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玩,又称文物、骨著等,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古玩收藏有其无穷的魅力与独到的乐趣。经历了无数朝代的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盛。
近两年,可以说是中国古玩拍卖市场的丰收年,古玩价格破记录现象接连发生,并不断刷新。公众收藏热情持续升温,甚至有全民收藏的势头。各地古玩市场人头攒动,鉴宝类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且估价成为重要环节,民众对古玩从陌生走向狂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中翻箱倒柜,渴望发现一件旧物而大发横财,古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夜暴富的可靠工具,比中彩票的概率高了很多倍。
乱世藏金,盛世收古。很能代表盛世的“收古”热,让很多人欣欣然于中国当下的盛世,爱国心可见一斑。很多地方政府迎合当下古玩收藏风,进而扶持当地古玩交易场所,打造某某地古玩收藏家活动中心、某某地古玩一条街、某某地的“潘家园”……以期打造当地古玩品牌,得以在全国突围,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把古玩交易市场的繁荣作为可资炫耀的文化场所和有效政绩。古玩市场的繁荣也令众多专家学者欣慰不已,将文物艺术品价格高昂视作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回归的显现,认为其体现了中国人民以致世界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体认,由此得出结论,泱泱中华古老文明的载体——文物的价格会继续走高,现在远非她们的巅峰时刻。
我们不得不承认文物艺术品收藏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收藏热使得更多有价值的文物在民间得到很好的保护,拓宽了文物保护的渠道。客观上也刺激了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肯定,这无疑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甚至国际地位的上升。但是收藏热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全民收藏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亦非盛世的凸显。
我们欣喜于古玩价格提升的同时,不得不高度警惕高价格对不法分子的刺激。圆明园保安勾结社会闲散分子盗窃园内石雕构件一案,并不是一起独立的犯罪事件,这不仅仅是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不善,也应该看到当下恶炒古玩价格的侧面影响。北京市昌平区刘天岳为强取青铜器,将李某残忍杀害肢解的一幕令我们触目惊心……某某地几名盗墓贼落网的新闻屡见不鲜,开始让我们神经疲惫,近日云南保山150余冢清代古墓被盗案还是重击了我们原本麻木的神经。我们不得不反思古玩拍卖的天文数字所带来的恶刺激,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是否过热,过于对古玩价格的炒作意义何在?一个普通员工一月工资数千元不等,一件文物艺术品价值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干一辈子不如挖一铲子”,面对生存压力,有多少人寻思着铤而走险,已难以计数。据相关人士透露,仅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南六省,就有将近10万职业或业余盗墓人。盗、掘、运、窝、销一条龙作业愈见专业,甚至在网上形成专业的盗墓QQ群,网上百度“盗墓”词条会有多少链接呢?试试看!贴吧随处可见盗墓技术交流、墓源寻找、出售盗墓工具、收购出土文物以及招收盗墓学徒等信息。我们看到的只是把想象变为现实的一部分,那么惧于法律而尚在想象中的那部分呢?有多少可能刺激他们也在某一日将想象变为现实?
目前古玩市场鱼龙混杂,导致只要是真品、精品,价格可以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随着鉴定技术的提升,造假越来越不被看好。地面的文物是有限的,除去博物馆收藏的部分,民间收藏品显然难以满足当前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需求。有需求,又有高额利润的刺激,盗墓成为不二之选。走在考古发掘前面的盗墓分子将难以计数的文物珍品带出黑暗世界,满足了收藏家的饥渴,也让众多学术研究得以进行。但一个完整的古墓墓志铭、陪葬物、壁画等所反映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文明以及社会生活、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就此灰飞烟灭。考古学家挡着日晒雨淋,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发掘出的一座座空墓,不得不说正是拜收藏家所赐。近期四川警方破获一盗墓团伙案,追回文物一百余件,足以撑起一个私人博物馆,我们高兴于文物被追回的同时,也痛惜于多少座古墓已被破坏得不可挽回。
古玩收藏不宜再加热!现当代艺术品无论怎么炒,也只是有钱人的游戏,但是文物却关乎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宜拿来恶炒。古玩收藏是把双刃剑,我们看到文物收藏所带来的民众文化艺术修养提升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巨额数字对社会的恶刺激。
针对当下扭曲的古玩收藏现状,文物保护亟待加强,相关部门应采取严厉的打击手段和惩罚措施,对盗墓活动进行专项整治,严管古玩市场,肃清盗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媒体是自律的,不应为了短期的效益过于迎合当下不良风气,对于文物艺术品应重于宣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非仅仅用价格去刺激民众的眼球。
近两年,可以说是中国古玩拍卖市场的丰收年,古玩价格破记录现象接连发生,并不断刷新。公众收藏热情持续升温,甚至有全民收藏的势头。各地古玩市场人头攒动,鉴宝类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且估价成为重要环节,民众对古玩从陌生走向狂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中翻箱倒柜,渴望发现一件旧物而大发横财,古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夜暴富的可靠工具,比中彩票的概率高了很多倍。
乱世藏金,盛世收古。很能代表盛世的“收古”热,让很多人欣欣然于中国当下的盛世,爱国心可见一斑。很多地方政府迎合当下古玩收藏风,进而扶持当地古玩交易场所,打造某某地古玩收藏家活动中心、某某地古玩一条街、某某地的“潘家园”……以期打造当地古玩品牌,得以在全国突围,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把古玩交易市场的繁荣作为可资炫耀的文化场所和有效政绩。古玩市场的繁荣也令众多专家学者欣慰不已,将文物艺术品价格高昂视作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回归的显现,认为其体现了中国人民以致世界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体认,由此得出结论,泱泱中华古老文明的载体——文物的价格会继续走高,现在远非她们的巅峰时刻。
我们不得不承认文物艺术品收藏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收藏热使得更多有价值的文物在民间得到很好的保护,拓宽了文物保护的渠道。客观上也刺激了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肯定,这无疑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甚至国际地位的上升。但是收藏热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全民收藏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亦非盛世的凸显。
我们欣喜于古玩价格提升的同时,不得不高度警惕高价格对不法分子的刺激。圆明园保安勾结社会闲散分子盗窃园内石雕构件一案,并不是一起独立的犯罪事件,这不仅仅是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不善,也应该看到当下恶炒古玩价格的侧面影响。北京市昌平区刘天岳为强取青铜器,将李某残忍杀害肢解的一幕令我们触目惊心……某某地几名盗墓贼落网的新闻屡见不鲜,开始让我们神经疲惫,近日云南保山150余冢清代古墓被盗案还是重击了我们原本麻木的神经。我们不得不反思古玩拍卖的天文数字所带来的恶刺激,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是否过热,过于对古玩价格的炒作意义何在?一个普通员工一月工资数千元不等,一件文物艺术品价值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干一辈子不如挖一铲子”,面对生存压力,有多少人寻思着铤而走险,已难以计数。据相关人士透露,仅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南六省,就有将近10万职业或业余盗墓人。盗、掘、运、窝、销一条龙作业愈见专业,甚至在网上形成专业的盗墓QQ群,网上百度“盗墓”词条会有多少链接呢?试试看!贴吧随处可见盗墓技术交流、墓源寻找、出售盗墓工具、收购出土文物以及招收盗墓学徒等信息。我们看到的只是把想象变为现实的一部分,那么惧于法律而尚在想象中的那部分呢?有多少可能刺激他们也在某一日将想象变为现实?
目前古玩市场鱼龙混杂,导致只要是真品、精品,价格可以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随着鉴定技术的提升,造假越来越不被看好。地面的文物是有限的,除去博物馆收藏的部分,民间收藏品显然难以满足当前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需求。有需求,又有高额利润的刺激,盗墓成为不二之选。走在考古发掘前面的盗墓分子将难以计数的文物珍品带出黑暗世界,满足了收藏家的饥渴,也让众多学术研究得以进行。但一个完整的古墓墓志铭、陪葬物、壁画等所反映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文明以及社会生活、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就此灰飞烟灭。考古学家挡着日晒雨淋,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发掘出的一座座空墓,不得不说正是拜收藏家所赐。近期四川警方破获一盗墓团伙案,追回文物一百余件,足以撑起一个私人博物馆,我们高兴于文物被追回的同时,也痛惜于多少座古墓已被破坏得不可挽回。
古玩收藏不宜再加热!现当代艺术品无论怎么炒,也只是有钱人的游戏,但是文物却关乎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宜拿来恶炒。古玩收藏是把双刃剑,我们看到文物收藏所带来的民众文化艺术修养提升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巨额数字对社会的恶刺激。
针对当下扭曲的古玩收藏现状,文物保护亟待加强,相关部门应采取严厉的打击手段和惩罚措施,对盗墓活动进行专项整治,严管古玩市场,肃清盗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媒体是自律的,不应为了短期的效益过于迎合当下不良风气,对于文物艺术品应重于宣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非仅仅用价格去刺激民众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