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习作命题的“支架”设置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在单元习作中增加了大量的“习作支架”。“习作支架”介入习作命题,既是对编写意图以及正确学习方法的再次强调,也提醒教师及学生多关注、多积累、多思考各种“习作支架”,从而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而言,可从文体要素、主体脉络、经验及语境、元认知监控这四个方面进行“支架”设置,解决现有习作命题中的一些问题,生成语文习作命题新样态。
  【关键词】习作命题;习作支架
  相较于人教版教材,统编教材在单元习作中增加了大量的“习作支架”。这一改变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用好支架,学生要学会使用支架。由此不难看出,将“习作支架”融入小学习作命题已经是大势所趋。下面笔者将结合相关例题,从文体要素、主体脉络、经验及语境、元认知监控这四个方面阐述小学习作命题中的“支架”设置。
  一、依据文体要素设置支架,助力习作方向
  不同文体都有各自相应的文体要素,如记叙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说明文中的“事物特点、基本结构、说明方法”。在命题时,可以依据不同的文体要素来设置相应的“习作支架”,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以《记住这一天》为例,原题干表述如下:“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可能‘这一天’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反复出现了“日子”“清晨”“日暮”“时刻”这些关于时间的提示词,但“日子”“时刻”等词语模糊、不具体,其他能对学生进行提示、启发思维的信息则寥寥无几。如果按照记叙文的文体要素进行支架设置,可以得到这样一张表格(如表1)。
  又如《介绍一种动物》这样的说明文依据文体要素,可以得到这样的表格(如表2)。
  从表1可以看出,原题干中的时间要素变成了更加具体的时间类信息,涉及节日、假期、季节和活动这四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提供了“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要素,丰富了学生的思考路径。而表2不但提供了写作内容,还从写法角度给出了提示。对题干进行这样的改动设置,能够给普通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很大的帮助,同时又会给优秀的学生留有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依据主体脉络设置支架,助力习作铺陈
  每篇文章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主体脉络。在写作之前,谋划好文章的主体脉络可让习作变得顺利。小学阶段的习作命题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设置支架。
  (一)依托心情变化规律
  小学阶段纪实性记叙文在习作命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命题时,可以根据总体的心情变化设置支架,从而提示整篇文章的主体脉络。请看下面这道题的题干。
  小小的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会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是什么事情拨动了你的心弦,在你的内心掀起波澜?请从下面的心情变化图中选择一幅,或者自己描绘心情曲线,再将自己的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本题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单一的文字表述,强调“情感”“心情”这些关键词;第二部分是四张图及相关文字表述,其中前三张图绘制了三种不同的心情曲线,同时用文字对其进行解释,第四张空白的图可由学生自主描绘心情变化。
  整个题干设计独具匠心,有诸多亮点。亮点一:提示丰富多样。将“情感”这个“不可见”的因素可视化,尤其是将心情的多重变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辅以文字,让学生既对心情变化清楚可感,又梳理了文章的主体脉络,明晰了接下来写作的核心及关键点。亮点二:限制与自由有机统一。前三张图给了学生明确的示范,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完全可以据此提示来写作;最后一张又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二)依托故事核心情节
  除了纪实性记叙文,统编教材中涉及故事编写的习作也颇多。如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编一个故事;四年级下册《故事新编》要求学生根据提示重新编写故事内容;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从提示中受到启发,编写一个神奇刺激的探险故事;等等。与此同时,相应的习作命题也频频出现。
  对学生来说,习作时最重要、最困难也最需要思考的是整个故事的情节变化,这将决定故事是否吸引读者。为此,可以在命题时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支架(如图1)。
  故事情节最基本的模式就是“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整个故事的起伏。依托这张“鱼骨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情节进行构思。这样他们能够对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有初步的设想,写作过程中还可以依据这张图进行调整,明晰自己的写作方向。
  三、依据经验及语境设置支架,助力习作生动
  (一)依托已有阅读经验
  阅读的重要性从统编教材的編排可见一斑——低段增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板块,高段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板块。其中所推荐的书籍都是一些历经考验、文质兼美、意蕴深刻,同时又贴近学生认知的佳作。这些佳作能给予学生充分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能站在新的角度对身边事、身边人、身边世界产生新的思考,获得新的感悟。这对于写作无疑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因此,在命题时,可以设置支架,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思考。请看下面这道习作题。
  每本书中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都极具个性。假如他们中的某个人来到了我们学校,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第一,上述题干引导学生对“快乐读书吧”提到的部分名著里的典型人物进行回顾,很容易就勾起学生的阅读记忆。第二,设置了一个充满想象的情境——“书中人物来到现实中的学校”,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及写作热情。第三,题干故意省略了各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需要学生主动回忆,同时在写作过程中,人物的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相应的人物形象,这间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检验。第四,将写作范围限制在“日常生活”,防止学生无度地想象。整个命题将自由与限制、阅读与写作进行了有机融合,达到了“一题多重检验”的效果。   (二)依托交际语境要素
  设置习作支架时不仅可以依托已有的阅读经验,还可以依据“交际语境要素”。“交际语境要素”这一概念来源于“交际语境写作”。“交际语境写作”的定义如下:“在某一现实的具体情境中,面对具体的或者假拟的读者,围绕一个话题,为了达到具体的目的或者意图,根据自身特定的角色身份,使用适宜身份的口吻,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活动。”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发现“交际语境要素”包含以下几项:情境、读者、话题、作者(身份)、目的、语言。
  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某题的主干如下。
  在家里,我们感觉到温馨;在学校,我们收获了知识;在公园,我们欣赏了美景;在美食街,我们品尝了美味……生活中,总有一些地方让你想念,让你向往。今天,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吧。
  题干给学生的范围很大,选择很多,但对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写,为什么目的写,要写给谁看,则毫无规定,毫无限制。面对这种题干,学生极其容易出现“套作”的情况,教师无法准确考查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
  如果依托“交际语境要素”对这个题目进行改编,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题干。
  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任务一:下周学校将迎来一批客人,请你作为解说员带领他们参观校园,介绍学校情况。任务二:校园广播室正在进行“我眼中的校园”征稿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在校园内的独特发现。
  依照“交际语境要素”对两个任务进行比较,就能够发现虽然都在“介绍校园”这样的大主题下,但是两个任务所呈现出来的相关要素差异却很大。从两个任务中提炼出“交际语境要素”,可以发现以下几组对比项:一是两个任务所创设的情境不同。任务一是“客人参观”,相对于任务二的“广播征稿”更加正式。二是作者的身份不同。任务一中,作者的身份应是一个讲解员,代表的是学校。而任务二中,作者的身份只是本校的一个普通学生,代表的是自己。三是面对的读者不同。任务一中所面对的读者是“来访的客人”,对学校完全陌生。任务二中的读者则是本校的师生,他们对学校比较了解。四是习作的目的不同。面对不同的读者,根据他们对学校实际情况的了解,目的也会有差异。在完成任务一时,应对学校进行全面的讲述,并且着重描写学校某一方面的特色。任务二中的读者对学校比较了解,所以无须对学校进行全面的介紹,而应该重点突出一般人难以发现或者容易忽略的方面进行讲述。五是文章使用的语言不同。面对外来的宾客进行讲解,所使用的语言更正式。而面对本校的师生,则语言可以随意一些,更口语化一些,让人听起来更加亲切。
  有了这两个任务,学生对于习作的思考可以更加细化,也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套作出现的可能性。
  四、依据元认知监控设置支架,助力习作修正
  元认知监控指的是人们对认识过程的自我监视、控制和调整。写作者运用元认知监控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写作情况,监测作品是否符合要求。习作中的元认知监控往往是以“评价要求”的形式呈现的。为此,可以在习作题中通过清晰的评价要求来设置支架,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有意识的调控。某题表述如下。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家里的每个亲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爸爸最爱看球,是个十足的“球迷”;妈妈喜欢读书,自称“书痴”;奶奶饭菜烧得香,大家都称她“名厨”;表弟是“小机灵”……选一位最具特点的家人写一写,这样的写作一定很有趣。请以“家有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习作要求:①根据特点给你要写的人起个新颖有趣的雅号,并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一两件事来写;③用上几种描写方式写出人物的特点;④注意写出你对他(她)的态度。
  本题的要求有四点,分别指向四个不同方面:一是“取雅号”,这是在提醒学生写作之前首先要确定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所在;二是“选择一两件事”来写,可以确定文章的选材数量;三是“用上几种描写方式”,是对写法的强调和提醒;四是“写出态度”,明确了习作要呈现出来的效果。四个要求从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生可以依托这四个要求,在写作过程中对习作进行元认知监控——“我是否已经达到了习作要求”,并由此调整或者修改文章。
  小学语文测试的定位应是一种水平性测试而非选拔性测试,其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习水平各异的学生,尤其应该考虑到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习作支架”能够适度、适量(往往针对习作中的某一方面)地给予学生不同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又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挥,符合水平性测试的特点及要求。
  此外,命题对日常的“教”与“学”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习作支架”介入习作命题,既是对编写意图以及正确学习方法的再次强调,也提醒教师及学生多关注、多积累、多思考各种“习作支架”,从而真正提升教师的习作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新其.语文命题技术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2]邓彤.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4]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郑桂华.写作教学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
  [6]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
  (浙江省玉环市龙溪中心小学   317609)
其他文献
【摘 要】统编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中编排了中国古典名著,围绕“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从易到难,由浅及深,从习得到应用,逐步引导学生走向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基于这样的编排,中国古典名著大单元的学习需“点·线·面”相融:点,聚焦要素,循阶导读习方法;线,整体观照,纵横联读提能力;面,多措并举,延伸畅读品原著。  【关键词】中国古典名著;大单元;学习策略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优
习作教学应重视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教师可从“融入情境,确定读者”“针对需求,抓住特点”“基于目标,有效修改”这三方面着手,注重创设真实而开放的任务情境,打通课堂习作与生活交际的通道,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
【摘 要】精准的课堂提问是推进精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立足学情视角,把握精准提问时机;依托教材体系,选取精准提问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活用精准提问方法”等策略,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效能,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精准教学;提问策略;学情  “提问”是课堂中一种频繁使用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提问有效地促进精准学习,是实施精准教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立足学情视角,把握精准
【摘 要】在课堂上,学生常会发出这样或那样的嘀咕。大多数教师会有意无意避免或减少这类声音。其实,嘀咕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嘀咕,倾听嘀咕,引发学生思辨,使其主动质疑探究,进而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嘀咕;教学资源;语文素养  何谓嘀咕?嘀咕就是私下里小声地说话。课堂上,教师只要稍加留意,就会经常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嘀咕。它们是来自学生心底的声音,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有
【摘 要】立足习作单元、单元习作、课后小练笔和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等表达素材,教师可构筑一个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网络,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精准提炼教学策略,精准展开习作评价,通过“长短课”推动学生在重要习作能力上实现“点”的突破、“质”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长短课;精准知识;表达课型  统编教材在编写上下足了功夫,关注习作涉及的观察、叙事、说明、想象等基本能力,制定了能力培养序列。在具体的习
编者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鉴于此,为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本刊将陆续刊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供读者参考,同时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活动目标】  1.搜集反映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资料,感受科技带给人类的变化,为习作
期刊
[教材分析]rn《珍珠鸟》的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这同时也是文章叙事的线索.正如作者所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感受在笔尖自然流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点睛之笔,简洁明了,相互呼应又发人深省,尤其值得品味学习.而课文的插图让人与鸟的相亲相爱之情跃然纸上,帮助学生品读文本,体会信赖所创造出的美好境界.
期刊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承担着对已学过的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优化的重任.教师要立足整体,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框架,设计有指向的评估体系,开展有层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增强阅读策略运用能力.
问题的提出是近二十年来国际国内诸多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围绕问题提出,对美国特拉华大学终身教授蔡金法先生进行了访谈.蔡教授对问题提出的价值、历史发展、研究进展、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实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一线教师进行相关研究时可能面临的挑战,给出了帮助教师克服这些挑战的建议.
【摘 要】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教师可尝试在单元整体视角下,采用画数学、说数学、做数学、联数学等方式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显性化,思维结果深刻化。这种探究性作业注重多感官融合,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迁移,体现问题探究空间,能让学习过程自主有效,学习结果个性多元。  【关键词】整体视角;探究性作业;思维过程  促进思维发展是数学学科的核心使命,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