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中山杉在沿海地区的露地扦插繁殖技术。[方法]采用嫩枝扦插方法,通过单因子比较试验,研究适宜沿海地区露地扦插中山杉的扩繁条件。[结果]通过10 cm砂石层将扦插床隔离地面,采用全光照喷雾控制叶片湿度达90%,于6月中下旬在3年生中山杉母本上采集插穗,并采用500 mg/L的NAA和1 000 mg/L的IBA分别处理30 s,扦插于体积比3∶3∶4的泥炭土、蛭石和园土混合基质中,可获得最大生根率为93.67%的扦插效果。[结论]该研究为在沿海地区建立中山杉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山杉;扦插;盐碱地;生根率
中图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3-151-03
盐碱地绿化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也未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1]。目前,主要采用种植耐盐植物的方法对盐碱地进行绿化。中山杉不仅具有彩叶背景树的观赏性[2]和降低水土pH的生态作用[3],而且具有耐盐[4-5]、耐涝[6]和抗风[7]等优点,是对盐碱地适应性较强的树种之一,适用于沿海滩涂的绿化造林[8]。目前,沿海地区使用的大量中山杉种苗多数是由内陆繁殖,这类种苗的抗性较弱,缓苗期较长,出现黄化现象的几率高于当地自繁种苗。然而,沿海地区中山杉的育苗基地较少,且育苗的生根率较低,因此,由沿海地区繁殖的中山杉种苗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盐碱地的造林需求。中山杉的扦插繁殖研究多集中在内陆地区[9-14],尚未见在沿海地区成功建立中山杉露地扦插繁殖体系的研究报道。
笔者基于中山杉在内陆地区稳定的嫩枝扦插技术,在已有内陆中山杉扦插条件的基础上,对影响其扦插效果的插穗母本株龄、温湿度、扦插床底部设施、基质配比和激素浓度5个方面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以期获得较好的中山杉嫩枝扦插技术体系,为在沿海地区建立中山杉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中山杉品种选择118#、136#、146#、46#、24#、149#和302#,母本定植于大丰林场的采穗圃内,选择生长表现较好的植株进行采穗。于2013年2月份,对母本进行50 cm高度截干。
1.2 方法
1.2.1 母本株龄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选取中山杉扦插苗定植后1年生、3年生和10年生植株作为采穗母本,每个规格各60株,于2013年6月25日进行扦插试验。扦插基质为泥炭土、蛭石和园土(按照体积比3∶3∶4混合),扦插床底铺设10 cm砂石层,全光照自动喷雾(湿度控制在80%),扦插激素为5 g/10 L国光生根粉(水溶),每处理200个接穗,重复3次。扦插前从各规格母本中随机选取5株进行采穗,将当年生枝条截取15 cm长度作为插穗,计算单株母本的出穗量,重复3次。扦插后每隔2 d观察一次插穗基部情况,记录生根时间,50 d后记录插穗保存率、生根率。
1.2.2 温湿度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分别在2013年6月5日、6月25日、7月15日和8月5日进行采穗扦插,记录扦插后30 d内的平均日最高温度。以4个时间段扦插后的30 d平均最高温度为4个温度处理水平,并在每个扦插时间段内通过全光照喷雾系统将叶片湿度调节至70%、80%和90%这3个湿度。扦插母本为3年生扦插苗,床底设施、扦插基质和激素处理条件同“1.2.1”,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扦插200个插穗,重复3次,比较不同温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扦插后每隔2 d观察一次插穗基部情况,记录生根时间,50 d后记录插穗保存率、生根率。
1.2.3 扦插床床底设施对扦插效果的影响。采用砖头围砌120 cm宽、25 cm高扦插池,比较直铺园艺地布、10 cm砂石层、空气砖和无铺盖设施的园土(CK)4种床底设施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扦插母本为3年生扦插苗,扦插时间、基质、床底设施、喷雾和激素条件同“1.2.1”。每个处理扦插200个插穗,重复3次,比较不同床底设施对扦插效果的影响。扦插后每隔2 d观察一次插穗基部情况,记录生根时间,50 d后记录插穗保存率、生根率,并观察插穗新梢叶片颜色状态。
1.2.4 扦插基质配比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采用3种基质组合对园土进行改良,以园土为对照,分别配备体积比为1∶1的泥炭土/蛭石、泥炭土/珍珠岩和泥炭土/砻糠灰,然后按照6∶4的比例与园土混合,铺设于扦插床内。扦插母本为3年生扦插苗,扦插时间、床底设施、喷雾和激素条件同“1.2.1”。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扦插200个插穗,重复3次,比较不同基质配比对扦插效果的影响。扦插后每隔2 d观察一次插穗基部情况,记录生根时间,50 d后记录插穗保存率、生根率。
1.2.5 激素处理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采用3种生根剂对插穗进行处理,以清水作对照,分别为5 g/10 L国光生根粉(水溶)、Hormex生根粉(粉剂)和500 mg/L NAA+1 000 mg/L IBA的生根水(醇溶)。扦插母本为3年生扦插苗,扦插时间为6月中下旬,基质条件为泥炭土、蛭石和园土(按照体积比3∶3∶4混合),床底设施为10 cm厚砂石层,喷雾条件为叶片湿度达90%。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扦插200个插穗,重复3次,比较不同激素处理对扦插效果的影响。扦插后每隔2 d观察一次插穗基部情况,记录生根时间,50 d后记录插穗保存率、生根率。
1.3 统计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与 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One-way ANOVA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采用univariable analysis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母本株龄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母本株龄对中山杉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差异显著(df=2, F=91.824, P < 0.01),对中山杉插穗生根时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df =2, F= 2.506, P = 0.162)。1年生扦插苗母本的插穗生根率高于3年生母本,但差异不显著(t=1.104, P=0.331)。1年生和3年生扦插苗母本的插穗生根率均显著高于10年生母本,分别是后者的1.67倍(t = 13.856, P<0.01)和1.49倍(t = 11.926, P< 0.01)。说明中山杉随着株龄的增加,枝条逐渐老化,而1~3年生扦插苗的枝条适宜用作插穗。由于3年生母本的采穗量明显增加(t = 6.584, P= 0.003),因此可作为最佳的采穗母本株龄。 2.2 温湿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2可知,4个扦插时间段内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4.54、28.87、31.19和26.91 ℃。不同温湿度下,中山杉嫩枝扦插生根率和生根时间均不相同。通过温度和湿度2因素对中山杉扦插生根率的主效应检验,温度主效应对生根率的影响在α=0.01水平上差异显著(df =3, F= 20.823, P<0.01);湿度主效应对生根率的影响在α=0.01水平上也达到差异显著(df =2, F= 129.576, P<0.01);温度和湿度交互效应对生根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df=6, F= 2.137, P>0.01)。由以上分析可知,温度和湿度2个因素对中山杉插穗生根均有促进作用。
在相同的温度下,随着叶面湿度的升高,生根率呈现升高的趋势。在相同湿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根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温度对生根率主效应分析看出,在平均温度为28.87 ℃的处理下,插穗生根率优于其他3个处理;通过湿度对生根率主效应分析得出,90%湿度处理优于其他2个处理。在所有处理中,28.87 ℃环境下,控制湿度为90%时,插穗生根率最大(90.67%),生根时间最短(26.33 d)。
2.3 扦插床床底设施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3可知,3种扦插床床底处理均对扦插生根率有影响,均高于对照。通过方差分析,不同扦插床床底设施对中山杉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差异显著(df = 3, F= 41.468, P<0.01),砂石床底上扦插的中山杉插穗生根率显著高于园艺地布(t = 6.857, P<0.01)和空气砖(t = 4.37, P< 0.05)处理,不同扦插床床底设施对中山杉插穗生根时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df=3, F=1.795,P=0.226)。观察发现,通过砂石和空气砖处理床底可改善扦插苗新叶状态,使叶片呈鲜绿色,促进光合作用。
2.4 不同基质配比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苗床扦插基质通气、保温、 保湿,有利于提高生根率,但基质过于疏松, 不易保湿, 基质过黏过湿,又易烂条。中山杉是耐水湿树种,需要保水性、通气性好的基质。由表4可知,在3种基质组合中,泥炭土/蛭石与园土按体积比1∶1混合后扦插效果最好,该基质中扦插苗50 d生根率达83.33%,插穗存活率达93.3%,开始生根时间也最短,为32.7 d;而在泥炭土与砻糠灰的基质组合中插穗生根率较低,只有49.67%,开始生根时间也相对较长;在泥炭土与珍珠岩的基质组合中,平均生根率为69.67%。与珍珠岩、砻糠灰2种基质相比,园土通气性差、易板结,通过基质改良后,可显著提高扦插生根率(df = 3, F= 98.383, P<0.01)。
2.5 激素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不同激素处理对中山杉插穗存活率、生根时间和生根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Hormex生根粉对插穗活力保存效果最好,扦插50 d后,插穗存活率高达100.00%,但生根率低于NAA和IBA激素组合。现配现用的500 mg/L NAA与1 000 mg/L IBA 组合对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3.67%,生根时间为39.3 d。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母本株龄对生根率影响的研究发现,中山杉母本的老化对扦插效果影响显著,应建设快繁基地,建立采穗圃,根据需要及时更新,为扩繁提供稳定的繁殖基数,防止随着母本的老化导致扦插系数降低。
温度、湿度均对中山杉母本有显著影响,因此需选择平均温度达28 ℃后进行扦插,并辅以全光照自动喷雾,调节叶片表面湿度达90%以上。湿度控制是苗木扦插中的重要环节[15],以往对中山杉扦插繁殖的研究也发现,空气湿度为85%以上会获得较好的扦插生根率[9]。
沿海地区地表会出现反盐碱现象,在沿海地区露地扦插中山杉,需要对扦插床及基质进行改进与改良。试验发现,通过砂石层隔离扦插床可有效降低反盐对扦插所形成的影响,基质改良中,以泥炭土和蛭石的混合基质改土效果最佳。
在生根激素的选择上,常规生根粉对插穗的保鲜效果较好,但生根率比不上现配现用的混合激素。500 mg/L NAA与1 000 mg/L IBA 的激素组合对促进中山杉9号的扦插效果明显[12]。该研究发现,在改进基质、插穗及扦插床的基础上,该配方可用于多个中山杉品种。
综上所述,在沿海地区露地扦插中山杉技术体系的优化条件为:首先通过10 cm厚砂石层隔离盐碱土地面,其次采用全光照喷雾方法控制插穗叶片表面湿度达90%,于6月中下旬在3年生中山杉母本上采集插穗,最后用500 mg/L的NAA和1 000 mg/L的IBA分别处理30 s,扦插于体积比3∶3∶4的泥炭土、蛭石和园土混合基质中。
参考文献
[1]许基全,徐云霞,王宇阳.沿海重盐碱地绿化技术的探索[J].浙江林业, 2013(12):30-31.
[2]殷云龙.优良绿化造林树种中山杉(落羽杉属杂种)[J].江苏绿化,1998(1):28.
[3]CUI L J,LI W,ZHAO X S.Effect of plant disposition on purification of eutrophicated circulating water in surface flow wetlands[J].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20127(2):81-86.
[4]李永荣,刘永智,陆小清,等.8个中山杉新无性系耐盐力的水培试验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7,34(5):1-4.
[5]马海燕,林松明,徐迎春,等.氯化钠胁迫对两个中山杉无性系生长及离子吸收运输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3):319-323.
[6]张艳婷, 张建军, 吴晓洪,等.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耐淹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13(2):56-62.
[7]汪贵斌,曹福亮.落羽杉抗性研究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6):78-82.
[8]陈永辉,殷云龙.江苏滨海盐碱地中山杉造林推广试验[J].江苏林业科技,1996,23(4):18-22.
[9]陆小清,陈永辉,李乃伟,等.中山杉优良品种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9(31): 19209-19210.
[10]陆小清,毛志滨,陈永辉,等.中山杉扦插繁殖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05,31(6):38-40.
[11]李兆玉,程留根,田学书,等.中山杉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1994,21(2):33-35.
[12]李乃伟,陆小清,王传永,等.中山杉9号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1):88-90.
[13]张忠镇,李倩茹,张树军,等.中山杉嫩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5,45(4):50-53.
[14]王紫阳,徐建华,李火根,等.中山杉优良无性系302,118,405扦插生根能力比较[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32(4):648-654.
[15]奎建蕊,赵安洁,陶耀明,等.地石榴苗扦插繁育及移栽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14,34(12):35-38.
关键词 中山杉;扦插;盐碱地;生根率
中图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3-151-03
盐碱地绿化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也未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1]。目前,主要采用种植耐盐植物的方法对盐碱地进行绿化。中山杉不仅具有彩叶背景树的观赏性[2]和降低水土pH的生态作用[3],而且具有耐盐[4-5]、耐涝[6]和抗风[7]等优点,是对盐碱地适应性较强的树种之一,适用于沿海滩涂的绿化造林[8]。目前,沿海地区使用的大量中山杉种苗多数是由内陆繁殖,这类种苗的抗性较弱,缓苗期较长,出现黄化现象的几率高于当地自繁种苗。然而,沿海地区中山杉的育苗基地较少,且育苗的生根率较低,因此,由沿海地区繁殖的中山杉种苗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盐碱地的造林需求。中山杉的扦插繁殖研究多集中在内陆地区[9-14],尚未见在沿海地区成功建立中山杉露地扦插繁殖体系的研究报道。
笔者基于中山杉在内陆地区稳定的嫩枝扦插技术,在已有内陆中山杉扦插条件的基础上,对影响其扦插效果的插穗母本株龄、温湿度、扦插床底部设施、基质配比和激素浓度5个方面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以期获得较好的中山杉嫩枝扦插技术体系,为在沿海地区建立中山杉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中山杉品种选择118#、136#、146#、46#、24#、149#和302#,母本定植于大丰林场的采穗圃内,选择生长表现较好的植株进行采穗。于2013年2月份,对母本进行50 cm高度截干。
1.2 方法
1.2.1 母本株龄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选取中山杉扦插苗定植后1年生、3年生和10年生植株作为采穗母本,每个规格各60株,于2013年6月25日进行扦插试验。扦插基质为泥炭土、蛭石和园土(按照体积比3∶3∶4混合),扦插床底铺设10 cm砂石层,全光照自动喷雾(湿度控制在80%),扦插激素为5 g/10 L国光生根粉(水溶),每处理200个接穗,重复3次。扦插前从各规格母本中随机选取5株进行采穗,将当年生枝条截取15 cm长度作为插穗,计算单株母本的出穗量,重复3次。扦插后每隔2 d观察一次插穗基部情况,记录生根时间,50 d后记录插穗保存率、生根率。
1.2.2 温湿度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分别在2013年6月5日、6月25日、7月15日和8月5日进行采穗扦插,记录扦插后30 d内的平均日最高温度。以4个时间段扦插后的30 d平均最高温度为4个温度处理水平,并在每个扦插时间段内通过全光照喷雾系统将叶片湿度调节至70%、80%和90%这3个湿度。扦插母本为3年生扦插苗,床底设施、扦插基质和激素处理条件同“1.2.1”,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扦插200个插穗,重复3次,比较不同温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扦插后每隔2 d观察一次插穗基部情况,记录生根时间,50 d后记录插穗保存率、生根率。
1.2.3 扦插床床底设施对扦插效果的影响。采用砖头围砌120 cm宽、25 cm高扦插池,比较直铺园艺地布、10 cm砂石层、空气砖和无铺盖设施的园土(CK)4种床底设施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扦插母本为3年生扦插苗,扦插时间、基质、床底设施、喷雾和激素条件同“1.2.1”。每个处理扦插200个插穗,重复3次,比较不同床底设施对扦插效果的影响。扦插后每隔2 d观察一次插穗基部情况,记录生根时间,50 d后记录插穗保存率、生根率,并观察插穗新梢叶片颜色状态。
1.2.4 扦插基质配比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采用3种基质组合对园土进行改良,以园土为对照,分别配备体积比为1∶1的泥炭土/蛭石、泥炭土/珍珠岩和泥炭土/砻糠灰,然后按照6∶4的比例与园土混合,铺设于扦插床内。扦插母本为3年生扦插苗,扦插时间、床底设施、喷雾和激素条件同“1.2.1”。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扦插200个插穗,重复3次,比较不同基质配比对扦插效果的影响。扦插后每隔2 d观察一次插穗基部情况,记录生根时间,50 d后记录插穗保存率、生根率。
1.2.5 激素处理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采用3种生根剂对插穗进行处理,以清水作对照,分别为5 g/10 L国光生根粉(水溶)、Hormex生根粉(粉剂)和500 mg/L NAA+1 000 mg/L IBA的生根水(醇溶)。扦插母本为3年生扦插苗,扦插时间为6月中下旬,基质条件为泥炭土、蛭石和园土(按照体积比3∶3∶4混合),床底设施为10 cm厚砂石层,喷雾条件为叶片湿度达90%。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扦插200个插穗,重复3次,比较不同激素处理对扦插效果的影响。扦插后每隔2 d观察一次插穗基部情况,记录生根时间,50 d后记录插穗保存率、生根率。
1.3 统计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与 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One-way ANOVA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采用univariable analysis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母本株龄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母本株龄对中山杉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差异显著(df=2, F=91.824, P < 0.01),对中山杉插穗生根时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df =2, F= 2.506, P = 0.162)。1年生扦插苗母本的插穗生根率高于3年生母本,但差异不显著(t=1.104, P=0.331)。1年生和3年生扦插苗母本的插穗生根率均显著高于10年生母本,分别是后者的1.67倍(t = 13.856, P<0.01)和1.49倍(t = 11.926, P< 0.01)。说明中山杉随着株龄的增加,枝条逐渐老化,而1~3年生扦插苗的枝条适宜用作插穗。由于3年生母本的采穗量明显增加(t = 6.584, P= 0.003),因此可作为最佳的采穗母本株龄。 2.2 温湿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2可知,4个扦插时间段内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4.54、28.87、31.19和26.91 ℃。不同温湿度下,中山杉嫩枝扦插生根率和生根时间均不相同。通过温度和湿度2因素对中山杉扦插生根率的主效应检验,温度主效应对生根率的影响在α=0.01水平上差异显著(df =3, F= 20.823, P<0.01);湿度主效应对生根率的影响在α=0.01水平上也达到差异显著(df =2, F= 129.576, P<0.01);温度和湿度交互效应对生根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df=6, F= 2.137, P>0.01)。由以上分析可知,温度和湿度2个因素对中山杉插穗生根均有促进作用。
在相同的温度下,随着叶面湿度的升高,生根率呈现升高的趋势。在相同湿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根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温度对生根率主效应分析看出,在平均温度为28.87 ℃的处理下,插穗生根率优于其他3个处理;通过湿度对生根率主效应分析得出,90%湿度处理优于其他2个处理。在所有处理中,28.87 ℃环境下,控制湿度为90%时,插穗生根率最大(90.67%),生根时间最短(26.33 d)。
2.3 扦插床床底设施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3可知,3种扦插床床底处理均对扦插生根率有影响,均高于对照。通过方差分析,不同扦插床床底设施对中山杉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差异显著(df = 3, F= 41.468, P<0.01),砂石床底上扦插的中山杉插穗生根率显著高于园艺地布(t = 6.857, P<0.01)和空气砖(t = 4.37, P< 0.05)处理,不同扦插床床底设施对中山杉插穗生根时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df=3, F=1.795,P=0.226)。观察发现,通过砂石和空气砖处理床底可改善扦插苗新叶状态,使叶片呈鲜绿色,促进光合作用。
2.4 不同基质配比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苗床扦插基质通气、保温、 保湿,有利于提高生根率,但基质过于疏松, 不易保湿, 基质过黏过湿,又易烂条。中山杉是耐水湿树种,需要保水性、通气性好的基质。由表4可知,在3种基质组合中,泥炭土/蛭石与园土按体积比1∶1混合后扦插效果最好,该基质中扦插苗50 d生根率达83.33%,插穗存活率达93.3%,开始生根时间也最短,为32.7 d;而在泥炭土与砻糠灰的基质组合中插穗生根率较低,只有49.67%,开始生根时间也相对较长;在泥炭土与珍珠岩的基质组合中,平均生根率为69.67%。与珍珠岩、砻糠灰2种基质相比,园土通气性差、易板结,通过基质改良后,可显著提高扦插生根率(df = 3, F= 98.383, P<0.01)。
2.5 激素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不同激素处理对中山杉插穗存活率、生根时间和生根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Hormex生根粉对插穗活力保存效果最好,扦插50 d后,插穗存活率高达100.00%,但生根率低于NAA和IBA激素组合。现配现用的500 mg/L NAA与1 000 mg/L IBA 组合对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3.67%,生根时间为39.3 d。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母本株龄对生根率影响的研究发现,中山杉母本的老化对扦插效果影响显著,应建设快繁基地,建立采穗圃,根据需要及时更新,为扩繁提供稳定的繁殖基数,防止随着母本的老化导致扦插系数降低。
温度、湿度均对中山杉母本有显著影响,因此需选择平均温度达28 ℃后进行扦插,并辅以全光照自动喷雾,调节叶片表面湿度达90%以上。湿度控制是苗木扦插中的重要环节[15],以往对中山杉扦插繁殖的研究也发现,空气湿度为85%以上会获得较好的扦插生根率[9]。
沿海地区地表会出现反盐碱现象,在沿海地区露地扦插中山杉,需要对扦插床及基质进行改进与改良。试验发现,通过砂石层隔离扦插床可有效降低反盐对扦插所形成的影响,基质改良中,以泥炭土和蛭石的混合基质改土效果最佳。
在生根激素的选择上,常规生根粉对插穗的保鲜效果较好,但生根率比不上现配现用的混合激素。500 mg/L NAA与1 000 mg/L IBA 的激素组合对促进中山杉9号的扦插效果明显[12]。该研究发现,在改进基质、插穗及扦插床的基础上,该配方可用于多个中山杉品种。
综上所述,在沿海地区露地扦插中山杉技术体系的优化条件为:首先通过10 cm厚砂石层隔离盐碱土地面,其次采用全光照喷雾方法控制插穗叶片表面湿度达90%,于6月中下旬在3年生中山杉母本上采集插穗,最后用500 mg/L的NAA和1 000 mg/L的IBA分别处理30 s,扦插于体积比3∶3∶4的泥炭土、蛭石和园土混合基质中。
参考文献
[1]许基全,徐云霞,王宇阳.沿海重盐碱地绿化技术的探索[J].浙江林业, 2013(12):30-31.
[2]殷云龙.优良绿化造林树种中山杉(落羽杉属杂种)[J].江苏绿化,1998(1):28.
[3]CUI L J,LI W,ZHAO X S.Effect of plant disposition on purification of eutrophicated circulating water in surface flow wetlands[J].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20127(2):81-86.
[4]李永荣,刘永智,陆小清,等.8个中山杉新无性系耐盐力的水培试验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7,34(5):1-4.
[5]马海燕,林松明,徐迎春,等.氯化钠胁迫对两个中山杉无性系生长及离子吸收运输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3):319-323.
[6]张艳婷, 张建军, 吴晓洪,等.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耐淹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13(2):56-62.
[7]汪贵斌,曹福亮.落羽杉抗性研究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6):78-82.
[8]陈永辉,殷云龙.江苏滨海盐碱地中山杉造林推广试验[J].江苏林业科技,1996,23(4):18-22.
[9]陆小清,陈永辉,李乃伟,等.中山杉优良品种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9(31): 19209-19210.
[10]陆小清,毛志滨,陈永辉,等.中山杉扦插繁殖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05,31(6):38-40.
[11]李兆玉,程留根,田学书,等.中山杉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1994,21(2):33-35.
[12]李乃伟,陆小清,王传永,等.中山杉9号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1):88-90.
[13]张忠镇,李倩茹,张树军,等.中山杉嫩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5,45(4):50-53.
[14]王紫阳,徐建华,李火根,等.中山杉优良无性系302,118,405扦插生根能力比较[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32(4):648-654.
[15]奎建蕊,赵安洁,陶耀明,等.地石榴苗扦插繁育及移栽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14,34(1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