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催芽方法对山杜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c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杜英种子易脱水、萌发困难,严重阻碍了种群更新繁殖。基于此,以赤霉素、氯化钙、硼酸、多效唑、硫酸为催芽药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设置了18个不同药剂组分催芽处理,分析了不同催芽处理对山杜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率时间动态及幼苗高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下,山杜英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差异显著。其中,硼酸对山杜英种子发芽率影响最大,赤霉素能有效提升山杜英种子发芽势。初步认为,以50 mg/L赤霉素+1.5 g/L氯化钙+100 mg/L硼酸+1 mL/L硫酸进行山杜英种子催芽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3.7%、发芽势73.8%,种子发芽速度快且出芽整齐,苗木质量好。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Ⅰ~Ⅲ期胃癌病人癌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能够辅助临床预测癌结节发生的可视化评价工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70例Ⅰ~Ⅲ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在R软件下按照3∶1的比例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将病人分为训练集(n=654)和验证集(n=216)。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并建
为了使小组各成员各司其职,将小组成员进行详细的划分,增强学生间的沟通合作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对“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一节进行教学设计,以期学生能够达成知识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共同发展,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必备的思维品质。同时,表观遗传属于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知识,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民间优秀传统美术是宝贵的文化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将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引入中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民间优秀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创造力。该文分析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墓志和买地券虽然都是墓中常见的丧葬物品兼墓葬文书,但在内容和用途上却大相径庭,相互独立,并无混淆,前者是对墓主生平事迹的记叙,后者则是死后葬地的宗教性契约。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清光绪文蔚祖父墓志,兼有买地券的功能,颇值得注意,为研究明清江西地方史、葬俗文化、契约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佐证材料。
期刊
预应力灌注桩通过预应力筋给桩身施加预应力,能够显著提高灌注桩的上拔承载力以及抗裂性能,有效提高桩基耐久性。本文基于钻孔灌注桩的设计理念以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知识,提出预应力灌注桩的设计方法流程,并通过实际工程算例,与传统灌注桩进行了经济、受力性能等方面的比较。
刘子通是中国共产党"一大"建党时湖北最早的9名党员之一。在留学日本期间,刘子通第一批加入同盟会,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五四时期,他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对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思想的启蒙。建党时期,他通过教育实践、办报刊等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刘子通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获得了"南陈北李中刘"之"中刘"的称呼,被称为"我党早期宣传家"。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信号通路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烟台业达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Hhcy,将其分为Hhcy组(n=35)和非Hhcy组(n=45)。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
目的 在质检过程中精确快速地检测到药用空心胶囊的表面缺陷。方法 基于YOLOv5算法,针对模型网络参数量大和对长距离依赖关系的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在主干网络部分引入GhostNet模块和坐标注意力机制,使网络有效捕捉数据位置信息和通道信息的关系。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网络结构能够在参数量下降为原来的57%的前提下,对药用胶囊表面的破损、印刷错误、孔洞、划痕、凹陷等5类缺陷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
<正>“社区感”概念自1974年提出,其内涵阐释至今仍存在争议。在新媒介传播视域中,社区感的概念经历了从网络主题乐园团体到脱域、嵌域再到脱域共同体的转变,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甘斯、吉登斯和费舍尔。在概念的历史谱系中,网络社区感更多的是沿用吉登斯的分析立场,即将社区感视为脱域与嵌域的统一。在中国这样一个血缘、宗法、乡土等文化关系依然浓郁的社会环境中,线下社会圈层的建构法则依然影响到线上虚拟空间中
期刊
<正>近代以来,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大地提高,而随着人类的实践能力逐步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从敬畏自然发展到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们利用大自然中的资源来壮大发展,逐渐在毫无节制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对自然平衡造成了较大破坏。当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逐渐反噬到人类自身,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严重爆发。人类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必会自食恶果。现如今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