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留心皆学问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在襄城县城东南一个偏僻的小乡村,由于交通闭塞,文艺生活贫乏,整年累月难得看上一场戏。可是我天生爱戏,二姐在农村业余剧团当演员,五、六岁时,我整天闹着让姐姐教,结果不少受训斥。于是,我长了个心眼,姐姐练唱段我在旁边偷偷学。天长日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居然像模像样会哼两段,得到大人们的夸奖。二姐看我是块学戏的料,又有心计,对我给予热心辅导,我长进很快。从此,我与戏曲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我14岁那年,是我走向戏曲人生的起点,实现我自小想当演员的梦想。我报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县越调剧团考试。评委老师看我扮像俊美,嗓音润甜,有一定的基本功,居然收下了我,别提多高兴了。从此我暗暗下决心,不怕吃苦流汗,虚心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当一名让观众喜爱的演员。
  在县越调剧团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犹如牛犊走进了百草园,拼命汲取艺术营养。明里字,暗里字,事事留心,动脑,动嘴,动手,在舞台表演艺术上进步很快。在《李天保吊孝》中我饰演二妮;在《无佞府》中饰演穆桂英。在饰演《李天保吊孝》中二妮时,我反复琢磨二妮这个人物背景性格特点,细心观看小越调剧团演出的《李天保吊孝》戏曲光碟,看别人是如何塑造人物的,从唱腔,道白到表演,一招一式,一腔一韵,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慢慢脑海里二妮的艺术形象显得清晰起来,心中有底了。在舞台上,我把二妮纯真善良的艺术形象展示了给观众,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认可。怀着成功的喜悦,我又投入了《无佞府》中穆桂英的饰演,向老师、导演虚心请教,向乐队老师耐心学习,反复练唱腔,练身段,一遍不行两遍,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练功时,汗水把衣浸泡得湿了干,干了湿,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由于我细心学习,不怕吃苦,扑下身子练,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泼辣、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可亲可敬的穆桂英艺术形象,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从此,我真下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艺术真谛。
  1986年,又是我戏曲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对我又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我由襄城县越调剧团调到了平煤集团豫剧团,改学豫剧。面临新的艺术剧种,我没有胆怯,没有退却,勇往直前,开始第二次艺术创业。凭着对戏曲事业的执着,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攻克豫剧艺术难关。真是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我先后在豫剧《佘赛花》中饰演佘太花、《郎才女貌》中饰演程雪燕、《包公探阴山》中饰演刘金婵、《骨肉冤家》中饰演荷花和《三哭殿》饰演詹翠萍时,我把握住人物特点,把父亲詹太师被秦英小将打死的悲愤之情给表现出来。在上殿奏本给父亲报仇时,又遇到国母和银屏公主的顶本和阻力。后来又遇到皇上和银屏公主规劝、哀求。到底是为父报仇,还是赦免秦英小将,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我用二八板悲凄韵调唱出了“万岁爷为秦英把人情来讲,公主儿捧御酒又跪身旁,这件事真叫难下难上,接不接这杯酒,拿不稳主张”这一唱段,刻画了詹翠萍万般无奈的心情。后来,为顾全大局,以江山社稷为重含悲忍痛接过御酒,准情赦免秦英小将。我先运用散板唱出“搀起来公主儿接过琼浆……”这一段唱腔,又转二八板唱出“转面来对公主儿再把话讲,姨母娘有一句话牢记心芳,把秦英带回府好好教养,再莫要打死人再把命偿,比不得你姨娘……”这一唱段规劝公主,刻画了人物的内心变化过程,艺术地展示了詹翠萍为社稷舍父仇,明大理识大体的舞台形象。在演出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所有这些都是我二十多年来勤学苦练,处处留心,虚心求教认真钻研的结晶。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尽善尽美,完美无缺的演员,我还有很多不足。因此,我还要继续不断留心学习,达到精益求精。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时代在发展,观众欣赏水平在提高,我要与时俱进,刻苦学习,从难从严,向新的目标前进!
  戏曲演员在把握人物时晓理才能动真情
  段红英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豫剧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戏曲艺术喜闻乐见,博大精深。她为时代放歌,普天同庆,她为盛世载舞,赞民族昌盛。戏曲艺术是大众文化的满汉全席,是受众群体的精神粮仓,它积岁月变迁,挖历史渊源,留多少存世经典百年传唱,感人至深的故事,不知醉倒许多善良。正是戏曲艺术的无限魅力所在,才使我爱上了戏曲这一不被世人看好的独门行当。随之考入专业艺术学校,前途命运一起被绑在戏曲演员的位置上,一心一意,别无所求。毕业后,很荣幸地分配到大型国有企业专业剧团工作,可谓如鱼得水,学有所用了。在从艺近20年的工作中,戏曲舞台让我成就诸多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此闺门、青衣、刀马旦、老旦等无所不能,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如《窦娥冤》剧中的窦娥,《刘墉下南京》剧中的许翠萍,《王宝钏》剧中的王宝钏,《破洪州》剧中的穆桂英,《红龙仙子》剧中的相母等,使我既展示了表演才华,又在不同行当中游刃,实实让我过足了戏瘾。
  不同的行当,不同的人物角色,练就了我对把握人物内在,演好剧中各个角色的本领。戏曲艺术讲究“五功四法”,尤其是“唱,念,做,打”最为重要。首先,“唱”要突出声腔优美,绵甜甘润。同时,处理好气口,掌握好节奏,强弱对比,快慢有序。“念”是语言的表达方式。俗话说:“七分话白三分唱”,可见戏曲念白有多重要,既要运白清晰,更要吐字真切,抑扬顿挫,一字一般。“做”是借体发挥,需认真又到位。在人物表达时既要不温不火,又要不急不躁,使人物显个性,使情绪有浓度。“打”是见证演员功夫实力的放大镜,要求打得精彩,打得险中无惊,既好看又安全,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表”是演员对人物抒发内心情怀,吐露心扉的型体艺术,更是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行为指南。由于表演的存在,在饰演角色时,瑕不掩玉,力求完美就更加自如。
  戏曲演员在把握人物角色时,需晓之以理,方能动之以情。人物与我同在,角色与我同行。在饰演诸多角色的同时,我最喜欢王宝钏的角色。《王宝钏》早已是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历史名剧,更让广大观众喜爱有加,加上国内众多著名剧种的移植,《王宝钏》可谓经典中的经典。至此,在角色的担当上,深感份量偏重,人物不好把握,使我一度陷入困惑之中。为了能尽快地找准人物基点儿,快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在同行益友的帮助中,我认真品味,仔细揣摸,找到切入点,循序渐进,贴近角色。《鸿雁捎书》一场,其情节感人,催人泪下。独角戏不好演,全凭个人能力的操控、把握。我就该片断,以宝钏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溶化激励自己对角色的把握。捎书体现思夫心切,神化鸿雁为其传书,赞美了人间高尚的爱情,和宝钏对平贵的一片痴情。我在处理该人物内心心境时,使其“惆而不忧”,“孤而不独”,表现出王宝钏寒窑安身,野菜当粮,苦度人生的崇高信念,赞美终极爱情无可超越的信誓。由此,无论何时何的演出,每逢《捎书》一场,我都饱含热泪,压抑心境,对人物何时释放,何时收敛,既有跌宕起伏,且有平湖秋月。让激情飞扬,使缠绵如血,恰到好处,赢得掌声。同时,也给我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难以言表的愉悦心境。
  虽然我对宝钏的角色情有独钟,但要想贴近人物思想和角色内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剧中人王宝钏不是山野村妇,更不是土包百姓,她大家闺秀,相府千金,身载品位修行。这就要求演绎者在把握人物角色时,“富贵有相,落魄不穷”的特点,要求人物大众化的同时,略显尊贵。王宝钏的感人故事演绎近百年,其后人评判褒贬不一,这可能是立场问题,也可能是观点所致。总之,戏曲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故事是前世古人创编的,但归根结底,寓教于乐,享受生活才是我们的根本。
  演员是我喜爱和生存的专业,人物角色是我本质的临时转换。艺术之路还很漫长,需我努力快步追求。戏曲领域艺无止境,仍是我攀登的目标和高峰,美丽永远属于自信者,雨过荷花香更浓。
其他文献
摘要:历代文献中有为数不少的关于帝尧陶唐氏神化记载,历史的真实与神化的圣人在这里有了相当完美的综合性体现,在摒弃封建糟粕的前提下,分析和挖掘帝尧的神性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神化;尧;认同  一、世评之唐尧  《左传·哀公六年》记载,孔子引《夏书》如下话语:“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称尧为陶唐氏,至迟从夏代已经如此。孔子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大戴礼记·五帝德》对于从黄帝到
期刊
摘要:文化的最大功能就是以文化人,教化社会。在这一点上,茶文化更具有以文化人的显著优势和特殊功能。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它来自于物化形态的茶叶,于大众的品茗行为相联系,并以之为载体。茶文化是茶叶的灵魂所在,使其更具有持久性、深远性。挖掘茶文化的底蕴,丰富茶文化的内涵,延伸茶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 茶;文化;营销  茶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全世界种茶面积约为250
期刊
摘要:部分县(区)级图书馆由于场所、经费等条件的制约,难以开展展览、讲座等创新性服务活动,本文以斗门区图书馆为例,从开展创新服务活动的意义、条件和形式进行探索思考,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创新服务活动  一、开展创新服务活动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文化单位,它是非常有限的公益性服务的社会资源,要充分发挥有限的社会资源,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图书馆仅做好日常的借阅服务已难以适应社
期刊
摘要:文章对新加坡记忆工程(SMP)进行了综合性介绍,从项目建设和推广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该记忆工程的总体特征。文章指出新加坡记忆工程一个在新加坡特定背景下孕育的产物,是一个从领导到平民、从机构到个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记忆收集项目,同时这一项目在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资源的收集和建设,如何最大范围地进行推广和宣传特色资源,给予了我们诸多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图书馆;新加坡记忆工程;记忆工程  199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E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C116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后常常会遇到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作为辅导员力量的补充,学生兼职辅导员一直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及引导学业和人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界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新型文学创作方法。对此,苏联文学界内部展开了一系列的论争。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一、“拉普”创作方法的动摇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拉普”派大力提倡“辩证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主张“活人论”、“心理现实主义”和“剥去一切假面具”,以显示文艺的特殊性。内部左翼反对派(文学阵线派和潘菲洛夫-斯塔夫斯基集团)和党自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天涯游子”的异乡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驹子,岛村,叶子的人物形象,提出笔者对于《雪国》主题的新见解:生命是一场永恒漂泊的羁旅,孤独是个体生命最本质的存在形式,人们正是在“异乡”中体味孤独,从而完成对自我的塑造。  关键词:天涯游子;异乡情结;永恒孤独  诚如长谷川泉在《世界的川端康成与》中谈到的:“《雪国》超越了简单的抒情领域,能够让我们领略凄艳的人类理性的魅力。它是一部随着阅读深入
期刊
摘要:目前,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的风潮不减,形成了所谓的“汉语热”潮流。汉语学习人数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师也成为时下比较抢手的职业。但是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通过政府间教育部门合作为主,通过外派汉语教师的形式来满足国外的汉语教学事业需求。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汉语的全球化推广。汉语的全球化推广应当做成一种教育产业进行,形成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商业化模式。  关键词:产业市场前景;“大华语”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广告案例,运用美学原理分析公益广告的审美体现与价值,探讨美学对于广告的应用途径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告;文化;审美  中国电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产物,越来越多的体现了“美”的外在特征。公众在欣赏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时,除了心灵感受到伦理道德的感召和震撼外,同时还是一个视觉享受的过程。  央视“回家”系列的公益广告可分为两个系列:关爱老人和春节回家。“关爱老人”系列:《关
期刊
《少年天子》发表于1987年,作者凌力曾为它一改再改。她的笔下没有跌宕强烈的情绪,没有饮鸩式阅读快感,有的只是磅礴的历史背景中一位少年天子在肃穆、冷酷、昏暗的道路上喁喁独行,一生或悲或喜,从相对客观的历史戏说角度从容讲述了顺治帝的人生。暴戾的脾性和独断的主张,以及清初社会的动乱,体制的百废待兴,满汉文化碰撞所迸发的各种美感与残酷,更能让人理智地看待这位少年天子短暂的一生。  书中着墨不多的细节为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