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何以作为道德的象征——基于语义层面的考察

来源 :哲学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200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对于美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所给出的回答是:"美作为道德的象征",或者说"美的东西是道德的善的东西的象征"。在这里,"美"与"道德"分别作为"美的东西"和"道德的善的东西"二者的抽象名词经由"象征"一词实现了关系上的联结。这种关系的成立建构在康德对于二者的区分和类比之上:一方面,美和道德有着异质性的结构,即前者由感性图型上升至理念,而后者则由理念规范感性行动;但另一方面,两者又存在着可类比性,例如,对于美和道德的判断都能使人产生愉悦感,等等。因而,康德以"象征"来描述二者的关系至少在语义层面上是成立的。
其他文献
芬兰的一家科技公司开发出一种"礼貌"字体。当你脾气暴躁、想通过文字传递信息时,对方收到的不是你想表达的内容,而是转换后的文字。比如,你输入的是“她很丑”,对方看到的将
通之道,即是将"通"的现象作为一种哲学的形上学预设,以之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通"的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哲学,但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形态,其主要内容是以人性中所蕴涵的"通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势在必行,建议深入推进骨干教师政治素养培训制度,完善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把教师聘
在初中教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灿烂历史文明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知识和人生哲理,可以带给学生充沛的文化滋养。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寻找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路径,以期巩固学生的文学基础,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在此,笔者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展开简要的探析。  一、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国际化的形式从出口贸易、建立海外渠道到国外投资办厂等模式不一。国际化模式不同的企业其跨国经营的动因是不同的,即使
“听”是我们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形式。听力素质的培养是学习一门语言类学科必须做的,改变“听力”在教学中的地位才能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本文有针对性
2014年,我刊两位顾问北京大学的汤一介先生和斯坦福大学的帕特里克·苏佩斯(Patrick Colonel Suppes)先生和一位编委复旦大学的俞吾金先生相继辞世。这不仅是我刊的巨大损失
大学语文教学是高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在提高教师知识涵养、注重审美教育、重读儒家思想、发挥实用性等提升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师德、审美
世界若欲顺利迈向未来。我们需要有提升到更高境界的人性。这并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的“成年”而已。笔者先前曾就中美教育所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与一些华人学者进行过交谈: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