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 打开新疆的正确方式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烤肉,是打开新疆的正确方式。
  新疆人喜欢把进入一个地方叫打开,比如到了南疆吃过红柳烤肉后,就说这才是打开南疆的方式。叶城是我到新疆后的第一个落脚点,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喜欢说,叶城是我打开新疆的地方。前些天翻开当年在叶城留下的一本相册,第一张是我和一位战友举着烤肉的合影,我们微笑的脸上全是稚气,但那是舒心和快乐的微笑,背后透着青春和理想交织在一起的慰悦和自信。


新疆美食——馕坑肉

  照片上的我之所以能那样微笑,而且煞有介事地举着羊肉串,是因為在那一年我顺利北上新疆,不但实现了从军的愿望,而且到了遥远得不能再远的叶城,尤其听说叶城就在昆仑山下后,就更为自己的一猛子闯入而兴奋。
  从那时距今已经吃了二十多年新疆饭。我吃新疆饭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吃,而是带着好奇乃至热切的打探目光,解决肚子问题的同时,犹如搭上了这些美食文化的大车,一路满眼皆为风景。这其实是对新疆美食的双重进入,其一是果腹食物,其二是认知文化。
  记得那时经常去叶城县城吃烤肉,当时还有叫“六根棍”的马车,我们的部队驻在新藏线的零公里附近,经常有清脆的马蹄声隔墙传来,让我想象马车上装着著名的叶城石榴、苹果,或者是一只羊,还有就是坐在马车上的维吾尔族姑娘,她们的眼睛会有多大,眉毛会有多长多密,辫子会有多长多粗……我们忍到星期天终于出了部队大门,每人花两块钱坐上铺有漂亮毯子的“六根棍”,一路东张西望往县城去。那时正是急于打量世界的年龄,但那一路有时候却什么也没有,只有马蹄声在空旷的马路上变得越来越沉重。
  到了县城,我们都会去十二医院对面的集市,那儿有几个烤肉摊,用战友的话说我们得先吃一嘴。那几个摊位都不大,如果有座位我们便坐下,每人要五串烤肉,摆摊者烤好后一一递给大家,于是大家便都是同一姿势——右手拿一串递到嘴边,咬住一块羊肉顺钎子撸下,吞入嘴里咀嚼,同时左手握着另几串,怕凉了不好吃,便一边加快咀嚼速度,一边瞥几眼那几串烤肉。
  吃完便去玩,说是玩,其实也就是看热闹,碰到什么看什么。那个年龄看什么都觉得热闹,吃什么都觉得香,就那样快活过上一天,回到部队才能安心一周。


新疆美食——大串烤肉

  前几天,曾在叶城一起当过兵的一位战友送给我二十个烤肉钎子,建议我闲暇时可以烤羊肉吃。我拿回家仔细端详一番,钎子是钢制的,顶端尖利,钎身笔直光滑,用于串羊肉一定很好。可惜的是我还缺一个烤肉槽子,便只好把钎子先放起来。
  在新疆这么多年,一直在烤肉摊上吃烤肉,而且对街边经营的摊子最为青睐。这种摊子往往只有一个烤肉槽子,附带三个小铁盒,里面是盐、孜然和辣椒面。槽子旁边往往会放两个盆子,一个里面是切好的羊肉,另一个里面是已串好待烤的羊肉串。烤肉前要完成一道重要程序,将切好的羊肉加以鸡蛋、洋葱拌在一起腌制一小时左右,烤出来的羊肉串不但鲜嫩,味道也更加纯正。吃烤肉的人在摊位前大声报上要多少串,摊主伸手抓起羊肉串放在槽子上开始烤。他们卖烤肉多年,一把抓下去不多不少极为准确。
  新疆人几乎都会烤烤肉,尤其是居住在乡村的老新疆人,家家都有烤肉槽子,想吃烤肉了便买来几公斤羊肉,在院子里支起槽子开始操作。新疆人把生火叫点火,槽子火一般用木柴或煤炭,等烧过旺火不再有火焰升腾,才可以把串好的羊肉放上去。烤肉味道与槽子里的炉火有很大关系,新疆人最喜欢的是红柳和梭梭柴,这两种柴禾烤出的羊肉味香色正,不过现在因为柴禾进城难,人们基本上都用无烟煤。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槽子火点着后,就开始串羊肉。羊肉早就切成了大小一致的方块,穿入钎子时十分方便。一根钎子上的羊肉块有多少,取决于羊肉块的大小,大的一般串四块,小的则串五块。不论是串四块还是五块,必然要夹一块肥肉,肥瘦搭配吃起来才软脆相益,让口舌享福。


新疆美食——红柳烤肉 摄影/叶金

  烤熟一串羊肉大约用两到三分钟,前面主要是炙烤加热,烤到中间便用手捏盐、辣椒面和孜然洒到羊肉上,然后左右手各抓四五串,互相轻拍和搓揉,让各种调料沾在羊肉上,以便更好地入味。上调料后的羊肉要掌握好受热时间,否则会把调料烤焦。
  新疆人都喜欢站在烤肉摊前吃烤肉,他们看着羊肉被烤得渐渐色泽油黄、辣椒面由红变亮、孜然由鲜绿变脆黄,在大快朵颐之前先体验一番色香的感觉,然后把脆嫩香辣的羊肉串吃进嘴里,其滋味美不胜收。
  最常见的烤肉钎子有两种,一种是铁钎子,另一种是只有在新疆才可以见到的红柳钎子。红柳生长于沙漠中,因为它的枝条带有盐碱的味道,最早被人们用作钎子,是为了给烤肉增加咸盐的味道。后来食用盐不再奇缺,但因为红柳枝条韧性好,遂被延续使用。红柳钎子比铁钎子长,串上的羊肉块也就更大一些,而且因为它又粗又长,人们得举起来才能吃,看上去极富仪式感。外地人不理解新疆人为何钟情红柳钎子,以为羊肉和木质钎子搭配在一起,味道会更好一些。其实,会吃的新疆人都知道,红柳钎子上的羊肉烤熟后,会散发出植物的清香,吃之前先闻闻也是难得的享受。不仅如此,新疆人因为对红柳钎子情有独钟,干脆给它起一个更直接的名字——红柳烤肉。


新疆美食——烤羊杂

  吃烤肉也有讲究,有一年我准备在乌鲁木齐过春节,一位回族老大爷对我说,过年了,给你普及一下吃烤肉的注意事项,以便你在来年健康快乐地吃烤肉。我欣然应之,老大爷便以授人以道的口气说,据他观察,凡吃烤肉者十有八九会忽略一个细节,即烤肉一上来便抓起来送到嘴边,咬住最前面的一块肉撸下便吃。他说到这儿笑眯眯地看着我,意思是那样吃对吗?我认为那样吃没有问题,因为我见到的吃烤肉者,都是那种样子。老大爷说,且慢,问题就出在这儿,烤串钎子在烤的过程中,会积上碳灰和烧焦的东西,一撸便顺着签眼撸进了第一块肉中,然后连肉带灰就吃了进去。说完,他又笑眯眯地看着我,意思是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点头称是。
  也就是经那位老大爷介绍,我才知道吃烤肉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先用餐巾纸擦一下钎子前端,把碳灰擦去后可放心享用。在新疆有一句话:是好朋友才替他擦烤肉的钎子。希望这句话广泛普及,让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疆美食——烤羊肉

  現在的人吃烤肉,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烤肉奖金”,此说法在新疆消失已有20年左右,即使在南疆巴扎的烤肉摊位上,你如果问人们有没有“烤肉奖金”,摊主都会一脸茫然,足可见“烤肉奖金”一说已是过去年代的事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见三五好友在街边烤肉摊坐定,然后对维吾尔族摊主大声说:阿达西(朋友),来50个烤肉,“奖金”也一块儿上。很多人不知道他们说的“烤肉奖金”是什么,待细问过后才明白,所谓的“烤肉奖金”,说的是吃十串赠送一串,用新疆人说话的方式就是:十串是起步价。摊主听到吃烤肉者要50串,就向负责烤肉的伙计喊一句:给烤上50个烤肉,5个“烤肉奖金”也一起加上。


新疆美食——烤鱼

  我和战友们在叶城、疏勒等地吃烤肉时,“烤肉奖金”的习俗还在。那时我们能吃,加之一去便是十多人,往往要点150串烤肉,老板先是和我们开玩笑,你们昨天晚上梦见我们家的羊了吧,今天都找我们家的羊肉来了。我们说没有梦见他家的羊,只是梦见烤肉了。他笑着说那还不一样,烤肉先要有羊肉,羊肉先要有羊,不过这个事情归根结底是要有嘴,只要有你们这些小伙子的嘴,所有的羊都往你们跟前跑呢!说话间烤肉上来了,他已悄悄给我们加了15个“烤肉奖金”。吃完离去,走远了仍听见老板在招揽生意:吃烤肉来嘛,没结过婚的羊娃子在我这里呢,肉好得很,奖金也有呢!
  烤肉和烤肉摊多年未变,所以有关烤肉的传奇故事,也大多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来的,比如当时吃烤肉,要先交钱开票才能在摊位上取到烤肉。当时的开票者多为两类人,一类是坐在那儿不爱动的肥胖年长者,收钱写票时连眼皮也懒得动一下,让人觉得好像白吃他们家的似的。说来也怪,有人刚那样在心里嘀咕一下,那开票者把票一晃便收回,然后有力无力地甩过来一句话:今天的肉没了,想吃明天来。很多时候他们移动肥胖身躯离去时,手中会提一把烤肉,至于避不避人,则取决于他们心情的好坏。


新疆美食——各类烧烤

  另一类开票者是年轻漂亮的姑娘,她可以对你温柔地微笑,却不会对排队加塞、代人购买、超限多买的人开绿灯。小姑娘刚参加工作,对家长或领导的叮嘱牢记于心,如有不老实者,纵然馋死饿死也别想从她手中拿到一张票。
  姑娘在那儿工作几月后,便有回头客频频出现,她知道他们吃肉和看她之意皆有,便不动声色地坐在那儿,无论谁怎样献殷勤都只是盯着那蓝色印章看,似乎那印章比人好看。


新疆美食——碳烤羊排 摄影/叶金

  有一小伙子向她表白爱慕之情,并将姓名告知于她,她笑了笑接着开票,那小伙子以为已赢得她的芳心,不料第二天却发现她并没有记住他。也难怪,她每天在摊位上遇人之多,与密密麻麻的羊肉串别无二致,又怎能记住其中一人。那小伙子怏怏然离去,据说当晩在另一烤肉摊上一口气吃了20串烤肉,喝了一瓶伊犁特大曲。
  很快,20世纪80年代过去了,吃烤肉不用再开票,那姑娘没有了工作,又不幸离婚。之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她遇到当年向她表白过的小伙子,二人很快结婚,在街边摆一个摊位专卖烤肉。后来,就没有了他们的消息。


新疆美食——烤南瓜 摄影/叶金
其他文献
在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吉尔格朗村东北面的高山上,有大片的野果林。沿着山道一直向深山内部走,会看到一株年龄达600余岁的野苹果树。因为这片野果林和这株树的存在,纠正了一个历史误解——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现代苹果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传教士带人中国,栽培苹果是从欧洲扩散至世界各地。但事实上,位于新疆天山山脉的这一片野果林才是世界上栽培苹果的始祖,见证了苹果的西传和东送。  一月的一天,老夏带着他的手工
期刊
秋,总是从山里的草原开始,慢慢地向山下走来的。  秋天的牧场和夏天相比,各有千秋。秋季的牧场,失去了夏天青青的绿草缤纷的鲜花的装饰,深深浅浅的黄色成为了主色调,一望无际的草原换上了肃穆的秋装。  随着秋的到来,草原上的草也变得越来越少,仅仅能覆盖着地皮。牛羊用舌头似乎已经卷不起要吃的草,只能吃力地用门牙在地皮上硬啃着干草茬子,几乎连草的根都快拔出来了。秋把草折腾得苦不堪言,怪不得诗人说“北风卷地百
期刊
北疆的冬天是漫长的,等待白桦林的是那份超然的宁静。走在一条铺满白雪的弯曲小道上,雪是前几天下的,雪后没有人来过,因为雪地上丝毫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像是一条洁白的哈达向着巍峨的天山山脉飘去。路旁的几只麻雀,在一个没有被雪覆盖的角落,叽叽喳喳地寻找着食物,像是在责怪这雪下得不是时候,害得它们忍饥挨饿。徜徉在白桦林中,林间只能听见我清脆悦耳的脚步声,咯吱咯吱的,一声接着一声落在了心底,快要把心融化掉了。 
期刊
骄阳还炙烤着大地,风中不经意透出了薄凉,那一刻,阿勒泰的秋天就迫不及待地来了。  女人们对夏天是恋恋不舍的,因为美丽的薄纱裙还没有来得及一件件亮相,就不得不压回箱底。可是,秋天的到来也并不让她们气恼,飞扬的风衣和丝巾一样会打扮出女人的妖娆美丽。她们只会笑着说:“刚买的无袖裙,才穿了一回,咋就到秋天了呢?”  是啊,阿勒泰的秋天就是这么率性,说来就来,像极了高天的流云,或者山里的阵雨,爽快豁达,不像
期刊
当透着凉意的风吹落树梢上的第一片叶子时,那拉提草原的秋天就来了。  这个依天山而生,靠伊犁河谷而生的地方,凭借山与水的眷顾,总是最先收到季节更迭的通风报信。若是在别的季节,倒也没什么。比如春天,即便前后脚的收到春天翩翩而来的讯息,也占不到太多便宜,反正随后所有的地方都会绿茵满地。可秋天不一样,早一点瞅见秋天莞尔一笑的模样,就可以早点调试好色彩,让漫山的树,流淌的河,晕染上强烈层次感的笔墨。  就是
期刊
羊肉汤揪片子是源自西北的一道美食,朴实无华到寻常巷陌都很常见,仿若洗尽铅华安心归于民间。  民间对于理想化的老婆的描述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实际上,这道最接地气的美食恰恰就是这种极致老婆的定位,它是将庙堂与巷陌结合的最完美的一道食物,即便就是在豪华的星级大饭店,一群食客酒酣之后总是将羊肉汤揪片子唤将上来,一群人不顾形象,不顾汤面的滚热,稀里哗啦将各自碗中的面片和汤灌到肚中,这下全部掩盖了翻腾
期刊
特克斯是这样一座玄机之城。传说,特克斯八卦城是由南宋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设置。整座城,呈放射状圆形,街道布局如迷宫,可迷宫里却路路相通。多年后,有关部门取消红绿灯,八卦城成为一座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却街街相连。  离街上的八卦故事  6月的特克斯县,阳光很暖,洒在离街斑驳的店铺门牌上,有了岁月的痕迹。  这让初来特克斯的我们,感到很疑惑。来之前听说,离街于2016年6月开街迎客。为什么一条年轻的
期刊
8月4日,“鑫控集团·2017新疆塔城乌苏啤酒节”在乌苏啤酒的故乡新疆乌苏市隆重举行。  今年是新疆塔城乌苏啤酒节举办十周年。2017新疆塔城乌苏啤酒节活动主题为“啤酒之都·幸福乌苏”,宣传口号为“十年荣耀·全民共享”,共有节庆活动70项,分为主体活动、民俗文化、体育竞技、旅游休闲、商贸洽谈等6大类,目前已开展40项,其余活动正在陆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乌苏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期刊
民以食为天,这是颠仆不破的真理。  中国人最讲究吃,走进一座城市看它繁荣不繁荣,景气不景气,只需观察餐饮业便可管窥一二。  新疆大地极具包容性,随便哪座城市,走到大街上一网撒下去,捞上来的人口音五花八门、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哪儿都有,饮食也是川鲁粤、闽浙湘要什么有什么。库尔勒这座新疆南部最大的城市,人口不过百万,上至五星级酒店下到街边小吃摊,少说也有万余家。供求的需要,使得库尔勒的餐饮业兴旺不衰。想
期刊
金华带我去找帕它尔·吾甫尔的烤全羊时,进错了院子,院子里出来的是帕它尔·吾甫尔的弟弟,而帕它尔·吾甫尔则是斜对门的一家。  其实这也难怪,吐鲁番市高昌区的幸福路基本上成了烤全羊一条街。虽然这里被称之为“路”,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条弯曲而狭窄的小巷,两侧的好几家房屋前都高立着巨大的烤全羊招牌,一家家的院门里也堆积着色彩鲜艳的烤全羊包装盒。在这条路上,除了帕它尔·吾甫尔和他两个弟弟都在经营着烤全羊店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