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淬炼——湖南杰出青年英烈精神不朽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il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在湖湘大地,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具有入党早、牺牲早、职务高、影响大等特点;他们或者是省委委员以上、团长以上的职务,或者是党的重要组织的领导人,或是党的重要领导人的至亲;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精神撼天动地。人们称之为“湖南青年英烈群体”。
其他文献
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利用素材、营造情境,促使师生转变的教学活动。然而,议题生成始终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通过明确议题大方向、凝练教学总议题、分解生成子议题,能够促使议题式教学顺利落地,进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当前,伴随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上涌现出多种媒体形式,分别拥有不同的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技术形式和功能。但对于媒体使用者来说,如果将信息分别在不同媒体中发布,将导致信息发布的针对性不强,无法达到预期宣传效果。因此,人们开始以“融媒体”为视角思考信息传播的问题。融媒体指的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广播、电视、报纸等功能不同的媒体进行全面、具体的整合,从而融通多方资源,构建互利共荣的媒体格局。基于融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媒介的传播优势。
本文通过四则趣味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体悟理想、爱心、自信、耐挫抗压等道德和心理品质的价值,引导学生弘杨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教育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青少年的共同追求。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在现实生活中抓法治教育,打造法治教育生活化情境教学。
思政课教学经验包括教学和研究经验。思政课教师从教育、课堂和教师角度提炼教学经验,对提升思政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保障性功效,对加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需求大量法治人才,要建立一支忠于党和国家、忠于人民的法治工作队伍,这就要求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生命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教育紧密结合,从而为优秀法治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在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是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议题式教学为抓手的活动型课程建设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聚焦点。通过活动课堂的四维构建,能够紧抓学生的兴趣、思维和情感,以议题激兴趣,以问题促思维,以情感融素养,推进议题引入、活动讨论和教师引导,最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也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最初由上海部分高校提出,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课程思政强调在学校各种类型的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此构建思政理论课程与各类课程协同并进的教育体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微信和微博为传播媒介的新型微事物推动社会发展,进入全新的“微时代”。“微时代”到来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危”与“机”并存。一方面,国家和教育部门着力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并落实“互联网+教育”联动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另一方面,微信与微博等为媒介中包含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与消极价值观念,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与成长成才。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财富,也是党和国家精神动力的源泉。传播和弘扬红色精神,不仅有助于增强党的活力、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确保党内思想的正确性和纯洁性,还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由杜向民等人所著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研究》一书,鞭辟入里地指出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对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实现方法进行全面阐释。该书第一章从定义、特征、类型三个维度剖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并阐述我国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从认知、内化和实践三个维度探讨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