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小说女王斯蒂尔的寻梦之旅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85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大都喜欢做梦,不过梦归梦,几乎所有人都有醒来的那一天。但被誉为“浪漫主义小说女王”的丹尼尔·斯蒂尔是个例外。她穷尽一生都在编织着那个完美的梦境,所有的行动和创作都在向这个那个梦境靠拢,虽然屡次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却从未停止过造梦的尝试。
  娜拉出走的第三种结局
  鲁迅曾经说过,觉醒后的娜拉选择离家出走,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回归家庭,另一种是沦落风尘。斯蒂尔也是一位出走的娜拉,她于1965年和首任丈夫在著名的卡拉尔旅馆完婚。这是两个望族之间的联姻,彼时的斯蒂尔还只是一个18岁的少女,憧憬炽热如火的爱情,对婚姻充满期待,但她并不知道遵从父亲意愿嫁给一位比她大十岁的银行家意味着什么。
  婚后,斯蒂尔稀里糊涂地当起了贵夫人,并于次年生下了女儿,但这些都填不满她寂寥的内心,她感觉自己被丈夫拉入了一个“陌生的、金钱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两人只能扮演特定的角色,这让斯蒂尔非常失望。但丈夫并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在他的金融帝国里打仗,每天回家倒头就睡。有一天,在丈夫轻微的鼾声里,斯蒂尔下定决心要走出去寻找自己。
  斯蒂尔是家中独女,7岁那年父母离婚,她一直跟随父亲生活。她曾用“无边的孤寂”来形容自己的童年,落寞的她一直渴望热闹和睦的大家庭,并期待有一个人能带给她疯狂而浪漫的爱情。婚后,斯蒂尔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小公司的打字员,工资比家中的保姆还要低。工作间隙,她尝试书写自己渴望的生活。写作之初,她不会分段,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交出的作品让人不忍卒读。因此经纪人一看便劝她:“还是回家做饭去吧!”但写作令她欲罢不能,她坚持着,文字和结构在持续的练习下变得日益精致,故事也变得一天比一天饱满纯熟。几年后她终于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但对写作的痴狂也直接导致了她第一段婚姻的破裂。1972年,斯蒂尔与首任丈夫正式离婚。
  1973年,斯蒂尔去监狱采访一名囚犯,偶然结识了与其同一监牢的银行抢劫犯达尼尔。高大英俊,手臂带有刺青的达尼尔令斯蒂尔一见倾心,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心跳,而与其年纪相仿的达尼尔也无法抗拒斯蒂尔迷人的大眼睛,两人很快隔空热恋。饱受相思之苦的斯蒂尔开始疯狂地给心上人写情书,最多时,一天多达十七封,而达尼尔也用笨拙的手法为女友编织了一条色彩绚丽的围巾。两人都渴望着相聚,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在爱情的鼓舞下,斯蒂尔连续出版了多本小说,她在小说里建立着自己的情感世界,以温暖清新的笔调书写着友情、亲情以及爱情。这种脉脉的温情令读者陶醉,也为她带来了巨额的版税,对未来的设计则为她提供了更多灵感。至此,这位出走的娜拉并未陷入前面所说的两种困境,而是恣意享受着生命的丰盈,期待浪漫的婚姻生活。
  激情都为造梦服务
  达尼尔出狱后,两人很快同居。但现实生活到处充斥着不和谐的音符,两个人一个爱谈哲学、读泰戈尔,一个却喜欢爆粗口。当斯蒂尔去法国使馆赴宴时,达尼尔只能待在家中看电视。而一跃成为著名作家的斯蒂尔家中时常宾客如云,面对这种盛况,达尼尔只能落寞地坐在客厅一角,默默看着穿梭的名流们。他时常哀叹:“待在这儿还不如待在监狱里,在那儿至少还有一点美好的幻想。”
  斯蒂尔努力为男友设计着高档的、上流的生活,达尼尔却奋力抗拒。因为不堪女友的改造,达尼尔又选择了犯罪,再次锒铛入狱。而就在此时,斯蒂尔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来到监狱,与男友举行了一场浪漫的婚礼。对此,她的一个朋友评价说:“斯蒂尔只是在为自己的浪漫幻想买单。”但这场狱中婚礼,也成为了这段爱情的终结。达尼尔尚未出狱,斯蒂尔便邂逅了新的恋情。这场恋情的男主角比尔刚刚戒毒,斯蒂尔依然爱得全情投入,她写情书给他,并在五本畅销书上都题词送给比尔。
  1978年,两人结婚。婚后斯蒂尔依然试图改造比尔,送他去读大学课程,买昂贵的西装给他。这让比尔感觉自己不过是斯蒂尔梦境里的一个道具。这让他感到窒息,认为自己无法在斯蒂尔的世界里生存下去,于是他不告而别,重归瘾君子的队伍。这段感情依然以破碎收场,最终两人不得不对簿公堂。与伤痕累累的婚姻形成对比的是斯蒂尔如日中天的事业,她的小说本本畅销,好莱坞请她将电影脚本改成小说,并花重金为其做推广。斯蒂尔书里的主人公不管经历多少坎坷与磨难、天灾与横祸、误会与猜忌,最终都能寻回真爱,守住誓言;而支离破碎的亲情也总能拼接完整,呈现出一派欢悦景象。许多读者在拜读了她的大作后,都开始对一些并不相信的事情重燃希望,比如爱情,比如奇迹。
  写作比寻找对的人更容易
  每次婚姻触礁,斯蒂尔都能从中汲取养料,再把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期待重新整合,写入小说。她一直相信,自己在爱情中遇见了那么多不幸,上帝一定会给自己补偿。果然,这个补偿在她34岁那年出现了。这个伴侣与她门当户对,名叫约翰,也是文艺圈中人,为人斯文而体贴。斯蒂尔对这段感情一如既往地投入,她建议约翰辞掉工作,帮助自己理财,约翰同意了。此后的17年里,两人朝夕相对,形影不离,斯蒂尔甜蜜地感叹说:“这是我生命里的彩虹,只出现过一次,并且永远都不会消失。”
  然而,永不消逝的彩虹只是斯蒂尔的白日梦,这段感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早在两人分居前,约翰的母亲就曾提醒过斯蒂尔:“不要把爱情想象成你的小说,因为在现实中那是不可能的。”
  在此之后,斯蒂尔还有过一段婚姻,依然是以分开收尾。当深爱的男人们如过客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离她而去,唯一能证明那些感情存在过的,是环绕在她身边的九个孩子,其中七个为她所生,两个是约翰前妻生的。斯蒂尔对他们照顾入微,跟每一个孩子感情都很好。
  除了孩子,打字机是陪伴斯蒂尔最久的伙伴。她每天8点钟起床,有时持续工作18个小时,累了便趴在打字机上小睡,醒来时满脸压痕。有时她会在盘起的头发上插一支铅笔,光着脚,穿着丝质睡衣在家中游走,她的豪宅共有五十五个房间,她一边游走一边构思情节,然后回到工作台前,精彩的故事一气呵成。
  勤奋让斯蒂尔屡登“福布斯作家富豪榜”,并在2014年跻身第四位;她还曾创下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381周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她改编的剧本两次获得金球奖。而这些在她看来,都很稀松平常,因为“相比遇上一个合适的人,写作实在是件太容易的事了”。
  张宁据《莫愁·智慧女性》藻灵/文 整理
其他文献
执导过知名电影《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说:“我最近有个顿悟……我想要挑战你们作为人类最深层的良知,人们身为地球与海洋的环境管理者,透过改变吃的食物将会转变人类和自然世界之间的契约关系。”以电影《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著称的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就是怀拉拉帕地区的农庄“庄主”。他在附近地区拥有不少农场和核桃园,总面积达到1500公顷。2014年4月,卡梅隆经由旗下公司在小城
期刊
近日,白岩松接受了媒体访问。两会期间,双重身份的他既是两会的参与者,也是两会的报道者。谈到近日又成为热点的明星涉毒问题,白岩松表示,“明星涉毒的人数,甚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明星吸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少人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觉得吸毒是某种身份的象征。”  近日,又有明星吸毒被曝光,谈及明星涉毒问题,白岩松表示,从现有情况看来,吸毒在演艺圈不是几个明星的个例案件,明星涉毒的人数甚至可能比想
期刊
2015年2月初,卢洪洲终于结束了21天的隔离观察。  他从塞拉利昂回来,全世界最严重的埃博拉疫区之一。  十多年来“有动静”的公共卫生事件,他都冲在一线,从“非典”到“甲流”,从“禽流感”、“登革热”到“埃博拉”;他所在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率先建起专门应对重大突发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大型医学中心,也是艾滋病定点专科医院。而他作为诊疗专家,日复一日地应对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可对外介绍
期刊
“这封信是毛主席写给我父亲的私信,我们全家非常珍视。”近日,毛泽东主席同窗好友、新化人邹介圭的女儿邹娟娟表示,38年来,她和家人一直在努力追索这封信。原来,1949年12月,邹介圭给毛主席写信,直陈建国之初地方弊政。毛主席收到信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了地方政府的一些偏差,并亲笔给邹介圭回信。邹介圭感念伟人的情怀,将毛主席的回信当成传家宝珍藏。然而,1977年,当时的新化县档案馆派人将信“借阅”后,再
期刊
1914年6月28日早上,身为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的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乘火车来到萨拉热窝,之后改乘汽车经佩尔码头前往市区。斐迪南大公的车队由6辆车组成:第一辆车上坐着萨拉热窝市市长丘尔契奇和警察专员热尔德;第二辆车是一款经典的双门跑车,顶蓬被卷了起来,以方便车上的斐迪南大公夫妇清楚地看到夹道欢迎的人群;第三辆车上坐着的是波斯尼亚州的州长波蒂奥雷克将军和哈拉赫中校;其余3辆车上坐的都是当地的警察和随
期刊
我一女友,三十出头,颇有几分姿色,因为一个腰缠万贯百病缠身年逾半百的中老年男人,死活要和青梅竹马的老公离婚。女友的亲娘当着女婿的面,一个大嘴巴子扇在亲闺女的脸上,怒斥道:“你是灌了迷魂汤,还是得了失心疯?眼瞧着这么大的一个火坑你也敢往里跳!别上当啦!”  女友尽管脸上“五指山红”,但仍镇静自若地对她的亲娘说道:“如果说这是上当,这样的当我愿意上一万回!他已经送了我一套500万的别墅,只要孩子生下来
期刊
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组织了著名的厦门劫狱。劫狱特务队11人仅用10分钟时间,就成功救出40多名被捕者。这次劫狱行动的策划者和指挥者之一就是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陶铸同志,他时年22岁,任福建省军委秘书、特务队队长。  陶铸任劫狱行动总指挥  1927年1月,共产党在厦门成立了市委,建立了30多个基层工会,领导厦门工人运动,会员迅速发展到几万人。国民党派出大批军警特务,破坏罢工、罢课、罢市,疯
期刊
面对英舰的暴行与挑衅,时任北洋政府援川前敌总司令及川、黔、陕、鄂、甘五省联军总司令的袁祖铭,害怕引起外交冲突,主张对英妥协。这下子可惹火了袁部参谋长兼任六十八旅旅长刘莘园。  刘莘园将军于1977年辞世,享年86岁。在其挽联中,有一联十分引人注目,联云:“驱清反蒋平倭,陷阵冲锋真将领;论证编史作诗,惊天动地好文章。”这联是对刘莘园一生事功才情的高度概括,是对这位身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
期刊
胡荣的老家是有名的贫困县。胡荣家祖祖辈辈以屠宰为生,当那把清末民初的屠刀传到胡荣手里时,早已是锈迹斑斑。这把刀,胡荣到现在还留着,当他成为胡董事长之后,就把这刀供在了摆满象牙、金珠、宝玉的博古架上。  胡荣最艰难的时期当数在省城打工的日子,他自幼喜欢读书,但受父亲影响,要传承家庭屠宰手艺,所以中途辍学,及长,才知道没有文凭的害处,手艺唯有一种,怎么活?胡荣抓耳挠腮。可巧,那天,胡荣饿极了,他用汗湿
期刊
2000年是我最幸福的一年,儿子水哥的出生对我来说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开始阅读很多育儿书籍。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凡事都要让孩子自己做主。  水哥从3岁起,我就让他学习钢琴,他练习了6年,有时认真,有时马虎。遇到学习紧张,他干脆就把钢琴扔在一边,我也不强求他。每次钢琴老师让我劝他去考级,我都让他自己考虑。和他一起学琴的邻居家的孩子早已过了十级,他还没有考过。我很庆幸没有强迫儿子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