的摆布了!”周恩来说。
  宋美龄又拿出夫人的气派坚定地说道:“这由不得他,我能把他拧过来!”周恩来欲擒故纵,感叹道:“蒋夫人,恐怕……”宋美龄拍着胸脯说:“这一点请你放心!”周恩来说:“那就拜托夫人了。”至此,一场扣人心弦的舌辩结束了。
  周恩来凭借其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高明的策略,犀利的语言及炽烈的情感,在舌辩中峥嵘崭露,力挫宋氏兄妹之嚣张气焰,使会谈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宁据《华声》佚名/文 整理
其他文献
“这封信是毛主席写给我父亲的私信,我们全家非常珍视。”近日,毛泽东主席同窗好友、新化人邹介圭的女儿邹娟娟表示,38年来,她和家人一直在努力追索这封信。原来,1949年12月,邹介圭给毛主席写信,直陈建国之初地方弊政。毛主席收到信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了地方政府的一些偏差,并亲笔给邹介圭回信。邹介圭感念伟人的情怀,将毛主席的回信当成传家宝珍藏。然而,1977年,当时的新化县档案馆派人将信“借阅”后,再
期刊
1914年6月28日早上,身为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的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乘火车来到萨拉热窝,之后改乘汽车经佩尔码头前往市区。斐迪南大公的车队由6辆车组成:第一辆车上坐着萨拉热窝市市长丘尔契奇和警察专员热尔德;第二辆车是一款经典的双门跑车,顶蓬被卷了起来,以方便车上的斐迪南大公夫妇清楚地看到夹道欢迎的人群;第三辆车上坐着的是波斯尼亚州的州长波蒂奥雷克将军和哈拉赫中校;其余3辆车上坐的都是当地的警察和随
期刊
我一女友,三十出头,颇有几分姿色,因为一个腰缠万贯百病缠身年逾半百的中老年男人,死活要和青梅竹马的老公离婚。女友的亲娘当着女婿的面,一个大嘴巴子扇在亲闺女的脸上,怒斥道:“你是灌了迷魂汤,还是得了失心疯?眼瞧着这么大的一个火坑你也敢往里跳!别上当啦!”  女友尽管脸上“五指山红”,但仍镇静自若地对她的亲娘说道:“如果说这是上当,这样的当我愿意上一万回!他已经送了我一套500万的别墅,只要孩子生下来
期刊
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组织了著名的厦门劫狱。劫狱特务队11人仅用10分钟时间,就成功救出40多名被捕者。这次劫狱行动的策划者和指挥者之一就是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陶铸同志,他时年22岁,任福建省军委秘书、特务队队长。  陶铸任劫狱行动总指挥  1927年1月,共产党在厦门成立了市委,建立了30多个基层工会,领导厦门工人运动,会员迅速发展到几万人。国民党派出大批军警特务,破坏罢工、罢课、罢市,疯
期刊
面对英舰的暴行与挑衅,时任北洋政府援川前敌总司令及川、黔、陕、鄂、甘五省联军总司令的袁祖铭,害怕引起外交冲突,主张对英妥协。这下子可惹火了袁部参谋长兼任六十八旅旅长刘莘园。  刘莘园将军于1977年辞世,享年86岁。在其挽联中,有一联十分引人注目,联云:“驱清反蒋平倭,陷阵冲锋真将领;论证编史作诗,惊天动地好文章。”这联是对刘莘园一生事功才情的高度概括,是对这位身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
期刊
胡荣的老家是有名的贫困县。胡荣家祖祖辈辈以屠宰为生,当那把清末民初的屠刀传到胡荣手里时,早已是锈迹斑斑。这把刀,胡荣到现在还留着,当他成为胡董事长之后,就把这刀供在了摆满象牙、金珠、宝玉的博古架上。  胡荣最艰难的时期当数在省城打工的日子,他自幼喜欢读书,但受父亲影响,要传承家庭屠宰手艺,所以中途辍学,及长,才知道没有文凭的害处,手艺唯有一种,怎么活?胡荣抓耳挠腮。可巧,那天,胡荣饿极了,他用汗湿
期刊
2000年是我最幸福的一年,儿子水哥的出生对我来说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开始阅读很多育儿书籍。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凡事都要让孩子自己做主。  水哥从3岁起,我就让他学习钢琴,他练习了6年,有时认真,有时马虎。遇到学习紧张,他干脆就把钢琴扔在一边,我也不强求他。每次钢琴老师让我劝他去考级,我都让他自己考虑。和他一起学琴的邻居家的孩子早已过了十级,他还没有考过。我很庆幸没有强迫儿子每
期刊
女性大都喜欢做梦,不过梦归梦,几乎所有人都有醒来的那一天。但被誉为“浪漫主义小说女王”的丹尼尔·斯蒂尔是个例外。她穷尽一生都在编织着那个完美的梦境,所有的行动和创作都在向这个那个梦境靠拢,虽然屡次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却从未停止过造梦的尝试。  娜拉出走的第三种结局  鲁迅曾经说过,觉醒后的娜拉选择离家出走,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回归家庭,另一种是沦落风尘。斯蒂尔也是一位出走的娜拉,她于1965年和首
期刊
叶剑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参谋长,解放战争中任解放军参谋长。建国后任华南军区司令员、监察部部长、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长、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  1948年冬天,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著名的平津战役。在战役进行过程中,叶剑英领受了接管北平的重任,他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
期刊
徐悲鸿游历印度时,在喜马拉雅山大吉岭一带,对气势雄伟的灵鹫很是着迷。1942年1月,由于日军侵略的战火满布马来西亚,人在槟城的徐悲鸿只好提前回国。途经昆明时,他又一次目睹雄奇的灵鹫,不禁创作了国画《灵鹫图》。  画面上,两只巨大的灵鹫栖息在峭拔的高岩,如炬的目光注视着远方。爪子和嘴,被勾勒得精细、传神,凶猛之性,跃然纸上。而那淡蓝色的远山与横空而出的岩石,对比强烈却色调和谐,令人赏心悦目。这幅画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