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高中英语情感课堂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890382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有两大功能:一是动力功能,如激发学习动机,调节各种认知活动使之和谐平衡,以及调动主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积极参与外语的学习活动;二是信号功能,即形成的情感会随同语言、体态等成为有社会含义的信号,从而使语言交际的表达和理解更加确切。
  英语教学的对象是语言,本身含有强烈的民族情感;语言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作为交际的言语因素包含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者都含有强烈的情感因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必须兼用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在学习语言时必须两者兼学。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紧张、沮丧、怀疑、厌恶等等都会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而左右学习过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师生们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情感的重要作用,所以常常造成英语学习效能低下,我的做法有:
  一、教学内容与情感课堂相结合
  现行中学英语课本,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结构安排合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重新安排。在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境下,在难度、新异、审美、结构、科学性等方面做好情感性处理,以保证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组织科学合理。特别要注意难易适度、坡度适中、分量适当,因为内容太难,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内容太多,不仅不会产生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引起“乏味”之感,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从美学角度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学习与获得美感及享受融于一炉,并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授课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英语教师应格外注意自己的授课语言,不但应具有启发性、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而且更应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教师要掌握语言技巧,提高语言艺术,要让课堂语言的声调亲切柔和,富有音韵感。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且善于控制、调整语言速度、节奏和韵味。课堂用语应新鲜活泼,富有情趣。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要素,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一样,破坏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么高,总是淡而无味,味同嚼蜡。英语教师应注意用精妙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会运用清新活泼的口语,选取鲜明生动的事例,采纳新颖有趣的比喻等,把话说得新鲜、灵活、艺术、充满趣味。课堂教学语言应富有感染力。
  中学英语教师应运用循循善诱的课堂语言,导入新课,这样易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运用格言、警句、对比、诙谐、幽默等语言形式来增加课堂用语的感染力。而诙谐幽默的语言会使教师显得机智、博学、乐观又风趣,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大大缩短师生距离,加深师生情感。教师的语言应以情激情。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注意其激励性,使学生们焕发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充满上进的力量,不断
  进步。
  教师可以结合所教授的内容、问题,巧妙地采用激励性语言,使学生群情激奋,从心底里萌发出奋斗的信心和力量。要以情动情,以理服人就必须运用逻辑和辩证逻辑知识的技巧,前后连贯,推导有序,逻辑严密,使学生不仅领会知识,还训练了思维能力。
  三、巧用身体语传递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把每一个动作、每一种姿势或表情体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会引起学生共鸣,烘托课堂气氛,增加教育教学效果。
  1.巧用眼神,传情达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应通过眼神的暗示和引导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限制、否定、批评、鼓励或积极强化,以达到启迪学生心扉的目的。教师应学会用富于变化的眼神来表达思想感情,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
  2.巧用表情,感染启迪。和其他人一样,教师的面部表情及肢体的运动随着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表情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很大。如果表情能使教师和学生息息相通,那么就可以密切师生感情,增进相互了解,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因此,英语教师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表情,要善于控制,需善于巧用面部表情进行说话和表演,做到端庄中见微笑,严肃中有柔情,使学生通过表情能够体会出教师的真诚、爱护、信任、鼓励之情,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总之,教师应从尊重、信任学生的愿望出发,正确理解学生的言行,使学生自觉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体贴,从而主动地改进自己,加快前进的步伐。讲课中要多诱导,少责难;多鼓励,少斥责;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语言委婉得体,亲切中肯,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作者单位 河北省磁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论述了基于“过程→生成”理念的讲授法,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案例。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改变现有的模式化教育,因此,发散性思维的运用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发散性思维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灵活思考的能力,运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能够
期刊
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人就改革历史教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工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高考历史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只有认真备课,了
小学教育作为最最基础的教育,作为老师要去充分的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和创造性能力。所以,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可以把它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授,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或是直观的教学的情境来体现要学的知识。只有把情境和教材紧密的联系起来,学生们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所要学的词汇,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和组织词汇进行语言表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词  随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语教师在教
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现总结教学经验如下,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In the year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has initially formed its o
期刊
<正>《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论坛学术会议七月下旬在内蒙古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张吉维教授主持,西北大学中国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