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专业树木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树木学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授课学时的不断减少导致传统的树木学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为了保证树木学教学效果,在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翻转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问题解决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发展出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之运用于树木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林学专业;树木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模块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41-02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开启了高等教学的通识教育和宽口径的专业教学的学科大类招生,在大类招生形势下,林学专业增加了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导致专业基础课学时的缩减。而且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从开发林业转为保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改革传统的林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专业课程优化势不可挡,课程的教学改革必要迎头赶上,才能培养出新型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信阳农林学院林学专业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立足于地方林业特色,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地方林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在大类招生形势下,也出现专业基础课学时的缩减、教学思想守旧、教学内容陈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林学专业基础课树木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例,探索新形势下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树木学是研究关于形态、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及应用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森林生态学和林木育种学的重要基础课程[1]。新形势下的生态林业建设,需要树木学调整教学重点,把重点放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的乡土树种,以及对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高生态价值的树种;在80年代初期,树木学的授课为学年课,共156个学时,而现在的授课时间只有64学时,如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所能讲授的科属种就很少,贫乏的物种知识难以构建系统的植物分类基础[1],从而影响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可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缓解教学内容与授课学时的矛盾,调整教学重点非常有意义。
  本文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混合式教学相结合,利用网络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2],将面对面直接教学与网络交流教学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优化教学效果。
  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1.1 前期分析设计
  前期分析设计就是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设计教学过程。其关键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内容要主题突出,模块之间的相关性强,每个模块学习内容要有相应的学习资源。作为这一阶段的主体教师,在对课程整体内容把握的基础上,要明确不同模块内容的学习目标,并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全面掌控教学过程,以期达成知识掌握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模块化设计,并保持个体模块的主题突出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2]。信阳农林学院林学专业树木学课程使用教材是张志翔教授主编的《树木学》(北方本),共包括有三大知识模块,即:一是树木学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树木分类、命名、鉴定、中国森林树种资源和分区等,实践技能有检索表的编制和树种物候期的观测;二是各论,包括树种的形态、特性、分布、用途以及树种的评价等,实践能力为树种的识别和应用;三是中国森林树种地理分布[3]。3个模块主体突出,第1个基础知识模块为树种识别奠定了物种形态分类知识基础,大量科属种的物种知识积累,构建了中国森林树种地理自然分布体系。
  针对不同知识模块,设计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是在线模块设计教学的基本保障。比如树木分类及标本采集制作知识模块,教师就要根据掌握树木分类方法以及标本制作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具有植物学知识基础的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基于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设计为三段式:第一阶段是自主学习网络课堂上的相关基础知识,并观摩制作好的分科树木标本,可以开放标本实验室或网络上PPT展示;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分组采集树木标本到实验室進行解剖辨识并制作标本,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第三阶段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树木资源调查报告,以PPT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详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会更好地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3]。
  1.2 在线模块设计
  教师作为教与学的资源提供者和交流的同伴和鼓励者,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学生作为在线学习自主者,学习交流中的主体,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协同师生交流,并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4]。因此,在在线模块中,教师在设计并准备好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利用网络同学习者进行交流,作为知识传授者,要充当好问题答疑的角色,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尽可能深入的分析,引导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比如树木标本采集与制作模块,教师在学生进行树木标本鉴定和自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树木物候期的观测方法和物种识别的重要性。除此以外,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也要进行监控,适时做好鼓励,保持学习者持续的学习兴趣。
  在线模块设计中,项目的教学资源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分解教学模块主题,才能引起不同学习层次学习者的求知欲[4]。比如,标本采集和制作可做成微课,树木的分类基础知识可做成视频,标本展示可做成PPT等。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转换其被动学习地位,提高学生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同时,也拓展了项目学习内容,缓解了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在线模块设计中,教师作为教学资源提供者和知识转移过程的引导者,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学活动设计要详尽,任务分配、各阶段规范要求以小组划分等。二是教学资源要多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引路人和激励人,在在线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问题进行汇总,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开展在线讨论、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聚焦学习模块核心问题。同时,在引导过程中,适当加以鼓励,让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四是在线学习渠道要多元化,满足适应各层次学生学习需要,比如微信、微博、QQ学习交流群等[2,4-5]。
其他文献
1前言我国山羊板皮年产量5000多万张,名列世界前茅,特别是用汉口路山羊板皮制成的中高档鞋面料粒面细致,部位差小,品质优良,闻名于世界皮革市场.
为筛选出1-2种适合喀什地区红枣生产的专用生物肥料,2012要2013年在喀什地区疏勒县英阿瓦提乡5村1组进行生物肥料的引进和对比试验。通过不同种生物肥对红枣果实产量、品质、
通过对皖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调查对比,并对鸵鸟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同时与其他地区养殖场进行交流探讨分析,归纳总结出鸵鸟养殖场的特点,认为可以在皖西北地区建立一定
为使出水水质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或一级A,我国很多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技术升级与改造。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围绕
摘要 为探讨槟榔鞣质水解最优条件,以醋酸为水解剂,鞣质含量为试验指标,用正交设计对槟榔鞣质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70 ℃下,用2.5倍体积的冰醋酸水解40 min,鞣质质量分数由36.80%降至28.86%。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多酚的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槟榔;鞣质;水解;优化条件  中图分类号 R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28
冬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保温是保证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文中以津滨轻轨3m×25m预应力箱梁冬季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津滨轻轨工程冬季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质量并达到良好效果
文章以CBR最大为原则,采用逐级填充方法,研究了粗集料级配和粗细集料最佳用量比例;以密实度最大为原则,研究了细集料级配;以马歇尔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最佳油石比。在此基础上,
某大桥分主桥和悬索装饰部分,悬索装饰位于主桥第12#~20#墩之间,采用双塔双柱双索结构。文章介绍主桥与悬索装饰部分之间的关键节点施工工艺及特点。
药物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以往有文献报道,但多为个类分别报道,对致反应药物及其共同的作用机理总结分析较少。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提示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鉴别。现结合医
某桥桥墩采用V型墩,墩身体积大,结构复杂,结合本工程实例,介绍大型V型墩支架、模板设计、钢筋安装及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