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置放垃圾箱的多少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06110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常有学生抱怨学校垃圾箱太少,丢垃圾不方便。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街道上,置放的垃圾箱也很少,但抱怨之声却少之又少。我觉得,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现象。
  中国经历了近代近百年的血的洗礼,才真正地站起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得一席之地。尽管近些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想要成为发达国家,就无法避开文明素养这一关,我们也意识到了文明素养的重要性,现在也在不断地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要想使中国成为一个文明大国,就必须从少年抓起。学校置放很少的垃圾箱,正是想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文明素养。所以我们应该支持学校的这一做法。
  中国是人口大国,超过13亿的人口决定了中国不能像美国、日本那些发达国家一样只置放很少的垃圾箱,否则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有些人的行为习惯不好,自我约束力也不强,再加上平时工作忙,如果要跑很远才能把垃圾丢进垃圾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惰性心理和贪图方便的本性就会很快暴露出来,于是,随手将垃圾一丢的现象就见怪不怪了。而地上的垃圾是有很大的传染性和鼓动性的,别人丢得,我为什么丢不得?于是,其他人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也会将垃圾随手一丢。这样的行为在不同人身上不断地重复上演,久而久之,街道上的垃圾就会遍地都是。如此,国民的素养问题就很难得以解决,环境也很难得到改善。因此,置放过少的垃圾箱又具有其不合理性。
  置放多少垃圾箱,中国在学习发达国家的同时,也应根据国情,经过慎重的考虑后再作出决定。在街道上安排专员对乱丢垃圾的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出台相关的处罚条例,只有奖罚并施,才能彻底改变国民的不良习惯,真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养,才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文明大国,威严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国民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去适应并执行国家的政策。只有国家和国民共同努力,中国才能真正地展现礼仪之邦的风采。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高三(5)班】
  点评
  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置放很少的垃圾箱这一现象”。然后论证中心论点:先谈其重要性——“學校置放很少的垃圾箱,正是想在学生青少年时代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后谈其必要性——中国是人口大国,国民的道德素养普遍较低,置放很少的垃圾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最后从多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文紧紧围绕提高国民的道德素养展开论述,层层深入,细致深刻,令人信服。
  (沈友林)
其他文献
熊庆华,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永长河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如今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農民画家。在35岁以前,熊庆华画了上万幅画,却无人问津。一次偶然的机会,久未谋面的初中同学来访,发现熊庆华的画很好看,于是顺手拍了几张照片“晒”到网上。没想到,这一拍居然把熊庆华拍“火”了,他的画作受到了如潮的好评。夸张的色彩、立体的构图……在许多美术爱好者看来,熊庆华的作画风格与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画风有几分相似,他的外
期刊
当下,人们总是会谈及鲁迅先生笔下“人格精神被奴役的时代”,于是,“敢于正视”“直面人生”这种人生姿态被社会放大和推崇。可是,我也注意到,那些“正视”的目光似乎过多地聚集在了社会的阴暗面上,而那“直面”的结果也演变成了种种愤世嫉俗,甚至极端到泛道德化的歇斯底里。很明显,不少“吃瓜群众”似乎辜负了先生“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的期待;同时,他们也忽略了“睁眼看世界之先驱”魏源的
期刊
令狐德棻,唐初政治家、史学家。武德四年,新朝建立,百废待兴,令狐德棻对唐高祖李渊说了一番恳切的话:“窃见近代以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如臣愚见,并请修之。”可见令狐德棻具有史家的高度责任感。武德五年,令狐德棻任秘书丞,职责是掌管经籍图书之事。令狐德棻向唐高祖建议,以朝廷之力广泛收求天下书,对献书者“重加钱帛”,予以奖励,对所收之
期刊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西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在路遥7岁时,父亲决定将路遥过继给他的哥哥王玉德。王玉德也是農民,家里也很穷,路遥时常为买不起一支铅笔而发愁。王玉德夫妇一心想在土地里培养这个养子。而路遥却参加了考试,结果从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可王玉德无力再供他上学,就找来劳动工具,让他砍柴、放羊。路遥愤愤地把绳子、锄头扔进沟里,最后通过与家里谈判,勉强得到每月25市斤粮票。1973年,路遥
期刊
史天昊是重庆市一所中学的食堂管理人员。2017年9月,在开学典礼上,他用一口流利且纯正的美式英语介绍了食堂新学年计划,包括采用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为师生们提供更安全、更营养的食品,以及开办西餐烹饪社团等,一举征服了全校师生。  史天昊在这所中学食堂工作一年多以来,利用英语口语的特长,把食堂工作与学校“英语日”相结合,开设了英语点餐窗口,还用发放优惠券的形式鼓勵学生们在生活中使用英语。史天昊说:
期刊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为了能心无旁骛地坚守写作这份职业,村上春树远离了喧闹的市区,选择住在郊外,日复一日地坚持慢跑,过着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连每日的工作量都严格规定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村上春树曾幽默地调侃道:“这样的作家只怕谁都不会渴望吧?”即便是在功成名就的创作黄金期,村上春树也毅然离开日本,去美国从零开始成为创作新人,亲力亲为开拓读者疆域……在人生中的
期刊
陈金水,1956年从北京气象学校毕业。当时,中央决定选调一批气象人员进藏。听说了这个消息,血气方刚的他立马在志愿书上写下了“到艰苦的西藏去,保证服从分配”的誓言。地处西藏北部的安多县,是一个全年都被白雪覆盖,即使在盛夏最高温度依然为零下4.5摄氏度的地方。1965年9月,陈金水来到了安多县。安多县海拔高,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60%。他每挥一次镐,都要喘好一阵子,脸憋得发紫,嘴唇也裂了口子。在几个民工
期刊
全国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多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下面笔者结合高考试卷中的实例,解析一下客观题涉及到的考点及相应的解题方法。  考场文本  留住乡愁  陸邵明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
期刊
素材串烧  上海“民光”的怀旧创新路  厚实的全棉质地,浅红、橘红或浅蓝的底色,中间一丛大花,四个角四簇小花,仿佛“四菜一汤”……这就是“民光牌”床单。这种20世纪70、80年代的经典床单,近几年在网上意外走红,还有了“国民床单”的美誉。事实上,“民光”这一家用纺织品行业的中华老字号,产品绝不仅仅是这种经典花样的床单,还有九孔被、葆莱绒被、竹纤维床品、天丝棉麻床品、冰氧吧凉席……每年“民光”都有新
期刊
单嘉玖,一名书画修复师,60岁的她在书画修复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39年了。经她手修复的古画有近两百件,每件古画的修复需要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周期,耗时最长的需要一年,最短也要三个月。《双鹤群禽图》在修复前,损毁比较严重。本来面对密集的小洞,可以用整幅绢托在画作后面,一下把所有的洞都补上;但为了古画生命更长地延續,单嘉玖选择一个洞一个洞地单个织补。就这样,她埋头补了四个多月,才将几百个小洞一一补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