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场舞管理的“收与放”

来源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8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场舞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一项文化娱乐项目。但广场舞在给参与者带来健康和快乐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周边市民造成一定的困扰。只有加强监管,正确引导,推动广场舞健康有序发展,才是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监管 引导 广场舞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5.06.23
  文章编号:1009-6922(2015)06-84-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舞(四川又称“坝坝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乐山的广场舞蓬勃兴起,已形成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乐山的广场舞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深受中老年群体喜爱和积极参与的一项文化娱乐健身项目。但是,广场舞在给参与者带来健康和快乐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周边市民造成一定的困扰。正因如此,某些地段的广场舞也逐渐变了味,成为市民谈之色变的“扰民舞”。广场舞这一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文化娱乐项目与市民生活两者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调和?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广场舞客观存在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对此,我们仅以乐山市中心城区广场舞为例,就加强监管、正确引导,推动广场舞健康有序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广场舞的社会积极作用,浅谈乐山广场舞发展的“收与放”。
  一、乐山广场舞发展现状
  乐山是一座有近三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巨匠郭沫若的故乡,以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而享誉中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乐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乐山广场舞的崛起,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乐山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文化生活。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市政府在乐山市中心城区建成25个文化广场(不含社区、商品房小区等活动场地),为广大广场舞爱好者提供了活动平台。截止2014年,乐山市中心城区有115家广场舞群体组织,参加广场舞活动人员达两万多人。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场舞的参与积极性极高,且职业层次不同,以来自各行各业的离、退休人员居多。大多数广场舞群体组织都有音响,而且是参与广场舞的热心人士主动集资添置设备。开展广场舞活动的空间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除中心城区的25个文化广场是广场舞活动的主阵地外,本着就近活动的原则,还有许多群体、个体选择在乐山三江汇流的青衣江、岷江、大渡河畔和小区空地、体育中心等地翩翩起舞。广场舞爱好者参与广场舞活动并不追求名利,完全是为了自娱,通过跳舞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悦耳动听、欢快的音乐声中,情感得以宣泄, 获得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广场舞的舞蹈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不但有带普遍性的集体舞、民族舞,而且还有街舞、现代舞等。每当华灯初放,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广场舞把乐山中心城区的夜晚装扮成了欢乐的海洋,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二、乐山广场舞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场舞是群众休闲健身、健康快乐的一项娱乐项目。它欢快的节奏、变换的舞姿,本应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一道风景线。然而,曾一度受到好评的乐山广场舞却成了“噪声污染”、“扰民舞”的代名词,备受社会诟病。
  (一)组织管理不到位
  由于广场舞是一种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临时性活动,因此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比如,在政府管理方面,文化和民政部门无法管理参与广场舞的群体;而广场管理又归城市执法管理局。所以,许多广场舞群体基本不需要跟文化和民政部门打交道,导致政府对于管理的不全面。一方面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行使,另一方面在参与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后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得以解决。
  (二)广场舞不规范
  由于广场舞参与者大都是业余爱好者,舞蹈基础差,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只是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舞步,谈不上有什么姿态和美感,甚至缺乏舞蹈的一些常识。
  (三)噪音扰民严重
  广场舞扰民已成为让广大市民头疼的问题,主要是播放乐曲的分贝过大。比如乐山市中心城区的春华公园广场,广场舞的分贝超过了90分贝。广场舞扰民的另一个问题是跳舞的时间。有的广场早晨7点左右就开始播放跳舞的乐曲,有的广场晚上10点左右还在翩翩起舞。对此,市民纷纷投诉,一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三、乐山广场舞的“收与放”
  广场舞作为一种大众参与、愉悦身心、发展友谊、强身健体的活动,能让人们的精神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得到放松,并在放松的同时获得乐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然而,广场舞带来的问题不断引发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激烈冲突。比如2014年5月,乐山市中心城区春华公园广场就发生了广场舞者同邻近小区业主的冲突。乐山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广场舞出现的问题高度重视。为促进广场舞的健康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乐山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中心城区广场舞采取了“收与放”的措施。
  “收”不是禁止,而是履行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放”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场舞的参与和喜爱。把广场舞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不但喜爱,而且主动参与的一项健康、有序、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乐山广场舞的“收”
  1.完善组织机构,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目前,广场舞都是自发的群众娱乐,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介入和监管,这就制约了广场舞的发展。广场舞要发展,不仅要有团队,还要有引领这项健身活动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办法。对此,乐山市2014年建立了由市城管局、市文广新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体育局和市中区政府组成的广场舞联系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就广场舞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广场舞联系协调会为广场舞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有力地推动了广场舞有序、稳健发展。   2.签订《公约》。2014年8月7日,由市城管局牵头,市文广新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体育局与中心城区的街道办事处、社区代表及115个广场舞团体签订了《乐山市中心城区坝坝舞公约》。115个团体在公约上签字后,即成《公约》成员,须接受其他成员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公约》除有具体活动时间的界定、音响的分贝要求、场地的界定等外,还从源头上加强了监管,比如对组织者进行审核和备案,明确了责任主体,落实起来更有针对性。
  3.噪声防治。虽然《公约》明确规定了广场舞要远离住宅、音量不超过85分贝的要求,但为确保环境不受噪音污染,2014年8月30日,乐山市城管局在市中心城区春华公园广场安装了一台广场舞噪音“逼停神器”——有源定向扬声器。一旦舞曲音量超过规定分贝,“神器”将把声波控制在特定区域内。如果广场舞者使用这部扬声器播放音乐,其扰民“尴尬”就能迎刃而解。今后,市城管局将逐步在中心城区广场安装有源定向扬声器。
  (二)乐山广场舞的“放”
  1.政府重视广场舞的发展。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引导和支持下,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心城区广场的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和完善,为确保广场舞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
  2.培训广场舞骨干。为规范广场舞的舞种,提高广场舞的活动水平,进一步普及好广场舞,乐山市文化馆举办了几期广场舞培训班。由文化馆舞蹈专业人才编排了四套“乐山嘉州舞健身操”,深受广大广场舞爱好者欢迎和喜爱。
  3.开展相关比赛。为确保广场舞有序、规范发展,由乐山市文广新局主办,乐山市文化馆、乐山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乐山广场舞才艺大比拼”已连续举办两届,不但激励了广场舞爱好者的参与热情,而且通过比赛,让广大广场舞爱好者了解相关的舞蹈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促使广场舞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4.加强地市州交流,给广场舞爱好者搭建交流和展示平台。为加强交流,2014年四川省举办了首届广场舞比赛。乐山市经层层筛选,派出参赛的市老年大学艺术团荣获优秀奖。该项比赛不但加大了广场舞爱好者的交流平台,而且让广大广场舞爱好者深感政府对广场舞的重视。
  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我们坚信,只要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广场舞一定能为提高广场舞爱好者的精神情操、文明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广场舞一定会成为一朵文明之花盛开在城市的每一个广场。
  [收稿日期]2015-09-29
  [作者简介]孙晓枫(1985—),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市文化馆非遗信调部业务干部,主要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的组织、辅导、调研;李明选(1961—),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市文化馆文化活动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杨静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四川省乐山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三结合”工作的具体实践为主题,深入乐山市级部门及11个县(区、市)开展调查研究,剖析乐山涉黑涉恶司法具体案件呈现出的黑恶犯罪的新特征、新情况、新动向及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现代化的负面影响,总结当前“三结合”工作乐山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破与立相结合,构建预防惩治黑恶势力犯罪长效机制,从而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为乐山乃至全省全国提供有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巴中市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面临如顶层设计难、资金筹措难、产业发展难、功能配套难、体制改革难等诸多难题。巴中市新型城镇化向纵深推进,必须以“啃硬骨头”的精神,狠抓规划、抓筹资、抓产业、抓配套、抓改革,从而破解发展难题,为巴中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巴中 新型城镇化 难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B  doi
期刊
摘 要:一方面,理想的人权保护与现实的侵犯人权在20世纪演绎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西方民主制度充满活力,而传统共产主义面临困境,人权似乎在现实中终结了。然而,一个事物的发展一般要历经各种挫折后,才能真正地脱骨换胎,实现自我价值,人权也不例外。也许人与人之间一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但这并不能否定任何一个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也不能否认他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  关键词:人权 人权的终结 乌托邦  中图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工业总量占据GDP总量的42%,但其中90%来自传统工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以涪陵区装备制造业为基础,参照文件《关于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涪陵区“两业”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涪陵区可以通过加快智能化改造、挖掘战略新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期刊
摘 要:为了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雷州市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麻廉村探索农村治理新模式。目前基层党建存在一些镇党委、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意识不强、党员荣誉感弱化、基层干部的待遇低、发展党员混乱、贿选现象突出等问题。在思考怎样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时,必须巩固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必须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必须落实基层治理
期刊
摘 要: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来临的时代,峨眉山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深化落实中央“基层加强年”的要求,巩固和提升“堡垒提升工程”这一地方特色为载体,探索“互联网+宣传”工作机制,紧紧咬住队伍建设不放松,创新工作载体,旗帜鲜明地占领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真正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植入村组最基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广大群众中去。  关键词:宣传文化 基层工作加强年 调查 思考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乡村经济新形态是对应乡村经济旧形态的相对性变量。在乡村振兴中,针对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要分别发挥生活干预、生产干预和生态干预的作用。作为一个整体性、动态性、延续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新形势下乡村经济新形态的发展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利用合理手段进行干预。通过以四川省崇州市严家弯湾样板区打造为例,系统分析了严家弯湾乡村经济新形态的“一二三四五”发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井研着力探索农业园区建设,已基本建成三个特色优势比较明显的以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呈现产业化、科学化、品牌化、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井研县农业园区建设面临着农业基础薄弱,资源约束力大,产业化程度低;农业模式单一,产业链条短,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弱,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程度低等困难和问题。当前,井研应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丘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是加大投入,夯实
期刊
摘 要:调处“医患”纠纷涉稳事件要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与保障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间的衡平”为指导思想,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把握好主体责任、依法调处、依法处置、综合治理四大原则,引导走司法鉴定程序并积极完善医疗救助帮扶制度。  关键词:医患纠纷 调处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
期刊
摘 要:瞿同祖先生的《清代地方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帝制中国地方政府传统较为完整的研究。这种政府传统中始终面临矛盾:正式组织和运行普遍受到非正式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职责繁重但缺少必要保证与支持;法律严苛却始终伴随行政腐败和低效。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与清代统治者追求对帝国实行全面控制的统治逻辑和确保王朝安全的政治设计有关。地方政府在此逻辑和设计下呈现出理论和实践上的矛盾与两难,不可避免地造成行政低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