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份不屈的情怀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gig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学盲文”部分重点语段。
  2.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他传的文体特征,初步感悟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她对生命的热爱。
  3. 了解表达顺序,了解引号用法,感受精妙比喻、含蓄表达等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品味关键词句,初步感悟海伦的不屈不挠,体会语言文字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教学难点】
  体会海伦对生命、对世界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 文体导入,对比激疑
  1. 板书课题,指导:“勒”的第8笔是横,第9笔是竖。
  2.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通常写名人的生平事迹,自己写的叫自传,别人写的叫他传,这篇课文属于他传。
  3. 师生交流海伦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根据“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展开想象,体会海伦的不幸;学生提出心中的困惑。
  【设计意图:他传,学生之前很少接触,对其特点没什么认识。了解他传的特征,意在培养学生关注文体的阅读习惯。阅读需要真问题驱动。海伦的辉煌成就和万分不幸形成强烈反差,学生顿生困惑,阅读欲望已被点燃。】
  【评析:从文体入手,紧扣文体特点开展阅读,这是有效阅读的一个重要的策略。】
  二、 自读反馈,整体感知
  1. 出示自读要求:
  (1) 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圈出提示写作顺序的文字。
  2. 学生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3. 检查自学效果。
  (1) 读准字音。
  出示:
  脾气暴躁猛然醒悟吮吸甘霖
  摸出了血一一包扎花瓣散落
  重点指导多音字的发音。
  (2) 教学“躁”和“燥”。
  学生用比较偏旁的方法区分“躁”和“燥”。
  教师在横格中范写“脾气暴躁”和“干燥的海绵”。
  学生临写,要求:行款整齐,姿势正确,有一定的速度。
  (3) 理解“吮吸甘霖”;了解“盲文”。
  出示: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师:句子中的“吮吸甘霖”是什么意思?
  出示:
  盲文图片。
  师:这就是盲文,由一个个凸起的点组合而成,靠手的触觉来阅读,电梯按钮上就有盲文。
  (4) 交流课文的写作顺序。
  (5) 把人的一生写在一篇文章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课文详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中应当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让学生圈画提示写作顺序的文字,正是为了促使学生沉潜于文字,去搜寻判断表达顺序的依据。高年级写字,要求学生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教师的范写和学生的练习均使用横格,评价时将速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脾”字第10笔和第11笔容易误写为一笔,“躁”和“燥”,字形易混,范写“脾气暴躁”和“干燥的海绵”具有教学价值。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感受到:选取典型材料和有详有略的写法,确实意义非凡。】
  【评析:第一教时的读学,读好书、写好字,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仍然是主要的学习内容。但在高年段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年段阅读的要求,应该有所侧重。周老师在写字指导中注重指导学生“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表达顺序时,根据文体特点,抓典型材料的选取和详略得当的表达等,就是体现了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
  三、 品读词句,感悟人物
  1. 他传通常会对人物做出评价。浏览课文,找出概括评价海伦的一句话。
  师:“不屈不挠”怎么理解?
  2. 海伦不屈不挠到什么程度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现海伦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语句。
  3. 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画句子。
  4. 学盲文这部分中,你们画出了哪些句子?
  5.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
  出示: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
  师:这一句是写沙利文老师的,你从哪儿读出海伦的不屈不挠?
  学生讨论。
  师:看似写沙利文老师,实际是写海伦,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
  预设2:
  出示: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师:这一段文字从正面描写海伦。文中并没有出现“不屈不挠”这四个字,你们从哪些关键词感受到了海伦的不屈不挠?
  学生找出“不分昼夜”、“拼命”、“不停地书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等关键词。
  师:从这些关键词中选一个来交流感受,你选哪一个?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重点引领学生品读比喻句的表现力和“摸出了血”的画面感。
  师:没有出现“不屈不挠”这类字眼,却处处让我们感受到她的不屈不挠,这就是语言的含蓄之美。齐读这段话,读出海伦的不屈不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 海伦不屈不挠地摸盲文、拼单词,学到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出示:
  阅读、书写、算术、用手指“说话”
  师:怎么理解“用手指‘说话’”?
  师:学盲文那么艰辛,海伦却如饥似渴地学习,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
  学会阅读,我就能。
  学会书写,我就能。
  学会算术,我就能。
  学会用手指“说话”,我就能。
  学生从中自主选择一句,说出海伦的心声。
  师:大家的发言说明一点:学盲文的过程就是海伦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寻找评价人物的句子,进一步认识他传的文体特征。聚焦“不屈不挠”这一关键词,画出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语句,水到渠成地明晰教学内容,对文本作出合理取舍。品读过程中,引领学生感受比喻、含蓄等表达艺术,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学盲文那么艰辛,海伦却如饥似渴地学,为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对海伦人物形象的理解就难以深入。设计想象海伦心理活动的言语训练,能够化解学生心中的疑团,巧妙地将感悟人物和言语实践有机融合。】
  【评析:阅读教学,如何处理好文本内容与文本形式的关系?这是许多老师的困惑。周老师的这一环节做到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本课中理解内容的核心点是不屈不挠,怎么理解人物的“不屈不挠”?周老师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透过标点符号去感受,透过朗读、想象、表达等语文学习方式去感受。这样的教学,文本有了温度,有了温情,有了温馨。透过文本,孩子的头脑中会立体地展现出一个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物形象。】
  四、 咀嚼景语,升华感悟
  1. 引读第5自然段,引出海伦描绘想象世界的文字。
  2. 出示:
  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师:读着这动人的笔调,你能感受到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
  师:这么多美好的情感都浓缩在这动人的景物中,这也是语言的含蓄之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有滋有味地读,读出海伦的快乐与幸福,读出她对世界、对生命无限的热爱!
  配乐,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在感受海伦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文字,学生在思考中品茗海伦的优美笔调,走进她丰富的情感世界,体会那一份不屈的情怀,仰视那一个高贵的生命,在濡染精神的同时再次感受语言文字的含蓄之美。】
  五、 总结课堂,阅读延伸
  1. 同学们,以后再读他传,要关注——典型事例、人物评价,这篇课文详写的两个典型事例是——学盲文、学说话,这两个事例共同表现海伦的——不屈不挠。
  2. “学说话”部分又是怎样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呢?下节课继续探究。
  3. 课后阅读海伦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你的生命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从文体、文本和人物三方面总结课堂,整体回顾,加深印象。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海伦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既是根据文中人物拓展延伸,又是由相关文体拓展延伸,具有双重价值。】
  总评
  《海伦·凯勒》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未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只是把其当做写人的记叙文来教,导致课堂缺少灵动与特色。周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文体入手,循着文体特点,激发学习兴趣,理清文本脉络,感受人物品格,从而既得“意”又得“言”。
  一、 借助文体,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周老师明确地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有自传和他传。《海伦?凯勒》属于他传。这样的导入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为读人物传记,于小学生而言还是第一次,在他们的心目中,人物传记似乎是大人阅读的文本。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与少年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内心都有一种被认可,被视作“大人”的愿望。周老师借助文体的课堂导入一下子契合了学生的心理,学习阅读,学会阅读成了学生们迫切想做的事。
  二、 借助文体,理清脉络
  “把人的一生写在一篇文章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周老师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设计将学生的视野从内容理解转向表达的关注。作为语文科的学习,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要关注的是课文怎么写的。
  周老师围绕文体,巧妙设问,点拨探究,步步深入,文本的写作脉络就在这读读议议中被学生领悟到了:作为传记类文
  体,重点是要写好人物的典型事例。聚焦到本课,作者选取了四个事例:生病、学盲文、学“说话”、奉献,但详写了学盲文、学“说话”,略写了生病、奉献。这样的详略安排,其目的是突出典型事例。
  三、 借助文体,感悟品格
  在研究“学盲文”这一典型事例时,周老师同样以文体切入。借助人物传记的另一个特点——“对人物作出评价”,引导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概括评价海伦的一句话。学生很快聚焦到“不屈不挠”这一关键词。周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通过品词品句品标点,通过想象、说话,通过感受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体会海伦“不屈不挠”品格和文本“意在言外”的含蓄之美。
  文体是文本的客观存在。不管你看到与否,它都在那儿。作为一个老师,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发现文体,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独特价值!
  作者简介:
  周飞,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教师,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获江苏省第十二届“蓝天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多篇教育教学文章发表于《江苏教育》《小学教学设计》等刊物。
  刘咏春,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扬州市劳动模范,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其他文献
【摘要】儿童是教学的本位,决定着教学形式的采用和方式的选择。数学是教学的内容,需要关注儿童且又受制于儿童,因此,数学教学需要将两者统一起来,将儿童与数学予以和合,在儿童的立场思度数学教学,践行童化数学。童化数学是以数学为本位,从儿童的视角观照和改造数学,营造适合儿童自由发展的渔场,让儿童在符合自身发展的天地里学习数学,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情趣,创设儿童化的教学情境,选择儿童化的教学素材,施用儿童化
期刊
【摘要】关注低年段学生的计算能力,基于课堂,从起始的口诀掌握抓起,多种途径达成计算教学的实效与高效。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途径  一、 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
期刊
【摘要】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学生心智成长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最直接的影响作用。现代班集体与传统班集体相比,要转变什么?既然学生是现代班集体的主体,那我们思考:传统的班干部形式又将进行怎样的改变呢?近些年来,由班干部惹起的争议一起又一起。“特长团队式班干部组织”作为一种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德育教育方式,正应运而生。  【关键词】传统班集体现代班集体转变特长团队式班干部组织
期刊
【摘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对老师的奖励更“走心”呢?既要寻找有吸引力的物质性奖励,又要重视不经意间的精神性奖励。同时,还需创设体现成功的机会性奖励和实施互动式的活动性奖励。  【关键词】小学生管理奖励  “数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管理必须注重对孩子的奖励。然而,在积极倡导赏识教育的背景下,今天的孩子大多不缺表扬和奖励。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对老师的奖励更“走心”呢?如何使得奖
期刊
【摘要】不论是从人文性还是从工具性讲,低年级的生字教学都是语文课上最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做到有效地、自主地进行识字,所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就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我认为,有效的生字教学必须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变的是学习生字的方法,而不能变的是这一节课生字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低年级生字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目
期刊
【摘要】素描是造型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基础,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素描训练的重要内容。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就是从研究形体结构出发,是一种整体地、比较地、本质地观察表现对象特征的方法。观察是认识和理解表现对象的起点,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正确把握和表现对象。所以,在素描训练和提高过程中,应注重观察方法的研究、培养和运用。  【关键词】整体虚实特征取舍  一、 有效的教学是观察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前提  在美术教
期刊
【摘要】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凸显的重要性,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变,让“想说可以大声说”这句话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关键词】理念方法方式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
期刊
【摘要】故事表演是根据幼儿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以表演的形式,通过角色对话、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故事接龙需要幼儿熟悉、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故事中的角色语言、情境内容进行加工,最后达到故事接龙的目的。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结构特点,以接龙的独特形式分类指导,逐步丰富幼儿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的表现,让幼儿在故事接龙中获得表演经验。  【关键词】故事
期刊
【摘要】传统的德育活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孩子们的心灵诉求,或僵硬或教条或单调。面对新形势下,接受各方面信息的学生们,德育工作者也应好好思考,怎样的德育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灵,怎样的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应该像主科教学一样,力求寻找一条有效的德育之路。  【关键词】有效德育体验趣味余味  且让我们先观看一下我们校园里常常有的几个镜头:  情景一:  又一个新学期开始,循例每个学校是要召开开学典
期刊
【摘要】面对学生的“恶作剧”行为时,体育老师首先要耐心地去了解学生为何会这么做。对于那些家庭特殊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要去关爱他们,多和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热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和诚心,逐渐去感染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心暖起来,消除掉不良的心理因素,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恶作剧”行为给同学、老师造成的困扰,从而能够自觉转化,遵守体育课堂纪律,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赏,从而找到属于他们的美丽而纯洁的春天!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