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s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他运用现代主义写作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饱受清教思想侵蚀和南方父权体制摧残的南方女性艾米丽的形象,真实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社会的巨大变迁。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这部作品中的女性诉求,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和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威廉·福克纳;女性主义
  作为美国享誉世界的现代小说家,福克纳着力于发掘隐藏在悲剧或者苦难的根源,并非苦难本身。在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讲述了出生于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家庭的艾米丽,在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迫之下勇敢追求真爱,却遭到爱人的背叛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最终沦为恐怖谋杀者的悲剧故事。小说采用了典型的“哥特式”写作方法,福克纳并没有直接描写杀人血腥的场景,而是将“哥特式”的小说中阴森恐怖的气氛同象征手法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表现人物的变态心理。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主人公艾米丽为了追求爱情却最终谋杀了情人荷默的悲剧人生,从而揭示出在当时的男权当道的父权制家庭和清教主义影响下,艾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形的悲剧人生有着宿命性。
  一、贵族文化与父权制压迫下的艾米丽
  美国南方的早期移民来源于英国,他们依照当时的英国社会构筑了等级分明的南方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这种等级意识也深深的融入了南方人的思想观念里。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废除奴隶制度将从根本上颠覆南方的等级制度,这正是当时的南方政府所不能容忍的。
  小说的女主人公艾米丽就出生于美国南方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中。她的父亲就是一位深受当时正统清教思想影响的父权社会的典型代表。作为美国南方贵族格里尔森家族的成员,他总是以一个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身段苗条,身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门恰好牵住了她们俩的身影。”福克纳这样描写是有其深刻用意的,父亲“叉开双脚”显示的是父亲作为父权体制的权威,为了维护和延续家族的高贵血统,不惜“手执一根马鞭”为女儿赶走追求者。高贵而自私的父亲背对着这女儿,显示出父亲拥有不可抵抗的权威,所以在这种父权制家庭中,艾米丽并不是作为一个有自己正常需求和欲望的人出现的,而是一个物化了的附庸,丧失了自我意愿和自我权利。
  在故事中,艾米丽身上更多被寄予的是旧南方的光荣与梦想。她活着的时候,代表了一个传统、一种责任,她的突然离世如同一座丰碑倒塌,无言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在她的葬礼上,内战的南方老兵穿上了联邦军队的制服,通过这种庄严的方式为她送行,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在这两重压迫下,艾米丽失去了自己本该有的生活,而荷默尽管出身卑微,在男权主义文化的浸染下,并不真正尊重女性,即使是出身高贵的艾米丽小姐也不例外。在男权文化主导的社会里,自然与女性一起成为边缘化的群体。
  二、在婚姻中苦苦挣扎的艾米丽
  艾米丽生活的南方杰斐逊小镇,是一个以奴隶制经济为主的父权制社会,清教思想深入人心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屬品。正如刘慧英在《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文学批评中男权意识的批判》中所说:“女性是一种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利和自我行为体现的物化了的附庸。”像艾米丽这种从小就受到父亲严苛教育的女孩,其行为是完全处于父亲掌控之中的。她虽然渴望爱情,但却时时受制于父亲的管束,只能将其深埋于心底。因此在父亲在世时,艾米丽始终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没有机会向男子敞开心扉,直到父亲去世后,她压抑已久的感情像开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她不顾镇上人的非议,大胆的追求荷默·伯隆。为了得到荷默的爱情,艾米丽不惜反抗“一切”。先是公开对抗教堂牧师的干预,后是直接直截了当地回绝了当地两位堂姐的劝说。小镇上的人宁愿怀疑艾米丽像她的姑奶奶维亚特老太太一样变疯了,也不愿意相信“一个真正高贵的妇女忘记‘贵人举止’”嫁给了一个“靠拿日工资”的“北方佬”。可艾米丽并没有意识到这场婚姻背后的危机,她固执的认为,只要对荷默真心付出,就一定可以得到相同的回报。她“悄悄订购了一套银质男人盥洗用具,每件上面刻上‘荷.伯’二字。可是她想错了,荷默是一个放荡不羁、生性自由的人,他无意与艾米莉成家,更没有办法给予艾米丽她想要的婚姻生活。工程结束后,荷默想要离开,这让艾米莉无法接受,为了留住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她选择用极其残忍的方式留住了荷默,她从药店买来了“砒霜”,悄悄地毒死了荷默,然后把他的尸体放置在楼上一间“布置的像新房的屋子里”。
  当艾米莉失去父亲的时候,没有人去给她关爱,她人性中黑暗一面在痛苦中得到强化,而这时被她视为全部的爱人又抛弃了她。这多重的打击,也是艾米莉对荷默痛下杀手的诱因,她仿佛觉得只有死亡的荷默才可以永远留在自己身边。这一疯狂举动使她的女性意识彻底扭曲和异化了,但这恰恰是一个长期被压抑的女性对父权社会最后无声的反抗与谴责。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异化
  女性意识是女性能清楚意识到自己是作为有主权自由,有尊严权利,有存在价值的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一种内在意识,是对于男性的控制和主宰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的一种自我意识。女性意识能使处于劣势的女性认识到自己与男性是平起平坐的,同样能实现自己作为个体的价值。
  艾米丽从小就不敢忤逆父亲的观点,是一个典型父权制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在这种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艾米丽,乖顺,懦弱,对于父亲的顺从和惧怕,使她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父亲去世以后,艾米丽的经历了一场大病以后,以“短发”形象亮相于公众面前,她想开始一种全新的,有自己独立人格和意识的新生活。她暂时摆脱了父权的压制,内心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当她选择与北方佬荷默恋爱时,她突破了阶级的藩篱,以自己的方式来反抗贵族礼俗对她的约束。但是,艾米丽和荷默的恋爱却让小镇的居民感到不安,因为荷默代表的是北方资产阶级,他的到来会影响到代表北方旧传统的艾米丽,这时小镇居民又扮演了艾米丽父亲的角色,开始阻挠他们两个人的结合。可艾米丽全然不顾这些,视爱情为全部的她狂热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在艾米丽身上的自我觉醒。
  艾米丽变态扭曲的心理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产物。她的死“如同一个纪念碑的倒下,宣告了一个世界的终结”。从“淑女”到“杀人恶魔”,从“优雅”到“癫狂”。艾米丽的悲惨命运是男权社会和清教主义妇道观对女性摧残和蹂躏的结果,是女性在极度压抑和无助抗争下的哀鸣,是艾米丽女性意识绽放出的一朵玫瑰。但可惜的是,这朵挣扎在废墟上的玫瑰,在焦土和瓦砾间苦苦挣扎,最终枯萎凋零。
  参考文献
  [1]威廉·福克纳.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陶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文学批评中男权艺术的批判[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6.
  [3]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6.
  [4]朱晓丽.艾米丽的悲剧人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
  [5]朱晓光.男权文化铁蹄下的“他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09)
  [6]钟珍萍.秋艳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女性诉求[J].安顺学院学报,2013(08)
  作者简介
  田思雨(1994.2~),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神秀和慧能之间的因缘,虽然有些研究认为神秀和慧能之间是敌对的关系,但仔细考察历史相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殊胜因缘:神秀与慧能互为善缘的关系。通过两两关系的考察,尤其是对偈语以及相关的故事梳理后,发现渐悟和顿悟都是弘忍法脉传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后来不同根性的修学佛法者更是指明了方向,即顿渐悟是通达佛果究竟解脱果位的不同方式。  关键词:神秀;慧能;因缘  引言  在
期刊
摘 要:汉代法律在我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将礼的文化传统和法的文化创造相融合,实现了“礼法并用”的汉律儒家化。由汉代法律的儒家化联系到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德治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既需要区分好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又需要德治与法治的融合,真正实现法律和道德的相辅相成。  关键词:汉律;儒家思想;依法治国  一、汉代法律的“儒家化”  (一)汉代法律儒家化概况  汉代法律的儒家化主
期刊
当林木葱茏的山体地貌、婉约内敛的海天风光和儒释道相融的宗教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大乳山---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集山海滩湾岛湖于一地,流传千年的大乳山传说故事,让无数慕名而来的游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这里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美,春天百花盛开,满园芳锦;夏季湖水明净,绿树浓荫;秋时层林尽染,如诗如画;到了冬的岁末,瑞雪普降,增美山容。一年四季,诸般景色各各成致。久居此地,会使人生就武陵世外之想
期刊
摘 要:“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阅读此书,扑面而来的是生命的气息,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的关怀。  关键词:山水之美;艺术之美;美学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
期刊
摘 要:在大国的崛起进程中,民族精神是其崛起的重要支柱,强国先强“魂”,只有民族精神的复兴和人民信仰的建立,才能激发全民族强烈的归属意识,才能凝聚起全民族磅礴力量,实现全民族的伟大梦想。  關键词:民族精神;信仰;大国崛起  1.引言  秦从一个西部的边陲部落,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38代国君,到了秦始皇时代,一扫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秦朝。在秦的发展中很少有人提及精神力量对
期刊
摘 要:宫崎骏是公认的日本动漫史上的三代动画大师中承前启后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拥有丰富想象力和深邃人文思考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坚持传统手绘的动画创作技巧的孜孜不倦的动画电影实干家。他既吸收和继承了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日本第一代动画大师所开创的绘画技巧和脚本构架思路,又丰富和发展了原有思维模式,独树一帜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宫崎骏世界”。其作品集中从生态、人性、意境等方面展现了异于世界其他动画电影派別的美学品
期刊
摘 要: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民族中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和情感,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民族的人由颜色所联想到的事物不同或者各自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不同。颜色与吉凶善恶、是非成败关系很大。  关键词:颜色;象征;文化;民族  颜色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颜色与政治倾向、颜色与精神内涵,颜色与政治都有很大关系。同一个颜色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含义。下面我们就以颜色和历史文化以及国内外不同民族對不同颜
期刊
一、前言  艺术是什么?是好看?是美吗?其实都不是。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曾说过“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现在的时代早已验证了这个预言。设计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进行有意义的阐释的一个过程,说到底就是人的参与使事物变的更加有存在意义;而艺术,则是一种更为抽象的精神境界,可能是一种意识。王受之教授(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现代设计和现代设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插画逐渐成为各个专业之间的桥梁,在设计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插画发展到今天有了丰富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书面上的图画,也是一种表达形式和传播途径。然而插画艺术虽然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却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人们对插画的认识,大都停留在表面上。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借助现在高科技数字技术进行插画艺术作品的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奇特感和亲切感,创作过程中注重形象的通
期刊
摘 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文化已经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向世界展现中国有些的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而且也让世界认识了更好的中国,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发展脚步,树立了国家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加强了中国化发展脚步的进程。  关键词:中国文化;世界传播;对策  前言: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向全世界宣传和弘扬中国古老的文化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提升了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