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学世家的现代转型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jie2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传统人文历史中,家族、世家、士族等大型血缘人群聚集的关系源远流长,这起源于农耕社会,为了争夺土地和粮食,避免战争和被掠夺,才不得不聚集起来,壮大声势.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秩序趋于稳定,这种群族关系又衍生出新的联合关系,并以此长久发展下去,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就盛极一时,不但可以推崇族内人士入朝为官,部分还可以掌兵握权,也体现出世家的中心基础,那就是以利益为宗旨的聚合性血缘组织.时至今日,世家宗族等概念仍在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城市盛行,其家族人员也仍旧围绕家族展开活动和发展.在我国的传统世家中,桐城文学世家可以说是文学家族中最负盛名的一个世家家族.相较于普通的世家,文学世家有着更浓厚的文学底蕴和文人情操,其历史进程也和普通士族截然不同.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浅谈桐城文学世家的现代转型之路—以桐城姚氏为概述中心,旨在与相关爱好者交流经验,共同探讨.
其他文献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新诗歌运动的伟大旗手.他的诗作《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首部浪漫主义诗作,开辟了现代诗坛上新诗创作之先河.其诗体、情感的大解放不仅与处在大变动、大革新的“五四”时代风气相契合,而且在艺术上具有伟大的创造性.着重从激情昂扬的诗风、形象特征几个方面概述郭沫若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历史的艺术反映.汉赋就像是反映汉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叙了大汉风貌,服饰描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汉赋服饰研究涉及的角度相当广泛,跨学科研究成为一大研究趋势,汉赋服饰描写研究经历了由综合到专门、由单一到多元的过程.
中国古典诗歌,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情感抒发的通道和情感建构的手段,关乎心灵境界与创造活力.了解古典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才能真正理解古典诗歌的音乐性,进而读懂中国古典诗歌.
严羽作为宋代诗论的引领者,其在代表性的诗论著作《沧浪诗话》中提出,“别材说”“兴趣说”“妙悟说”的诗学观念具有审美属性,以此来阐述诗歌创作中的审美体验过程,从他的诗论主张中可以看到宋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创新具有跨时代的思辨性.
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爱国词人,阅读其词,六百多首词中有近二十首词中包含着“剑”意象.从稼轩词中“剑”的意象出发,从实指虚指、性格以及思想中的爱国与矛盾等方面,梳理剑对辛老的独特意义.
主要以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和郑愁予的《错误》为研究对象,从押韵情况、书面排列形式、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的一致性、修辞文本的类型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探究,发现《乡愁四韵》押的是洪亮级的辙,短句多,语义上具有一致性,多使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属于明快刚健风格;《错误》押的是柔和级的辙,中长句较多,在语义上具有不一致性,多使用比喻和反复等修辞,属于含蓄柔婉风格.
民间文学与现代文学相比较,在传承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改变,也容易融入新的创造,这也导致最原始的民间文学存在较大的变异性.民间文学作为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文化传播和传承过程中的知识支撑.通过分析民间文学传承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提出了几点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的具体措施.
郑板桥青年、中年至晚年的人生经历中均有着不同的处世风格,这种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有所体现.同时,郑板桥非常推崇儒家思想,极力主张个性解放,晚年践行“难得糊涂”的处世方式.尽管被人称为不被理解的“怪”,但从他的诗词书画中可以管窥他的伦理思想,探析他的人生哲学,那些“怪”也就不无道理了.
《红楼梦》中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指出了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与现实世事之间的紧密关系,现实世事不仅是诗歌表达的主要对象,也是诗人传递思想、展现修为、抒发情感的重要媒介.优秀的诗歌总是展现诗人对现实世事的洞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达观和审美.广西诗人丘文桥的诗歌便以其对世事的洞悉与静观而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风味.他的诗歌并没有刻意去营造瑰丽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却总是能够凭借诗性的语言展现出一种平和淡泊的处世姿态,在从容不迫的字里行间呈现出一种安宁与镇定的诗性魅力,令人百读不厌.
期刊
庄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成分,其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意义.而“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最为核心的寓言,最能体现庄子本人的微言大义.旨在探寻“庖丁解牛”中所涉及的审美心胸论、技道关系论以及审美境界论三方面的美学问题,找出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关系与美学意蕴,并进一步探讨“庖丁解牛”寓言与庄子美学思想的关系问题,更好地把握其中的中国艺术精神与艺术人生启示,以此缓解当下的异化危机,使人们能够在美的境界中适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