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慢板乐章的新释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_save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浪漫派作曲家肖邦(Frederic Chopin)是19世纪以来世界钢琴音乐发展史上耀眼的明星之一,被授以“钢琴诗人”的美誉。其一生的音乐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810至1830年第一阶段,和1830至他辞世的1849年的第二阶段。而在1829年至1830年的第一阶段中,肖邦创作完成了两首钢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协奏曲》和《e小调钢琴协奏曲》,也正是这两首协奏曲的创作和在音乐会上的演奏,将肖邦一生的音乐活动,划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f小调钢琴协奏曲》和《e小调钢琴协奏曲》虽然是肖邦早期的钢琴作品,还处于其创作的雏形,但是,其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手法,以及初现的浪漫主义风格,为之后肖邦钢琴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两首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更具有一种联结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肖邦早期风格与成熟风格的纽带性质。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采用的是小广板(Larghetto),从结构上看,属于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复三部曲式。肖邦在这个乐章中表达了他对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同学康斯坦汀的爱慕之情。《e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为变奏曲式,浪漫曲(Romance),速度为小广板(Larghetto)。体裁上属于接近于夜曲的作品,着重于描写安静的背景下内心细微情感的“独白”。本文即以迈尔音乐风格理论的视角,对《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予以新的解读与诠释。
  
  一、以迈尔风格理论中“复现”、“约定性”、“选择”对两首慢板乐章的诠释
  
  肖邦的个人创作风格,在青年时期已稍具雏形。尤其是主题陈述和材料展开时大量即兴式乐句的运用,音高材料与和声材料独具匠心的精雕细琢,更是他一生创作始终保持的艺术特点。关于这一点,诸多学术文论均已进行了大量细致的音乐分析和技术分析。但是,本体的分析并不能代替对音乐内涵的深层思索,更不会等同于上乘的演奏。这之间究竟还潜藏着怎样的艺术秘密?还需要我们做怎样的考察与思索?有的音乐家认为:“钢琴家对音乐的追求应来源于对谱面本身的关注,而不是凭空任由热情肆意汪洋。这不仅是对作曲家的尊重,更是一次完整演奏的基石。……越是伟大的艺术作品则其结构越多维,其意蕴越多层,其韵味愈醇厚。”①在迈尔看来,所谓音乐风格应当是“或多或少复杂的声音关系的体系,这种体系被一群人所共同理解和运用。……任何声音或声音组合的同时发生或连续发生,将或多或少取决于这个体系的结构,以及声音所由发生的上下文。”②从中可以发现,在迈尔观念中,风格既包括声音形式体系本身,也包括孕育产生这种声音体系的文化背景(context)。这样说来,风格就并不等同于形式本体,也不等于宽泛的文化背景,而是这两者共同组成的复杂结构体。音乐具体的音响语汇,其含义一方面在于这一语汇与其他语汇在声音符号上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则在于声音符号与特定社会时空环境中其他文化符号的共生关系。
  一个有经验的听众能够在他所面对的音响客体中迅速指认出他所熟悉的声音材料特点,如音高、和声、节奏、织体等等。但有时候,同样的声音材料可能出现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当中,我们又是如何辨认出他是这个而不是那个作曲家的作品呢?这时,基于音响材料层面的文化符号关系的重要性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所以,在迈尔的风格理论中,他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更加抽象深刻的界定:“无论是人类行为,或是人类行为之下所制作的产品——工具、武器或艺术制品,其风格都是结构式样的复现,它产生于在某一约定性集合内部所做出的一系列选择。”“复现”、“约定性”和“选择”正是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它们在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中有鲜明的体现。
  1.复现:是指来自于作曲家对既往创作方式的充分掌握和再现。熟悉肖邦青少年时代成长历史的人们应当记得,肖邦在6岁时曾受教于捷克小提琴家芮尼,作为肖邦的家庭教师,他专门指导肖邦学习作曲和和声。在学习过程中,约翰
其他文献
各种艺术作品,均反映社会及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音乐也包括在内。由于社会改革给人们生活和思想带来的变化,必然要求并导致艺术作品的多样化,民族器乐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风格——指的是一首作品的特点,在民族音乐作品中,它体现在作曲技法、演出形式、乐器使用、乐队编制等方面。  每个作曲家,在创作中都希望要不断创新,不重复自己或盲目模仿别人。  当今的民族器乐创作,由于许多专业作曲家的
引言  经过近两年的调研、论证与筹备,由上海音乐学院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联合承办,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管弦系、音乐学系、作曲系、院志编委会办公室等协办,作为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度重大项目,并获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项目、上海高校创新团队(第一期)项目以及“华人作曲家手稿典藏与研究”项目等资助的“纪念谭小麟先生百年诞辰系列学术活动:手稿展、音乐会与研讨会”
2008年6月26~28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音乐评论学术研讨会”在浙中名城金华市召开。这次研讨会聚集了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四川等地音乐院校,以及《人民音乐》、《音乐研究》、《音乐周报》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研究生,约计60令人,收到论文60余篇。会议紧紧围绕着音乐评论的社会责任与学术使命、学科建设与队伍发展、音乐评论的方法与标准等问题
毛宇龙,上海音乐学院首位笛子表演艺术硕士,也是唯一经过上音附小、附中、本科及硕士研究生近二十余年全面培养的优秀人才。2008年6月30日晚,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毛宇龙独奏音乐会暨硕士学位音乐会《听风》”的展演,让观众确感不虚此行!大师陆春龄、校长杨立青、导师詹永明教授等嘉宾亲临现场!  群策群力打造的音乐会精选了笛子演奏、创作中的传统经典及现代优秀作品,上半场五首传统民族器乐代表作品为《今昔
唐代的乐舞以其恢宏的场面、广纳诸乐的艺术手法存留于典籍之中,令千百年来的音乐家为之动容,并试图仿制。但是,至“安史之乱”后,正史资料中鲜见有唐代大曲的详细记述。但虔诚的日本遣唐使带走了唐燕乐大曲的曲谱,虽然这些残缺的器乐独奏乐谱并非当时的宫廷燕乐大曲,更不能盖全唐大曲的音貌,但却为后人仿制唐代乐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音乐信息。盛演25年的《仿唐乐舞》在古城西安依然火爆,《文成公主》、《唐长安乐舞》、《
2007年5月首度“《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作品音乐会”(以下简称《曲库》)演出及总谱出版、学术研讨系列活动举办,在音乐界甚至相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可谓一时间好评如潮。但在活动结束之后人们更加关心的是这项文化“大手笔”能否持续举办下去。在众人的守望与期盼之中,第二届的“《曲库》作品音乐会”及总谱的出版、研讨活动终于在2008年严冬的北京隆重而火热地登场了。  本届系列活动的先期基础和重
源澧舅舅的一生,是可歌可颂、可歌可泣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怀念、追思、感叹和敬仰,他治学的严谨和勤奋,做事的认真和一丝不苟,为人的谦和及平易近人,生活上的简朴等等,处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乐以发和”的伟大事业中,学生遍及世界各地,他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中央音乐学院为他铸塑像,树碑立传,功劳之显著,受人之爱戴,由此可见一斑。  我自幼以
初看四川人艺出品的音乐剧《未来组合》(李亭编剧,李海鹰作曲,熊源伟导演)是在我大学即将毕业的1999年;2002年,又在哈尔滨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中第二次欣赏该剧。两次观剧都对剧中洋溢着的人性关爱、成长烦恼及其充满青春时尚气息的舞台演绎印象良好,至今还能依稀记得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主题歌《星星》。今年八月的一天,又在电视新闻中见到《未来组合2008》在北京上演的消息,即刻引发我的兴趣和好奇——这个姊
维松师在中央、中国两院从事中国戏曲音乐教学、研究已超过半个世纪。五十余载间,他只教一门课——中国戏曲音乐;他也只专注于一门学问——与中国戏曲音乐相关的音乐学理论。这样的生命选择,对于受业者言,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他们所获者,是董师毕生专一积累的真传;对于他个人言,是一种不改初衷、乐此不疲的执着;对于学界而言,则我们有了一位学养深厚而又专精于戏曲音乐的头牌专家。由此,在他的身上,个人、社会、历史、
2007年3月1日,作曲家唐建平教授创作的马头琴协奏曲——《源》首演于日本东京纪尾井音乐厅,获得成功。此曲是由日本音乐集团专为其年度巡演音乐会而委约创作的,至今,该作品已先后于日本、韩国及我国澳门、台湾公演,场次达17次之多。其协奏乐队版本就有日本邦乐乐队、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三个版本,成为近两年来上演率极高的一部成熟力作。特别是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韩国总统就职庆典”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