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经济发展模型

来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hl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对于中国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如何打破贫困(?)投资不足的恶性循环代之以有活力的良性循环,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经济学问题。农业问题既在农业之中,又在农业之外。无疑,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援是对农业的第一“大推动”;然而,没有农业政策、投资结构和经济发展战略的统盘改进,农业仍难从根本处摆脱困境。适当的农业政策,可以促成两个良性循环,即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使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一个良性循环,一方面通过价格政策和财政、金融给农业的
其他文献
<正>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和要攻克的主要目标之一。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那时生物技术产生的影响将会波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前要缓和农业、人口、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人类面临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物技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项技术主要的应用领域——农业领域做一些简单的了解,为即将到来的生物技术时代做好准备。
<正> 自从1979年采取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摆脱了过去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封闭状态,中国经济对国际经济的参与度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国外的商品、技术、文化的流入,经济活动中追求消费高标准的倾向十分强烈,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但是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引起的对产业结构变化的要求,原有的工业基础已无法适应,因此发生了经济增长越快,进口依存度就越高的局面,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正> 科技进步的意义和对现有测算方法的评论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是当代最大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技进步的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了根本性的质的改造,日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因素所占比重已由本世纪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50%-70%,有些国家已经达到60%-80%。由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把更多的资源投入教育和科研,因为这些部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突击队”。
<正> 一、引言长期以来,人们用以描述客观世界的数学模型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两类:一是牛顿的决定论模型,即给定初始条件或状态,则系统的行为完全确定;二是爱因斯坦的随机游动模型或布朗运动模型。简单地说,即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确定性状态和随机状态也被认为是两种对立的状态。同时,所用模型的数学形式也基本是线性的,或者即使存在非线性也是假设系统运行在线性稳定区而加以一阶线性化处理,这些似乎成了一种传统和定式。
<正>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在京的常务理事、顾问等共24人,秘书处的全体成员列席了会议。会议由理事长张守一教授主持。会上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整顿学会(研究会)的通知。会议认为,按照“通知”中清理整顿学会的基本原则,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的宗旨、组织、章程基本上均符合其要求。本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挂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正> 我国自对外开放以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从1983年起,外商实际投资金额年均增长速度为34.2%,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增长速度。国外直接投资在帮助中国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建立新企业、增强一些短缺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替代某些进口产品等方面的成效是比较显著的。同时,我们在利用直接外资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1981-1988年)、《中国统计年鉴》(1986,1989)提供的数据,对我国1981-198
<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技术生成的数量关系。首先通过专利制度(把取得专利的活动看作是发明)和创新来考察;次其考虑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确定;最后讨论在技术进步中确定资金节约偏向或劳动节约偏向的因素。
<正> 我国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正在摸索中展开,系统的方法和制度还未形成。在摸索经验过程中,国内一些“项目后评价报告”在方法上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后评价指标变异因素识别,后评价通货膨胀处理,后评价流量识别和计算原则,后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等重大问题。本文仅就上述最迫切要解决的前三个大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正> 十年改革的实践证明:我们在经济工作中贯彻“以效益为中心”、“以效益取舍”、“以效益决策”的指导方针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很有成效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受重速度轻效益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对经济效益科学含义理解上的差异,往往还是把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本末倒置了。表现在人们的意识中,经济效益观念十分淡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从片面追求产值翻番着眼,不惜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毫无效益可言的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因此,对经济效益的科学含义以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如何实现速
<正> 1985年,我国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在城市,大规模的以企业承包为主体搞活企业为内容的改革开始推开;在农村,经济改革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以逐步放开农产品市场为特征的时期。五年来这些改革得到补充和完善,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是举世公认的。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体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突出的是大规模、大幅度的物价上涨。据统计,从1985年至1989年的四年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