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rn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型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性情陶冶等结合起来,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探索:
  
  一、教学要求:由“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转变
  
  阅读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教材,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阅读能
  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由“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转变。
  如何引导学生“读出问题”呢?开始训练时,应该由“多问”向“少问”过渡,由“具体问”向“抽象问”过渡,由“问答”向“点拨”过渡。笔者在实践中作了这样的尝试:学生打开课本后,让他们带着“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学什么”“怎样学”的抽象问题,按照“整体感知,读通课文——部分识别,读懂课文——整体回顾,赏读课文”的思路进行阅读。首先,学生在“整体感知,读通课文”时,往往在“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的激活下,最初形成“认知问题”——对教材内容与结构的整体性模糊认识。学生认识因人而异,它不等于教材的内容结构,但是它将作为“后续学习的知识生长点”。在“学什么”“怎样学”的激活下,形成了“目标问题”——学生任务。“学什么”,主要建立学习内容目标,“怎样学”,主要建立学习过程目标,这将作为“后续学习的动力发源点”。其次,学生在“部分识别,读懂课文”时,就会带着形成的“认知问题”“目标问题”进行品读,在品读中解决问题,验证认识。同时,又带着“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形成新的问题。这样反复不断地在读中“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问题……”直至读懂课文。再次,学生在“整体回顾,赏读课文”时,还带着“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学什么”进行探究,学这篇课文还有没有“问题”?能不能学“类似课文”?会不会解决“类似问题”?
  
  二、教学目标:由“教师定向”向“学生定向”转变
  
  阅读教学追求的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自我定向能力既是学习的有效动力,又是重要的自学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由“老师定向”向“学生定向”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定向”呢?笔者认为,学生带着“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学什么”和“怎么学”等抽象问题,经过“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模糊认识。此时再让学生合上课本进行联想,不仅能通过尝试回忆,调动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教材,而且能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整体识别,并从整体识别中定向。合书回忆时,不同的学生对一篇课文的认识、理解水平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定向,有的则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有了“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不同定向存异趋同,进行规范。为了引出学生尚未形成的目标,教师可继续引导回忆联想,如有学生说出与目标相关的内容,再引导他们从相关的内容中引出目标。通过这样的过程,形成的教学定向就是“同”。学生从各自不同定向的“异”到教师引导的“同”,经历了尝试、趋同、再尝试、再趋同的循环过程,这也是将教师的外推力转化为学生内推力的过程,是向“部分识别,读懂课文”的延伸过程。
  
  三、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向“自我体悟”转变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自读、自悟,让他们在阅读中自己领会,发展学生的“意识”,不断否定“旧我”,形成“新我”。因此,教学方法应由“教师讲解”向“自我体悟”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体悟”呢?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形成“自我定向”的教学目标后,迫切需要自我尝试。此时教师只要创设让学生自我探究的时空,他们就会带着自己的“定向目标”去“部分识别,读懂课文”。一般来说,引导学生“体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朗读领悟→深究感悟→讨论省悟”。“朗读领悟”:学生带着目标进行朗读,通过自我揣摩,自我体会,形成比较明晰的认识。“深究感悟”:学生在读中对“问题”形成的认识质量如何,还要通过联系学习和生活的原有认知,进一步领会、反省、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问题”的认识。“讨论省悟”:学生有所认识后,教师要组织他们进行讨论,明确自我感悟是否正确,同时,通过回顾感悟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的教学,就是不断地唤醒、激励学生去“自悟”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自己。
  四、教学组织: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
  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呢?
  (一)教学内容开放。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的重大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名著和佳作。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指导他们学会读课外书,学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二)教学手段开放。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多媒体上的“交互”和网上的“浏览”增大了信息量,缩小了读者与作者间时空上的差距和认识上的差别,使课堂教学实现了由平面向立体、由单向向多向的转变,并且开阔了视野,为学生创新提供了平台。
  (三)教学形式开放。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既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社会,学习形式既可以是自学也可以是讨论。特别强调在独立自主前提下的“师生”和“生生”合作。
  (责 编 木 子)
其他文献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坐落于魏都古城东南方,始建于1986年。学校在魏都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任领导和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管理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
怡然是个很优秀的女孩,可最近的状态总是不好,很懒散,我找她谈过几次话,还去家访过,依然没有效果。无奈之下,下午放学后,我请她妈妈到学校,我们举行“三方会谈”。
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能否在交流中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这些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备为基础的。只有不断地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为我所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
高三数学复习是一项特殊的学习活动。遵循学习及认知规律.针对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有效地进行高考复习.这是每一个高三师生所希望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的探讨.希望能够对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占语文教学时数的30%以上。学生们由于怕写作文,因此抄袭成了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脑力劳动,又无现成的章法可循,不像数学题那样照葫芦画瓢,有依托和严密的逻辑推理,钻进去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文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认识,来源于思想,但无所适从,无法下笔。即使有了题目,也不知从何写起、怎样写、写什么,于是,学生们怕写作文成了很自然的事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发现,课堂上教师若有充沛的情感,再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的启发引导,对学生恰当和真情的鼓励,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堂上自然是师生身心愉悦,精神饱满,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增强教师的情感力量呢?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并且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实现了这种新课改倡导的全方位的教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比较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防止学生英语学习的分化,是英语教师应该认真
人过不惑之年后,有些东西便看得相对淡了,另一些念头,却春草般疯长起来。这些念头是那样的顽强与茁壮,以至于始终蓬勃于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撩拨得壮年人生如春花般不断绽放,又如春雨般绵渺悠长。这些念头汇总起来,就是:我该用什么样的行走方式,让我的脚印尽可能久远地留存在这个世界上,让未来知道,这个人,在这段路程中,曾经认认真真地走过,没有完全虚掷岁月。  这应该是一种美好的功利心态吧,它所指向的,没有丝毫的
■ 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自然而然的情感和行为。  ■ 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学生,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依恋学生?或者说我是不是常常在周末或节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学生?  ■ 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教育智慧当然是重要的,但比起所有“方法”“技巧”“兵法”“绝招”来说,情感高于一切!    “爱心”对教育的意义已经无须证明。在有关教师或班主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成为生物课教师积极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能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我们也认识到,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还存在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我在生物教学中通过以下做法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