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龙榆生词风转向与词心探微

来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ao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榆生早期词作学步苏辛,整体呈现清雄俊爽的风貌;然在抗战时期,龙榆生词作表现出苍凉沉郁的风貌。如果仅仅将转变的原因归于“入伪”,则未免太过宽泛。龙榆生最初的动机其实是“为苍生请命,为千古词人吐气”,希望为国家做点实事,然伪政府的本质与龙榆生的理想差距太大,又因家庭牵绊,使其进退两难,不免招致友人非议,以致抑郁心伤。以上复杂情绪投之于词,遂成新变。
其他文献
5月5日,历时5天的2021贵州省优质产品公益展销会暨“黔货出山”主题推介活动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贵州50余个商家的200多款商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演出,在“五一”期间给北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隔离政策的实施旨在保护公民的健康,却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家庭暴力案件的上升.文章选取浙江省S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从报警率、报警内容、家庭暴力行为的严重
校训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综合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本文以山西某高校在校生和部分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问卷和电话采访结果
创新其实并不复杂。创新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就是资源能够自由流动、聚合,进而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效果。“创新”这个词天然具有点燃激情的特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一跃成为全球国际贸易第一大输出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后发优势主要来源的模仿策略需要转向领先优势的保持,这一转换过程,创新成为优势实现的必选项。
审美困惑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审美意识的高低决定着艺术在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取得的成效。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艺术以其生动鲜活的形式存在着。它一方面对精神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复杂的特点,通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引领,解决老龄化问题,具有一定的法理正义,具体体现在人权理论基础的支撑和国内外人权的实践,还体现在其具备的
乡村文化振兴内涵丰富,不同乡村的文化建设差异很大.利用在山东招远金岭镇大户陈家社区的驻村走访、访谈和调查,深入分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型乡村社区的文化建设经验及留
形合语言的语法规则是刚性的、外显的,例外极少;意合语言的语法规则是柔性的、内隐的,例外不少。现代英语是形合语言,现代汉语是意合语言。现代英语与现代汉语的形合与意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篇之中后续句主语承前省略的规则、复句内分句之间的结合规则、单句内主语与谓语之间的结合规则、谓语内谓语中心的构成规则、述宾结构中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规则、述补结构中补语的语义指向规则等方面。
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有诸如花鼓灯、寿州锣鼓等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在对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服务于文旅经济发展的功能是值得探索的新命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既在于遵循
目前WTO对有利于环境项目的例外情况,需要相对纯粹的环境动机才能获得豁免,不接受以发展为重点的补贴。可再生能源补贴具有环境效益,应该像对待所有其他工业补贴一样对待,但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