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8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两步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1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PTCSL组(n=60)及手术组(n=58),术后两组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0.5~3年.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肝功能及炎性指标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胆漏、急性胆管炎、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石清除率及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段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PTCSL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少于手术组(P值均<0.05).术后第1天,PTCSL组及手术组患者ALT水平均低于术前(P值均<0.05),AST水平低于术前(P值均<0.05),WBC水平高于术前(P值均<0.05);PTCSL组患者术后第1天ALT、AST、WBC水平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P值均<0.05).PTCSL组在术后胆漏(5.0%vs 17.2%)、急性胆管炎(3.3%vs 13.8%)、伤口感染(1.7%vs 10.3%)、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7%vs 12.1%)均低于外科手术组(P值均<0.05).PTCSL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外科手术组(58.3%vs 37.9%),PTCSL组远期结石复发率(10.0%vs 20.7%)低于手术组(P值均<0.05).PTCSL组术后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手术组(P值均<0.05).结论 针对复杂肝胆管结石,两步法PTCSL可有效清除结石,术后康复快,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生活质量高,是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Cre/LoxP策略构建稳定的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给予TM6SF2肝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喂养16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质量等一般情况,空腹血糖、胰岛素等糖代谢相关指标,以及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等脂代谢相关的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 在高脂饮食条件下,TM6SF2肝细
目的 通过分析两型肝包虫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PHC)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肝包虫病PH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并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263例两型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63例患者中PHC组93例,对照组170例.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最大的亚族,参与机体胚胎发育、血管生成、轴突导向等生理过程.近来有研究显示,Eph受体过量表达于肝纤维化及肝癌组织中,并在肝癌的生长、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Eph受体在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提示Eph受体可能是肝纤维化、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
由于肠肝循环以及免疫细胞募集、再循环特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肠道免疫系统相互影响.肠道免疫失衡促进NAFLD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而NAFLD能够引起肝脏及肠道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紊乱.主要阐述NAFLD对肠道免疫细胞的影响,简述以肠道免疫细胞为靶点的NAFLD治疗新手段,以期对NAFLD发病及治疗提供新认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日益增高.饮食被认为是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肠道和肝脏通过门静脉联系密切,因此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可能影响肝功能,促进炎症,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变性,从而引起NAFLD.将重点讨论饮食、肠道菌群和肝脏之间的关系,以及该轴如何促进NAFLD的进展,并总结由于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潜在机制改变及相关治疗.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被定义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导致肝窦压力升高,进行性肝细胞缺氧坏死、肝小叶纤维化最终造成肝硬化.因此,通过恢复肝静脉血流或建立门体分流等治疗手段,肝功能会有所改善.
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胆道肿瘤,外科手术仍是目前唯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缘的性质是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治性切除可使患者获得极大的生存获益.肝门部胆管癌环周切缘的评估,有助于更精准地判断切缘性质和预测患者预后.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缘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68例,均于电切手术后接受膀胱灌注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随访2年,比较2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1年后,2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细胞角蛋白19(CK1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
目的 观察苍术酮对肝癌HepG2细胞活性、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苍术酮低、中、高剂量组(5、10、20μmol/L),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SO.MM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苍术酮处理后HepG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HepG2细胞内ROS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苍术酮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
慢性肝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长期预后较差.Y-box结合蛋白1系一种多功能蛋白,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总结了Y-box结合蛋白1在肝纤维化、肝细胞癌(增殖、凋亡、转移、疾病预后和耐药)及肝功能衰竭等慢性肝病中发挥的作用,为慢性肝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