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专题复习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根本分析方法,两个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一个根本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1 联系的观点
  
  1.1 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2 联系的特征: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1.2.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以及方法论: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要:①不仅要注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在认识事物时,要找出哪些是和它联系着的事物,并具体分析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②看到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任何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现存事物都要受到以往事物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认识事物不仅要注意它与周围事物之间的横的方面的联系,还要看到它本身前后相继的纵的方面的联系。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同样无法正确地认识事物。
  1.2.2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给事物。这要求我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1,2,3 因果联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1,2,4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这一辩证关系应该分两个方面。其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制约者部分,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所以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二;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部分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转化为整体。所以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2 发展的观点
  
  2.1 发展的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2 发展的原因以及方法论要求: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過内因起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坚持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同时又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
  
  2.3 发展的状态以及方法论要求: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新出现的事物会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再一次引起质变。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2.4 事物发展的趋势以及方法论要求即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坚定地走曲折的道路。
  
  2.5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 一个根本分析法:矛盾分析法
  
  3.1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3.2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又要分析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以及矛盾的双方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3 矛盾的不平衡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这两个方法论统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②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④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说到阅读教材,它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现代科学技术的
期刊
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训是基础教育工作中一件永久性的事情。如何建造一个师训的绿色平台?笔者感到它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师训学校和中小学校校长、师训教师和参训教师共同努力,并付出科学、合理与有价值的行为才能实现。    1 关于对师训教师的思考    师训院校的教师作为中小学教学的专职指导者和服务者,应当同参训教师一起,围绕同一目标,密切关系,共同合作,携手并进。要实现这一目标,师训教师必须形
期刊
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基础,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本节内容是也是各类考试的命题焦点,在历年的高考中考题很多。考查内容多集中在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的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两类题型各具不同程度的综合性,且具有能力测试的趋向。这节复习课上完之后,我感到:整个课堂,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值得肯定的    1.1 在形式上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现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法律文书教学在高职阶段学生中的特点,提出了该阶段法律文书课的要求,然后通过介绍行之有效的一些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提供一个学科方面的途径。  关键词 法律文书;特点;方法    我国的法学教育在不断发展,司法实践在不断健全。在法律专业,法律文书学科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办学形式的法律专业都将法律文书课列为必修课。在高自考和电大教学中还将法律文书课作为本科阶段的
期刊
摘要 现在,中学生管理难已经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越来越不好当,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办?怎样做一个适应当前环境的班主任,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做一个让学生佩服的班主任!  关键词 佩服;班主任    班级管理,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很多大师、名家有很多的说教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为管理人是最难的工作,更何况是一群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班主任要从很多方面去学习,去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所
期刊
河南省于08年暑假全面进入新课改。自实施一学期以来,教学两方面都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重大矛盾和问题,比如新教材容量大、课时紧、体系乱、内容难度难于把握、教辅资料不配套等,教学负担极其繁重。那么,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符合新教改思路,体现新教改精神,顺利而有效的完成教学工作呢?  03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让自主阅读走进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产生质的飞越;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才会有较大的提高:时常困扰学生阅读的瓶颈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笔者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自主阅读教学的四个场景。    1 沉潜——徜徉其间,让心灵舒展升华    沉潜的含义是教师在课堂上,不进行丝毫的阅读干预,让学生安静地沉人文本,直接
期刊
人文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认为:人的动机是由不同的需求所组成,学生在课堂上求知的需求是否能否得到满足,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还和学生的男女性别有一定的关系。多年课堂教学管理经验使我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仔细的观察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学习欲望能在有限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获的满足;同时更要注意掌握对待不同性别的同学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的管理艺术。    1 在课堂上男女生淘
期刊
摘要 新课标的颁布、实验教科书的试运行,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