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习氛围感受数学之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bzwk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上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独立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关键词】 激发兴趣 事半功倍 快乐教学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也认识到,从新教材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诱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究发现活动中领略和发现数学美
  所谓自主探索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自己独立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在关键处引导学生一下,难点处拉学生一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素材、指明自主探索的方向。诱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变成智力游戏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从他们身上我想让我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的丰富內涵,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渗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数学中的美的因素是极为丰富多采的。如: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科学美、准确美;数学结构系统的统一美、和谐美;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明晰美;自然数列的有序美、严谨美等等,都是数学美的体现。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时,本来这节课的内容是相当抽象和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可以在教学课件中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一只卡通熊带领大家参观新建成的小区,整个小区的环境是由学生已学过的各种图形组成的,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等。然后问大家:“这个小区漂亮不漂亮,你发现它们都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了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和生动的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图形的和谐美
  新课程标准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教和学的方式方法的转变来贯彻实施目标的落实,因为,作为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无法由简单教和学的方式方法获得。此时,数学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就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如在六年级简单的统计图自主学习中,初次体会图中具有有序、协调、匀称的和谐美。在与大家的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横轴和纵轴具有有序美、匀称美;从该图所反映的情况得出简洁美、明晰美。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除此之外生活里还有哪些数学、图形的元素?
  又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可以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 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好家伙,在角的这一章节里,许多学生竟然自学完成许多奥数里的难题。
  三、感受数学的美好,让学生在实践中领略数学的美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中,我从具体实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在动手探索认识美的基础上,在多媒体的展示中让学生在声、情、画美的意境中欣赏运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建造中外名建筑:雄伟的天安门城楼、神圣的天坛、线条优美的爱菲尔铁塔,幽雅的苏州园林……我们陶醉在此声、此画、此情、此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留在脑海中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更是一个个联想翩翩的再造意象。
  寓智于美,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创造性的收获;寓情于美,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乐学而乐创;寓意于美,使我们的情操得以陶冶,鼓起在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寓行于美,能使我们充分发挥独创精神,点燃智慧的火花,勇于创新,善于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真正的体现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有其自身的情感熏陶与激励促进作用。皮亚杰认为,好的“构造”可以是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和领悟并在老师的熏陶下达到一个新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显得由为重要,表现为良好的情感调控能力和富有自制力,注意情感的传递效应。教师的讲评、板书、批改和教育中所显露出来的品质对于学生是一种感化,是一种榜样的力量。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多地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规程中情感体验方面的差异,从而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总之,学生是鲜活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而他们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教育。所以,当代教师应当以“快乐教学”的理念来实施教学,让快乐教学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里程碑,让快乐的阳光普照校园,让我们的学生尽情编织童年的梦想,享受数学,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 1]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1]《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函数虽然还只是一些初步知识,但它却是初中代数中最富新意、最为丰富的内容之一。因为初中阶段学习函数这部分内容,对深入理解常量数学中的各种概念,认识数与形的辩证统一,促使几何与代数的相互结合与转化,对于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其它知识,都具有良好的奠基作用和促进作用,本文,就笔者这几年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常量变量函数形象直观化  常量数学是
【摘要】 小学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转换法,利用转换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转化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一个问题转化成另一个问题来解决。一般是將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问题转化为易解问题,将未解问题转化为已解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转换法 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摘要方
2012年4月26日笔者有幸在余姚舜水中学观摩了来自全省各市参加浙江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的13位教师以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完美的设计开出的13节高质量的精品课,受益匪
尽管当今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公路网密布、高速公路发达,但仍然无法避免交通阻塞、车祸频繁、经济损失逐年上升等问题。因此,进入90年代以来,智能交通技术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
摘要:目前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本文分析了城市颗粒物污染的现状、来源、颗粒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控制城市颗粒物污染的几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城市颗粒物 扬尘污染  由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地方政府对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松懈,颗粒物污染已成为是导致我国多数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因素。因此,加强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已成为大气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颗粒物
期刊
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课堂上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存在障碍。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首先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主体努力和教师适当的指点、讲解,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获得了情感体验。为此,在小学高段,我根据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构建了“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展示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交流互助,解决问题;实际应用,深化
期刊
文章对重组人生长激素在烧伤营养支持的作用及前景等做了介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