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的眼光关注报道农民工群体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zh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前,在中央政策的感召下,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顿时民工潮涌,席卷神州。有关专家指出,“民工潮”持续20多年来,这一特殊群体的总数已经超过1.2亿人,且数量还在增长,其流动的范围也在继续扩大。
  20多年间,各类媒体以不同的视角,一直持续不断地关注和报道这一庞大的群体。《安徽经济报》作为一家省级财经类报纸,也一直将农民工群体作为报纸的关注和报道重点。在我们关注性报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20年间农民工群体已经悄然“更新换代”,第二代农民工已经以全新的面貌走到历史的前沿。人们发现,肩扛蛇皮袋在城市里东张西望、土里土气的老一代农民工已经被衣着入时、青春洋溢的新一代农民工所取代。变化不仅来自外表,也来自于其内心世界观、价值观的深刻变化。
  《安徽经济报》在关注性地报道农民工群体的过程中,曾长期跟踪报道我省阜南县一位陈姓农民工,夫妻俩长期在上海打工,因为夫妻双方都没有多少文化,老陈在建筑工地做搬运工(随着年岁渐大,现在建筑工地夜间安全值班),妻子在社区做保洁工,两个人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收入在2000元上下,虽然挣的不多,比在老家种地的收入已经高出了不少。他们唯一的儿子小陈从老家初中毕业后也来到了城里和父母一起打工,现在在一家超市做水产品装卸工。
  在对这两代农民工的跟踪采访中,记者对一次与小陈的谈话印象深刻。小陈说,“从我来到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决心,这辈子不再回到农村去当农民。”
  我们在长期关注性的报道中,曾就第二代农民工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理解新的变化、新的企盼,以及整个社会如何重新认识新一代农民工等问题采访过“三农”专家。专家认为,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开始外出的第一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除了年轻之外,往往还具有以下群体性特征: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大都具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有些仍在坚持学习,争取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二是绝大多数没有或者较少家庭负担;三是基本没有务农的经验,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务工的,连基本的农业常识都缺乏;四是从动机上看,他们基本上不是为生存而外出务工,更多地将进城务工作为改变生活的方式和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五是他们不但希望在城市里挣钱,更希望在城市里扎根,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去。
  《安徽经济报》在关注和报道农民工群体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报道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切:第一代农民工群体,大多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都比较重,再加上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技能,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中的“过客”,他们的归宿仍然是农村。第二代农民工基本上都是学校走出来的,比起他们的父辈,家庭条件也好了很多,很多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在这种背景下,第二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的能力不如第一代,但他们普遍求知欲较强,希望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主要是学习一些技能,能够获得在城市里生存下去的本领。进城务工的经历更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他们才会发出“再也不回农村务农”的心声。但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普遍存在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无形的门槛也在不断地撞击着他们的希望。比起第一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成了既融不进城市也回不了乡下的城市“边缘人”。
  随着我们对农民工群体关注性报道的不断深入,我们注意到:当前社会上对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关注缺乏与时俱进的眼光。仅仅将农民工视作同质群体已经远远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第二代农民工则更接近于市民。如果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不能顺利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城乡的社会稳定。
  作为长期关注报道农民工群体的一家媒体,在关注报道的同时,必须自觉地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我们认为:由于社会长期对农民工关注不够,特别是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关注不够,使得他们不能充分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当前对农民工群体关心和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重理念、轻措施。虽然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公平、共享的理念,但具体措施仍然将农民工排除在城市之外;二是重机构轻功能。管理农民工的机构多,但职责不明,出现了“谁都管,最终谁都不管”的现象;三是重短期轻长效。由于不能系统而全面地看待农民工问题,所以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作为长期关注报道农民工群体的媒体,在长期的新闻报道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发现把握好农民工群体的巨大变化,不断地调整报道视角,并有责任通过新闻报道,将这一群体的新变化、新问题、新需求展现给社会。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社会共同关注。当前,应切实地加大维权力度,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尽快建立、强制推行适合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劳动合同制度;还要创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适合农民工短期、流动的工作特点。各级政府在出台就业、培训、教育、劳保、社保等诸多民生政策时,也应将农民工纳入统筹考虑的范围。并逐步淡化城乡户籍制度,从根本上解除对农民工的束缚。只有这样,人口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方能有序、稳定、和谐地向前推进。■
  (作者单位:安徽经济报社)
其他文献
5月26日,作为随团记者,我随团省委组织的安徽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奔赴四川绵竹。在8天的时间里,我随同服务队先后深入重灾区绵竹的汉旺、广济,清平等乡镇和卧云、南岳、新和等村庄。
所谓大众期刊,是指目前十分流行的综合类文化生活期刊,或者一些由传统文学期刊向通俗文学变型而来。内容方面,或者满足读者猎奇欲望,或者给读者以感情诉求,或者给读者一些知识补充,或者给读者学习生活以指导,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大众期刊普遍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入,整个文化界异常活跃,如文学批评界如火如荼地介绍过近百年来流行于欧美的各种文学理论批评流派;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
“我们将使我们的客户更加成功”。这些内外圆磨床专业制造商仰仗其生产灵活性以及对于创新的不断追求做到了这一点。STUDER、SCHAUDT和NMIKROSA凭借其产品在全球行业中处于
企业需要寻找创新与交流平台来强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让企业责任理念落实为具体行动,真正协同促进社会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现结合“三严三实”的学习体会,摭谈企业如何面向校企合作需求履行社会责任抓好观念转变。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  国际社会责任组织发布的“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已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之一。而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则通常包含8个方面:①诚
《天下》,读者的天下。自2000年《天下》创刊以来,以“关注国事、家事、天下事,聚焦热点、难点、困惑点”为主旨,撷英集粹,颇受读者青睐。省新闻出版局2004年报刊动态第二期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一周一期的《天下》,熔政治、经济、文化、民俗轶闻趣事于一炉,虽纯属文摘,但选编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兼备,又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天下》的成功,作为主编者,我们认为得益于准确的定位和特色专版的精心打造。
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打造辅政而亲民的时政新闻节目,打造有吸引力有观众有市场的时政新闻节目,使之卸下冰冷生硬、干瘪空洞的面罩,散发光度和热气,呈现
在工作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做一个好人,也致力于把事做好。结果发现,原来做事与做人是个永不平衡的天平。又想做好事,又想做好人只是我们的一相情愿罢了。在做人和做事方面你是如何
在全国纸质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新闻同质化已经成为困扰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特别是对地方都市报而言,由于新闻来源单一等原因,日趋严峻的新闻同质化不仅暴露出报纸自身特色的缺乏,更降低了报纸的影响力,甚至为其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作为地方都市报的一名一线记者,数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经历,使得笔者对此的体会尤为深切。在此,特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新闻同质化的一项小型调查: 
本刊讯 近日,由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动力”)研发的“天然气输送用燃驱管线压缩机组研制开发”项目进行了国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会议。专家鉴定组一致认为:该机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其中压缩机效率、调节范圍、防喘裕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成果是陕鼓动力承接的“靖边至西安天然气输气管道三线系统工程(二期)燃气轮机驱动离心压缩机组项目,是“气化陕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读者评报在业内不算是新鲜事,但长年坚持让读者对每一期、每一版、每一篇稿件进行评判,读者评报“常态化”,这在目前国内可能还是少见的。《安徽日报农村版》自从2005年下半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