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建国70周年”主题题型分类解析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国上下将会以不同形式隆重纪念这一盛事。而以此为素材命制中考试题,不但引领考生感受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而且厚植考生爱国情怀。纵观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笔者发现有很多省市试卷中都出现了“建国70周年”这一内容,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据音写字
   例1.(2019·浙江湖州)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luò (1)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wō (2)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bó (3) 和我诉说。
  (节选自《我和我的祖国》歌词)
   【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我和我的祖国》歌词”语段据音写字考查题,除了考查学生最基本的书写汉字的能力,还注重引导学生歌唱爱国歌曲,培养爱国情怀。语段考查的汉字都是最常用的基本汉字。
   参考答案:⑴落
其他文献
遇见,好像是一场神奇的安排,清风吹拂,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我遇见了你。   ——题记   金色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斜射在我手中的素描画上。素描画上那一笔一笔的黑铅线条,活灵了起来。牵引着我的思绪,回到了初次见到你的场景。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妈妈带我去上课外班。路上经过了一间画室,门口玻璃橱窗里的一幅幅素描画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你看,最左上角的那幅画是一匹马。栩栩如生的画
摘 要:故事讲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电影的整体水平。一部优秀的电影必定讲述的是精彩的故事。2015年夏天,电影《捉妖记》收获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本文分析了该影片的故事结构,从真人与动画的结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真情实感的流露,故事结尾留下伏笔,二元对立结构的运用五个方面总结了《捉妖记》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漫式故事的创作方法,为国内电影的故事创作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动漫式故事 《捉妖记》
打开微信,一组很有意味的照片映入眼帘:接近苍蓝的天幕,干枯的枝梢上一个稳稳当当的鸟巢;一树含苞待放的娇滴滴的紫玉兰,主干的最顶部赫然一个褐色的鸟巢;还是一树紫玉兰,怒放着的紫玉兰,像无数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一个鸟巢端坐在最热闹的枝头;湛蓝的天空,两棵盛开的紫荆树,一片鲜丽里各有一个淡褐色的鸟巢。   春天太美了,随手一拍就是风景。而这四幅照片,一眼瞧上去就是春天里很平常的风景,仔细欣赏,发现平
摘 要:王华小说对苦难的书写具有跨越民族与地区的广泛性,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特征,这与她切身的现实体验以及深蕴的悲悯情怀密切相关。王华小说以深刻的问题意识与深厚的现实积淀超越了一般的新写实与新历史主义小说,揭示了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现代性焦虑,提示了新世纪中国当代小说发展的一个崭新方向。研究其小说的现代性焦虑及其问题叙事,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其创作心理与艺术追求。  关键词:王华小说 现代性焦虑 问题
摘 要:语言幽默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喜剧影视作品制胜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幽默语言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的难点,它不仅要运用语言学的知识,还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关联理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幽默语言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理论框架。本文就以冯小刚喜剧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来解读电影中的幽默语言,分析幽默语言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关联理论
摘 要:《連琐》的“复活”情节既是对小说发展史中创作经验与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作者的创新尝试。本文着重探讨了作家设置的“逾墙”与“还魂”两个重要结构,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梳理其艺术特色,对《聊斋志异》具体作品的解读进行尝试。  关键词:《连琐》 禁忌突破 艺术特色  “复活”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一直是作家们非常热衷于书写的一个母题,无论是魏晋时期的《列异传》《搜神记》,还是唐代的《离魂记》、宋代的
“好好好……!我们在北门口候着、候着……!”爸爸一脸的兴致勃勃、翥凤翔鸾;刚撂下电话就扯起我的袖子,一边往北门进军,一边还呶呶不休……   为谁而去?为何而去?我被扯得前后乱晃,气喘吁吁:“老……老师要来……了吗?急吼吼的?”“不言而喻!”也是,我悄悄怕瞥了爸爸一眼,瞧瞧他那副“低三下四”的样儿,除了面对他的领导,还能有谁?   看样子,班主任真要来了!我逡巡着站在前头,一边四下张望,
摘 要:口述史料采集的一般方法虽然适用于各种口述史料的采集,但普遍的原则与方法一旦聚焦于某个具体对象,还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转换过程。文章以宁波知青口述史的田野作业为缘起,就区域性口述史料采集的思考前提、基本方法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加以论述和归纳。  关键词:口述史料 采集 策略与方法 区域性 宁波知青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其价值不仅在于再现历史真实,还在于重构
【原文】  人有亡①②者,意③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④,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⑤窃鈇也。俄而⑥掘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⑦。(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亡:丢失。②鈇(fū):同“斧”,斧子。③意:通“臆”,估计,怀疑。④颜色:此指脸上的表情。⑤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⑥俄而:不久。鈇:通
五代杨凝式是由唐代的颜柳欧褚到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间的一个过渡人物。我很喜欢他的字。尤其是《韭花帖》。不但字写得好,文章也极有风致。文不长,录如下:  昼寝乍兴,朝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余,铭肌载切,谨修状陳谢,伏维鉴察,谨状。  七月十一日凝式状  使我兴奋的是:  一、韭花见于法帖,此为第一次,也许是唯一的一次。此帖即以“韭花”名,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