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教师既要站在教者的立场上关照学生,又要站在学者的立场上反思自己;既要站在教材编者的立场上组织教学,又要站在教练的立场上训练学生,还要站在教学评价参与者的立场上评判自己。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关注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发展,要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发展目标。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的过程。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这就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设计,并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所以我们关注教学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学的设计,备课时要考虑不同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便得以体现。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数学新课程强调主动参与、体验性学习,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数学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学习环境。
  
  三、創设情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师要结合各节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景,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景。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力争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分期付款等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及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这在近几年的考试中都很抢眼。
  
  四、尊重差异,实施合作学习
  
  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作为引导者,数学教师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坚信每个学生都要有学习的潜力。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独立思考,按各组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发挥人多的优势,相互学习,小组间的交流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明自己的思想,并与别人相比较,倾听别人的声音,感受别人的心情,同时能建立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的个人友谊。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具有这种积极的心理,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扩大了知识的应用范围。
  
  五、进行学习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标中明确提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过去,数学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同时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做到及时反馈、激励肯定。对学生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基础作出不同的评价,尽量让学生形成自我实践和反思的能力;要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强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个性心理品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上,从而有效促使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让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创新素养与健康心理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包韬略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所说的“距离”是非负的,像角的概念的推广一样,在高中阶段,当引入了正角、负角和零角以后,许多有关角的问题(含运算)就显得非常简单易行了,也避免了一些较繁杂的运算。在解析几何中,沿用了平面几何中的许多概念,“距离”就是其中一个,本文试图对我们通常所说的距离加以推广,即对“有向距离”作一描述,请同仁不吝赐教。  定义1:平面内一点P(x0,y0)到一条直线l:Ax+By+c=0的有向
向量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引入新教材,为立体几何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几何问题代数化,当掌握了用向量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这套强有力的工具后,不仅会降低学习的难度,而且增强了可操作性,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丰富了思维结构,消除了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所产生的畏惧心理,有利于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牢固掌握。下面通过一些典型例题从几个方面具体探讨向量在立几问题中的作用,以感受向量几何的魅力。  一、解决平行与垂
走上讲台十几年了,回想起往日的教学,感受颇深,尤其是近五年来兼职数学教研员后,我觉得自己有独到之处,这其中,及时进行教學反思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就谈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