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流行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dfd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音乐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产物。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现代,音乐也逐渐成为“快餐文化”的一种,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对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反思。文章将试从音乐价值的角度,探讨二者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经典音乐;流行音乐;音乐价值;审美价值
  一、经典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这里我们暂且把“经典音乐”定义为“高雅音乐”、“古典音乐”或者“严肃音乐”等等对欣赏者文化水平或艺术修养要求较高的音乐作品。它的价值显而易见。因为它们沉淀了历史,是各个时代的符号,它们身上附有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民族价值包括宗教价值都是当今流行音乐不可比拟的。以最典型的西方古典音乐为例,从宗教音乐时期到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再到浪漫主义时期,从浪漫主义后期到民族乐派再到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这些都属于广义上的“古典音乐”。直到现在依然不断地在被上演,用音像书籍等各种形式出版,有着相当一部分的人群热爱它、拥护它,正是因为每一个作曲家、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刻有时代的烙印,象征着人类不断创新突破,以此来推动历史的发展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明遗产,是必须继承和发展的。这正是古典音乐对于社会、对于人类所存在的意义。
  音乐的审美价值是指音乐作品满足其欣赏者审美需要的属性。音乐艺术在审美形态上的特殊性首先是通过声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而作曲家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安排出具有审美价值的音响结构。西方古典音乐具有的规则性、平衡性的形式美感,是它保持着持久魅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它的审美价值所在。音乐也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功能也主要体现为情感的熏陶和激发。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作用于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是更内在的、更深入人的。如在贝多芬《欢乐颂》里可以感受到心灵圣洁的光辉;在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里感受到生命与自然的美好;在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感受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等等。正因为作曲家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作品里,与欣赏者们产生了共鸣,这些音乐作品才得以广为流传,承袭至今。
  所谓“曲高和寡”,正是审美需求没有得以满足的体现。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微音分音乐、噪音音乐、先锋派音乐等之所以没有成为主流音乐,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符合大众的听觉审美,只作为个别的、少数的作曲家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以其新颖、特别、怪诞等特点的特殊现象存在于那个时代,却不能成为“经典音乐”。
  二、流行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流行音乐是属于一种对广泛听众极具吸引力的音乐,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被广泛传唱或欣赏。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如果放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更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那么,音乐既然被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但是特殊的是,它的市场主体是人民大众,也就是说,大众的审美需求即是商机,音乐的审美价值和音乐的社会存在价值合而为一即是流行音乐的价值属性。
  流行音乐同样具有着时代性,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的红色歌曲,70年代的邓丽君,80至90年代的港台音乐再到现在越来越国际化、多元化,没有明显界定划分的流行音乐,这些如同古典音乐一样已然成为时代的标志,这些音乐同样也象征着社会在进步和发展,人的思想在不断地解放和变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能动地反映与影响社会生活,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在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由于流行音乐合乎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迎合大众口味的特点,促使了流行音乐自身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流行音乐中的审美价值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流行音乐的旋律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轻松,歌词通俗易懂,内容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一首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不仅体现着专业的作曲配器技法、独立的良好的创作能力、真挚动人的情感描绘,还传达着一定的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红旗飘飘》《大中国》中的爱国情怀;《故乡的云》《绿叶对根的情意》中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怀念之情;《爱拼才会赢》传达的雄心壮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等等,这些也都具有音乐的教化作用,并且其影响力比古典音乐来的更为直接、更加深远。再说到颇为争议的周杰伦,批判派常常聚焦在他的音乐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殊不知,撇开家长、学校和社会在教育上的失职,他的音乐并没有给社会造成危害。相反,他的很多中国风的歌曲,如《东风破》《青花瓷》《兰亭序》《千里之外》等,不仅有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有着传统民族音乐的清新和流畅,也有着朦胧缠绵的文学意象和浪漫雅致的戏剧效果。
  流行音乐更是当今多元文化的象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高科技媒介越来越丰富发达的条件下,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商品,其“多细胞体”的属性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形成多元文化的一种特型。这种多元文化特性构成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和特定发展阶段中流行音乐的文化特点。这就意味着在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流行音乐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其所处社会文化环境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特征恰恰符合了社会发展多样性的需要,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流行音乐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三、对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价值判断
  《乐记》里说到的“乐者,乐也”的中国传统的音乐即快乐的观念以及“自娱自乐”的精神,依然可以作为评判音乐价值的标准。
  每一个时代,人们对音乐的审美与需求以及用来表现的手段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还原贝多芬1807年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也不可能还原1893年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即使所有的乐谱、乐器配置一样,也不可能奏出和当时一样的音乐。它一定是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演奏家们进行二度创作的音乐作品,这样的音乐作品只能反映出当下的音乐水平状态和演奏家个人主观的因素。古典音乐的精华需要后代人的呵护和继承,在这个继承里,一定是有变化发展的,不能一味地追求还原古典。古典音乐的继承不应该被某种特定的框架所桎梏,而是应该在以愉悦身心的条件下被普通大众所接受。音乐作品是以人的需求、时代的需求而存在,而具有意义与价值的,背逆这一大前提,一切音乐的存在以及审美价值都是虚伪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地在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多,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也越来越直接和明显。流行音乐的娱乐性、通俗性作为一种表达语言应运而生,是当代人们的情感需求。人们在听流行音乐的时候,可以从鲜明的节奏感里获得放松,从优美的旋律里得到舒缓,从歌词的情景里获得情感共鸣,这些简单易得的快乐,不正是“乐者,乐也”的精神所在吗?
  我们身处在当下的时代中,不仅要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更要具有放眼未来的前瞻性。音乐作为人类的一个产物,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应该比任何一个学科都具有包容性。从人类精神最本质的原则出发,音乐就应该服从于人类的精神需求。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什么类型的音乐可以满足自己愉悦的需求,就去听什么样的音乐。音乐是自由的,是没有国界、不分语言的,正因为每个人需求的不同,才造就了当今音乐的繁荣发展。
  四、结语
  然而,在现在商业操作手法不规范的市场条件之下,过度的包装、过度的视觉攻势、过度的娱乐绯闻影响,导致了流行音乐走向一个恶性循环的环境中。没有音乐性、音乐制作水准降低、人们的视觉听觉审美疲劳等,都是流行音乐发展堪忧的问题。
  在以学院派为代表的、以承袭古典音乐为主的音乐专业创作中,也存在“曲高和寡”的现象。作品的理性创作手法远远高过人们对作品的感性认识,那些和弦、那些旋律跨越了听者对音的基本认知程度。这种反人类听觉审美的音乐作品与人们传统的听觉审美观念产生的冲突,让音乐失去了愉悦的功能,反之带来的是烦躁、不安、焦虑等情绪,这只会让更多的人们对所谓的古典音乐望而生畏。
  毕竟,音乐是最直观的感性体验。无论是在理性构架的创作手法里,还是在理性的商业运作手法里,仅仅赖以这些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服务于人类的音乐的。只有本着音乐最本质的态度,创作出发自内心真情实感的音乐,在完善商业市场机制的条件下流传、推广、继承,才能使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共同繁荣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开阔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改革空间,初中音乐教学也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对教学视角、教学重心、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这四大环节的转变及完善,初中音乐教学成效发生质的飞跃。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成效;教学改革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如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就得到了认可及广泛应用。然而,初中音乐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也缺乏选择性和综合性,常以书本知识为中
期刊
[摘要]在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应该认识和了解的音乐知识教授给学生,还应该在音乐氛围中传递美,在提高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程;传递美  一、中学音乐课中“传递美”的含义  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为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学生也无法在枯燥的教学氛围中产生了解音乐和学习音
期刊
[摘要]曾观学过某位音乐教师的一堂音乐展示课,这位教师不仅歌唱得很好、舞跳得很好,而且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环节,使得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此,该堂课展示很精彩、很成功,参加观摩的教师们对此评价也甚高。为什么大家对这位教师的评价那么高呢?感觉她做到了提高学生音乐记忆能力的要求。她用优美的舞姿让学生们久久不会忘怀,学生们一回想这首歌,就会想起这位教师的舞蹈。学生们不会走神,因为优美的舞蹈,是很吸引人的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课程的开设也是高中音乐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高中生人格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行榜样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掘榜样的力量,完成高中生由成才到成人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榜样教育;教学观;教学实践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榜样教育  (一)榜样教育的概念  榜样教育就是指借助于文学、影视以及现实生
期刊
[摘要]2007年,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话剧队创作演出的话剧《天籁》,一经公演就引起强烈反响,一时之间,红色话剧奏响“天籁”之音。获得观众的肯定和好口碑之余,这部作品的荣誉也纷至沓来,荣获国家文化部“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红色精神无疑是这部作品最动人之处,而这部话剧表现艺术上的独特魅力也十分值得思考。  [关键词]天籁;话剧;文艺;音乐视角  话剧是一种以对
期刊
[摘要]科学的进步发展,知识与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如果一成不变、吃老本,势必被社会淘汰。因此,系统有效的教师培训,能让老师们开阔视野,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使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文章以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参加省中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的培训为基础,浅谈了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教师;培训;教学转变;专业发展  一、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张华专家讲座提到:为什么我们的
期刊
[摘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们毕业后,在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中进行的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教学活动便是自弹自唱。在对幼儿教师的各项技能考评,自弹自唱能力是被考核技能之一。目前,全国以及云南省对音乐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以丽江师专为例,首先简单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培养学生自弹自唱能力所具有的价值及意义,最后结
期刊
[摘要]行进管乐艺术传入我国已近20余年,但就整体水平而言,与日本的行进管乐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日本的行进管乐发展速度之快,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政府支持、国民认可。文章凭着近几年对行进管乐理论和技术教学研究,针对日本行进管乐发展与我国行进管乐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行进管乐艺术;中日对比;现代管乐  行进管乐是传统管乐的延续和发展,是现代管乐的一种发展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逐
期刊
[摘要]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音准;节奏  一、前言  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两岁的幼儿至成年人,都可以透过歌唱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不仅人人能开口歌,更重要一点是它使每一个人懂得欣赏音乐,将喜好音乐的渴望注入他们的生命中,
期刊
[摘要]近年来,艺术市场快速发展,并上升到一个高度繁荣的阶段,新的艺术形式、艺术事物井喷泉涌、层出不穷,艺术市场的种种变化向艺术家及艺术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将介绍艺术市场的特点,并以齐白石先生自我经营策略为例,提出艺术家要通过加强自我经营管理以适应艺术市场的观点。我们只有了解并适应艺术市场这一载体,才能顺利推广作品,成功表达艺术主张。  [关键词]艺术市场;艺术家;经营管理  随着我国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