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的有效平台。本文以笔者曾经组织实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的银杏树”为例,浅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念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成若干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查找与银杏有关的资料。资料内容包括与银杏有关的图片、歌曲、传说、诗文及美食等,要求各小组在展示课上派代表展示。这样,有的小组从图书室找来了讴歌银杏的美文,有的小组从网上下载了优美动听的歌曲、诗文、美食或者图文并茂的传说……总之,每一名同学都动手参与,每一汇报小组都有精彩纷呈的成果展示。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工作感兴趣了,他参与的热情必定高涨。全员参与也充分体现了自由、民主的理念,每个同学都获得了主动展现自我的机会,他就充满了成就感。有了自信心,又激发他投入到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小组分工合作去搜集资料,集思广益进行整合,形成本小组一套相对完整的汇报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他们的兴趣、特长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合作处理信息的积极性,加深了对银杏知识、银杏文化的认识,培养了热爱家乡银杏树的感情。
  让每个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边实践边学习。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好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实践和发展自我的广阔舞台。为了搞好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除利用双休日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大自然,找寻家乡银杏树的足迹,我们还特意组织学生参观江苏省泰兴市省级古银杏森林公园。该公园坐落在享有“天下银杏第一镇”美誉的宣堡镇。这里,绵延的古银杏树郁郁葱葱,犹如华盖云集,远远望去,莽莽苍苍的银杏林,连绵不断,非常壮观。置身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我们的学生兴致盎然:绘画组运用手中的画笔,让美丽的银杏风光成为小画家笔下的永恒瞬间;书法组运用多种字体表达对银杏的歌颂;摄影组用手中的数码相机、录像机拍摄下银杏的风采;诵读小组还声情并茂地吟诵与银杏有关的诗文,使所有的同学包括在场的游人从他们精彩的吟诵中体会到了银杏的美,感悟到了银杏的精神;文学小组的成员更是不甘示弱,他们发挥着自己的才情,生动、具体地描写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等,字里行间体现了银杏的形美和神美,并挖掘出了泰兴人独有的精神……徜徉在美丽的古银杏森林公园内,大伙儿乐此不疲。同学们走进大自然,亲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张嘴说一说,动手写一写,感受了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作成果的喜悦,既拓宽了生活视野,又丰富了实践触点。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一语道出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他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为了配合完成这次活动,我们美食小组的成员亲自尝试着做自己喜爱吃的银杏美味,尽管刚开始时有的同学做得并不好,但他们不气馁,虚心向长辈请教,认真、耐心地看视频资料,反复操练实践。当一份份精心制作的美味佳肴被家人或同伴拍成视频时,同学们甭提有多自豪了。调查小组的成员还到商场采访售货员,了解银杏产品的作用、价格及销路等,拍成视频。针对近年来银杏市场行情不景气的现状,他们还去农村拍摄去年打下的至今仍未处理的银杏果实的图片,采访相关人员,了解白果价格一路走低的原因,拍成视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因为有了亲身的体验实践,同学们才真切感受到了泰兴农民种植银杏的困惑。因此在进行“银杏树要不要砍”的小型辩论赛时,同学们都动起来了,双方唇枪舌剑,问题环环相扣。我们的学生想方设法帮农民想主意,出点子,力求使农民的银杏卖到好价钱。这些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银杏、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得其生活之源,扬其“活动”之波,是鲜活的、多元的。它更多展示的是学生,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教师在学生整个的活动中应当适时引导和呵护,授学生以渔,导学生以法,开其源,活其流,包括对活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励,以及对学生兴趣的持久培养等,主动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协助学生圆满完成各项活动。
  三、以学科整合为凭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加强各学科的课程整合,与美术、音乐、历史、信息技术等学科沟通,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深厚的民族文化的积淀,正是我们进行人文精神渗透和教育的最佳载体。在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时,要根据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有效地沟通各学科,在学科整合中确定主题,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充满了人性的积淀、人情的意蕴,处处闪耀着人文的光彩。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施展多种才能的有利环境,学生的各种潜能在创造的欲望中得以尽情地发挥。通过开展“家乡的银杏树”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到有关银杏的知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小组合作能力,还激发了对银杏、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总结、探究、实践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人文素养,陶冶了情操,造就了优美、高尚的人格。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若能有效地利用上面所说的几条途径,不仅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大语文,更主要的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修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一  语文课堂效益,是一个老话题,它又是一个长青话题,历久弥新的话题;是一个不可能一锤定音一劳永逸的问题:只要存在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效益”的探究必然永远伴随着执教者,不管是初涉教坛还是语文课堂把握游刃有余的成熟教师。  二  不时能听到“有效课堂”与“无效课堂”的讨论或评论。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读了12年的语文,又读了大学四年中文本科,而后初涉语文讲坛,一时之间语文课堂把握还有点拿捏不准因而影响了
期刊
为弘扬优秀传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新型语文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与《语文世界》《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月刊》《读写月报》五家期刊联合举办第八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  主办单位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教育部主管)  叶圣陶研究会(民进中央主管)   《语文世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主办)   《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
期刊
在教学中刻意煽情、追求花样、标新立异,这样的课堂如浮光掠影,根本没有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也是造成学生语言“零生长”问题的重要原因。提到根本任务,叶圣陶老先生讲过,语文这门学科有它的独当之任,独当之任在形式上,在怎么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上。也就是说,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的运用”,这是语文教学的本体需求,更是发展学生言语智能的根本途径。  一、聚焦标点,在容易忽略处发现“生长”机遇 
期刊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因为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备受一线教师的欢迎。我校自承担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运用‘问题教学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行为的策略研究”的研究任
期刊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感悟语言,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如何上,有哪些切实有效的课型?笔者就最近实践的《鲁滨逊漂流记》课外阅读系列指导课来谈谈。  一、引导在前,有法可依——课外阅读导读课  进行这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指导,一般是在阅读文学作品初期,为的是克服放任自流现象,减少学生自读的盲目性。“导读”一词中的“导”就是
期刊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主要致力于片段训练。如果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书写片段感兴趣,能掌握片段描写的基本方法,那么到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就能得心应手了。那么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上路子呢?我听了扬州市名师陶艳敏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写清活动过程”的习作指导课,有种顿悟的感觉。她在这节课里开展了“吹泡泡”的游戏活动,用游戏的精神解放了陈旧习作理念对孩子的束缚,释放出孩子自由独特的个性,促进
期刊
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们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课题。作文教学主要是两个阶段,一是作文指导阶段,一是作文评改阶段。在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用“赏析一领悟一评改一提高”的“四步”作文评改法,收到明显成效。  一、赏析:赏佳作,感受美,析不足  佳作1(节选)  俗语:早起的乌儿有虫吃。  5:35分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扰乱了我的美梦,我用力翻了个身,睁开蒙
期刊
《雨后》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作。作者冰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图景,读来不由让人会心一笑。这首诗虽然贴近孩子生活,但诗歌中小哥哥和小妹妹的矛盾心理(即小哥哥明明摔了一跤,嘴里说着糟糕,可为什么“脸上还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呢?小妹妹明明也想像哥哥那样摔上痛快的一跤,可为什么还要“轻轻地小心地跑”?)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学习第3节,学生自然地对小哥哥的矛盾心理产生了疑
期刊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为何如此感人肺腑?带着学生的疑问,我仔细研究了文本,这篇小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和始终贯穿在文中的“花”这个意象性的描写分不开的。经过这番思考,我决定以“花”为突破口,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用景让自己的记叙文靓起来”为目标,以“让景美化你的文章”为题,设计了三次“读写训练”,将“读”与“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景物描写的几种作
期刊
动机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话题,大家都相信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如何把各种理论系统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是许多老师感到困难的事。现任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的凯勒博士把讨论动机的相关研究,做了整合分析后提出了ARCS模型,它包括四个部分:注意、相关性、自信和满意。首先引起你对一件事的注意和兴趣,接着,让你发现这件事跟你有切身的关联,再让你觉得你有能力和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