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5日,北京市共有9块土地集体出让,总成交面积达103.68万平方米,共拍出23.63亿元,达到年初以来的最高峰;6月26日,朝阳区奥运村地块,经过激烈的现场竞价之后,成都中泽置业以19.6亿元收入囊中,6月30日,保利、s0H0中国、中信、万科、远洋等11家房企共同参与竞拍的广渠路15号地,最终被中化方兴以40.6亿元拍下,除去公建面积外,楼面地价达16240元/平方米。
分析人士认为,土地市场的供销两旺,在推动新一轮房价上涨的同时,亦将带动股市上扬。由此,不仅导致三个主要经济体豪赌未来,同时将引发全社会的经济赌局。对此,有关部门如不适当加以控制,后果堪忧。
房企图谋扩张再掀抢地风暴
曾经被金融危机冲淡的字眼“地王”,再度回到人们视线。
继北京广渠路10号地以高出挂牌价格3.42倍,总成交金额10.22亿元出让之后,6月25日至7月1日,北京土地市场再掀波澜,一周内共有11宗土地成交。
在北京土地市场迎来供应高峰的同时,一度遭受冷遇的北京广渠路15号地近日命运亦迎来了全新的转机。于6月16日开始竞价的该宗土地,截至6月30日,共收到11份竞价单。因竞价企业超过3家,当日下午在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举行了现场竞价,在万科、远洋等11家房企的激烈角逐中,经过97轮激烈竞价,最终被中化方兴以40.6亿元收入麾下。年初以来,土地市场总成交金额最高、楼面地价最高的“双料冠军”由此诞生。
北京土地市场由绿转红令人惊叹。然而,这仅仅是目前全国土地市场的缩影。据RIC2009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数据显示,3月下旬以来,全国共成交20余宗土地。其中包括大连高新区庙岭村红凌路两侧7宗地块,总成交价37.48亿元,成为除北京广渠路15号地之外,总成交金额最高的地王。此外,深圳位于回龙埔平西路和爱心路交会处的2宗佛山商业用地,溢价均在50%以上。而上海青浦徐泾镇3号地块,溢价竞高达82%。
对于目前土地市场供求两旺的局面,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信息中心副主任曲卫东认为,主要缘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诚然,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的下行令土地市场乏人问津。今年一、二季度,楼市的回暖,令地方政府看到机会,于是,压抑了太久的土地出让热情便爆发出来。而从土地受让方来看,一方面,考虑到时下融资环境相对宽松,利于企业扩张,另一方面,值市场低谷时期,地价相对而言较为合理。
土地财政引发“经济赌博”
伴随着土地市场的回暖,是楼市、股市的双双回升。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信息中心监测,5月份全国30个主要城市中,有24个城市5月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上升,其中,17个城市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幅超过10%。30个城市总成交面积环比上月增长8.58%。其中,成交面积环比涨幅最高的为杭州,达到55.65%。成交面积最大的为上海,达到267万平方米,其次是北京、重庆,成交面积也接近200)5"平方米。而成交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城市继续增加,达到11个。
与此相应,股市地产板亦成为引领大盘反弹的急先锋。年初以来,大盘由1900点左右一路上探至如今的2900点左右。其间,地产股可谓功不可没。大盘几次震荡,均因地产股强势护盘,而未出现大幅下跌。近期地产股表现突出的有万科A、深长城、中国武夷、万通地产、北京城建、华远地产等。由于地产股的强劲托市,促使不少投资者持“A股上半年探底,下半年复苏”的预期。
如上现象若属市场理性回暖,固然令人振奋。但如今股市、楼市的反弹,却令不少人士为之忧虑。近日,面对土地市场以及股市、楼市的燥动,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叶檀、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信息中心副主任曲卫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了对目前局势的担心。
茅于轼认为,房价泡沫依然存在,现阶段投资者没有理由对未来经济走向持乐观预期,那么为什么还会买房、炒股呢?是因为投机行为太多,从而造成了“经济赌博”心理,即地方政府赌楼市转好,于是大卖土地;开发商赌未来经济转好、地价上扬,于是疯狂抢地,并群起提价;而老百姓赌股价、房价上涨,于是纷纷炒股、买房,以期投机套现。
“合理的市场,投机消费仅占百分之几的比例,而如今,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投机比例高达百分之几十。这就造成了住房消费市场的盲从,从而推高房价。而高房价就意味着泡沫,意味着风险。就股市而言,人们投资股市本应冲着年底的分红,而事实上,大多数炒股者都是在投机、赌博,等股价上涨后出手套现。”在其看来,如今的股市、楼市都有回归的余地,而不是一味上扬。
而叶檀则表示,中国的股市、楼市都是被搅动的市场。对于房价,政府根本不想去控制,而是希望其在经济复苏中发挥积极作用。而楼市、股市的上涨刺激了地方政府的供地热情,进而推动地价上涨。而高地价,又成了催发楼市、股市泡沫的源动力。在她看来,如今市场的非理性反弹若一直持续下去,那么整个房地产市场很有可能回到2006、2007年。最终导致房价泡沫再现,行业悲剧重演。
“目前土地、楼市、股市所表现出的繁荣,非常之不理性、不正常。”曲卫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叹道,“前几个月,房产消费确实有所提升,主要是因为市场中刚性需求大量存在,但未来还会慢慢降下来。因为,房地产是有发展周期的,通常需要5年左右;即便恢复得快,也要2~3年时间。如今,房地产的调整刚刚过去半年,怎么可能就此走出低谷呢!”
如其所言,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日北京楼市继续呈现“价涨量跌”的格局。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6月前半个月,北京现房日均签约94.64套,较5月份下降15.3%。
在曲卫东看来,去年下半年以后,市场的下滑一度导致土地市场乏人间津。因此,一季度市场表现回暖之后,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有意大量卖地,而开发商也多认为市场或将启稳,是储地的好时机,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终导致土地市场再度群雄争霸,地王频现。
“眼下,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应该改变思维,不应把重点放在土地上。首先,对地方政府而言,土地财政虽能带来短期收益,但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地王增多,房价水涨船高,促使房地产出现泡沫,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次,对开发商而言,不应该盲目拿地,而应致力于消化库存,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曲卫东说。
在如上接受采访的专家看来,由土地财政引发的地价、股价、房价对赌局面,并不能真正带动中国经济的复苏,而是把中国经济带向另一个深渊。
正如资深地产媒体人蔡鸿岩在《批评万科》一书中写道:“房价上涨带动土地市场升温地价高企。反过来地价走高、地王再现,又会推动房价进一步上涨。现在地产行业的主力企业已基本完成上市布局,拿地资金投入可轻易转化为资本市场融资的筹码,进而抬高股价。”在其看来,面对地价、股价、房价的三方对赌,政府有必要进行适度调控,使市场既保持一定幅度交易量增长,同时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大的经济环境还在困境之中,楼市又滋生泡沫。
分析人士认为,土地市场的供销两旺,在推动新一轮房价上涨的同时,亦将带动股市上扬。由此,不仅导致三个主要经济体豪赌未来,同时将引发全社会的经济赌局。对此,有关部门如不适当加以控制,后果堪忧。
房企图谋扩张再掀抢地风暴
曾经被金融危机冲淡的字眼“地王”,再度回到人们视线。
继北京广渠路10号地以高出挂牌价格3.42倍,总成交金额10.22亿元出让之后,6月25日至7月1日,北京土地市场再掀波澜,一周内共有11宗土地成交。
在北京土地市场迎来供应高峰的同时,一度遭受冷遇的北京广渠路15号地近日命运亦迎来了全新的转机。于6月16日开始竞价的该宗土地,截至6月30日,共收到11份竞价单。因竞价企业超过3家,当日下午在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举行了现场竞价,在万科、远洋等11家房企的激烈角逐中,经过97轮激烈竞价,最终被中化方兴以40.6亿元收入麾下。年初以来,土地市场总成交金额最高、楼面地价最高的“双料冠军”由此诞生。
北京土地市场由绿转红令人惊叹。然而,这仅仅是目前全国土地市场的缩影。据RIC2009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数据显示,3月下旬以来,全国共成交20余宗土地。其中包括大连高新区庙岭村红凌路两侧7宗地块,总成交价37.48亿元,成为除北京广渠路15号地之外,总成交金额最高的地王。此外,深圳位于回龙埔平西路和爱心路交会处的2宗佛山商业用地,溢价均在50%以上。而上海青浦徐泾镇3号地块,溢价竞高达82%。
对于目前土地市场供求两旺的局面,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信息中心副主任曲卫东认为,主要缘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诚然,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的下行令土地市场乏人问津。今年一、二季度,楼市的回暖,令地方政府看到机会,于是,压抑了太久的土地出让热情便爆发出来。而从土地受让方来看,一方面,考虑到时下融资环境相对宽松,利于企业扩张,另一方面,值市场低谷时期,地价相对而言较为合理。
土地财政引发“经济赌博”
伴随着土地市场的回暖,是楼市、股市的双双回升。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信息中心监测,5月份全国30个主要城市中,有24个城市5月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上升,其中,17个城市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幅超过10%。30个城市总成交面积环比上月增长8.58%。其中,成交面积环比涨幅最高的为杭州,达到55.65%。成交面积最大的为上海,达到267万平方米,其次是北京、重庆,成交面积也接近200)5"平方米。而成交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城市继续增加,达到11个。
与此相应,股市地产板亦成为引领大盘反弹的急先锋。年初以来,大盘由1900点左右一路上探至如今的2900点左右。其间,地产股可谓功不可没。大盘几次震荡,均因地产股强势护盘,而未出现大幅下跌。近期地产股表现突出的有万科A、深长城、中国武夷、万通地产、北京城建、华远地产等。由于地产股的强劲托市,促使不少投资者持“A股上半年探底,下半年复苏”的预期。
如上现象若属市场理性回暖,固然令人振奋。但如今股市、楼市的反弹,却令不少人士为之忧虑。近日,面对土地市场以及股市、楼市的燥动,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叶檀、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信息中心副主任曲卫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了对目前局势的担心。
茅于轼认为,房价泡沫依然存在,现阶段投资者没有理由对未来经济走向持乐观预期,那么为什么还会买房、炒股呢?是因为投机行为太多,从而造成了“经济赌博”心理,即地方政府赌楼市转好,于是大卖土地;开发商赌未来经济转好、地价上扬,于是疯狂抢地,并群起提价;而老百姓赌股价、房价上涨,于是纷纷炒股、买房,以期投机套现。
“合理的市场,投机消费仅占百分之几的比例,而如今,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投机比例高达百分之几十。这就造成了住房消费市场的盲从,从而推高房价。而高房价就意味着泡沫,意味着风险。就股市而言,人们投资股市本应冲着年底的分红,而事实上,大多数炒股者都是在投机、赌博,等股价上涨后出手套现。”在其看来,如今的股市、楼市都有回归的余地,而不是一味上扬。
而叶檀则表示,中国的股市、楼市都是被搅动的市场。对于房价,政府根本不想去控制,而是希望其在经济复苏中发挥积极作用。而楼市、股市的上涨刺激了地方政府的供地热情,进而推动地价上涨。而高地价,又成了催发楼市、股市泡沫的源动力。在她看来,如今市场的非理性反弹若一直持续下去,那么整个房地产市场很有可能回到2006、2007年。最终导致房价泡沫再现,行业悲剧重演。
“目前土地、楼市、股市所表现出的繁荣,非常之不理性、不正常。”曲卫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叹道,“前几个月,房产消费确实有所提升,主要是因为市场中刚性需求大量存在,但未来还会慢慢降下来。因为,房地产是有发展周期的,通常需要5年左右;即便恢复得快,也要2~3年时间。如今,房地产的调整刚刚过去半年,怎么可能就此走出低谷呢!”
如其所言,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日北京楼市继续呈现“价涨量跌”的格局。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6月前半个月,北京现房日均签约94.64套,较5月份下降15.3%。
在曲卫东看来,去年下半年以后,市场的下滑一度导致土地市场乏人间津。因此,一季度市场表现回暖之后,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有意大量卖地,而开发商也多认为市场或将启稳,是储地的好时机,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终导致土地市场再度群雄争霸,地王频现。
“眼下,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应该改变思维,不应把重点放在土地上。首先,对地方政府而言,土地财政虽能带来短期收益,但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地王增多,房价水涨船高,促使房地产出现泡沫,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次,对开发商而言,不应该盲目拿地,而应致力于消化库存,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曲卫东说。
在如上接受采访的专家看来,由土地财政引发的地价、股价、房价对赌局面,并不能真正带动中国经济的复苏,而是把中国经济带向另一个深渊。
正如资深地产媒体人蔡鸿岩在《批评万科》一书中写道:“房价上涨带动土地市场升温地价高企。反过来地价走高、地王再现,又会推动房价进一步上涨。现在地产行业的主力企业已基本完成上市布局,拿地资金投入可轻易转化为资本市场融资的筹码,进而抬高股价。”在其看来,面对地价、股价、房价的三方对赌,政府有必要进行适度调控,使市场既保持一定幅度交易量增长,同时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大的经济环境还在困境之中,楼市又滋生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