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子的贡献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当时,一切事情的考虑,没有那么理智。也就是说,事情处理起来,还有一些人味儿,甚至温馨的感觉。
  人类分批离开地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主要代价不在其他,在于新旧道德交接的阵痛。不过,问题总是解决了。古代生物学家说的“生命会自己找出路”仍然适用,仍然有其价值——虽然达尔文这个名字,早就被人写成大耳瘟。到底是达尔文还是大耳瘟呢?为了这个古代的音译问题,人类慎重地开过一些学术讨论会。一些二流的学者,还因为这些讨论会,拿到了大学教职。最后,大家有了结论:经过精密考证,那个古代生物学家,应该是叫做大耳瘟的!
  人类分批离开地球,前几批有些仓促。月球脱序靠近地球,是主要原因。其实,那种仓促完全不必要。月球虽然越来越靠近地球,但还有时间。它绕地球转多少圈才会对地球造成不可承受的压力,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科学家认为,自从那颗大彗星诡异地击中月球后,大约还有三万四千年,人类可以在地球上好好生存;只是,要有心情欣赏那个大月亮。那么,为什么仓促地离开地球呢?文学地说,叫做忧患意识。科学地说,叫做不够理智。明明有充分的时间嘛,急什么呢?(有一种说法,那个击中月球的大彗星,其实是佛拉寺星人的卑劣攻击。在时空可以穿越、调度的科技下,随便找一颗流浪的彗星,移转到远古的运行轨道上,直接命中月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种从时间里来的彗星,防不胜防。不过,后来地球人也没让佛拉寺星人好过。佛拉寺人是长鼻子生物。人类也在时空的移转技术下,弄了一批老鼠到他们的星球上去。)
  既然离开得匆促,就难免不周到了。地球是人类的故星,远走他星后,当然是要以地球为范本,能够把他星改造成地球样子最好。(故星这个名字,曾一度引起众议。有人觉得,听起来好像死去的星球。马上又有人反击:那么故乡呢?死去的家乡么?反对的声音也就平息下去。)那些早期的他星移民,享受着高科技生活,同时不免思星起来。他们想起地球上的一切,特别是地球上的各种动物,老虎啦、大象啦、猴子啦、老鼠啦,等等。他们把这种思念的信息,传回了地球,表示在以后的移民行动中应该注意这些事情。这些信息表达得就很温馨:没有这些动物,妈妈们怎么讲故事呢?小孩看不见真实的动物,都以为妈妈是在讲科幻故事呢!你看看,这不是把是非黑白都颠倒了吗?以后,请注意这些事情。一定要为了我们下一代的童心着想啊。在“善意选择”之前,在那个还有一点人权观念的时代,这个问题真的引起了重视。(“善意选择”之后,人权被认为是落伍的、不理性的,甚至在广义的人道精神下,违反了人类求生存的基本原则。“善意选择”是个大规模的思想与社会运动,发生在58372GB那年。此后,任何具有问题基因的人类,都不可以移民到太阳系以外。他们被强迫留在火星上,像动物一样生活。)
  为了移民他星者下一代的童心,地球人花了不少心思。是的。如果人类没有经过童心时代,长大后,就没有跟理性相抗衡的东西了。一种全然理性的生物,想着都令人害怕。当然,这种害怕,是人类还没有进化透的特征。当人类进化到全然理性的时候,也就对理性产生的诸多结果都视为理所当然了。生物的至高理性,不过就是趋吉避凶地求偶觅食罢了。所以,人类越进化,越像动物。有人以为,人类要是再进化,不是变成神了么?那是一种浪漫的说法。事实上,人类的进化,是把文化的包袱——人性丢掉,只保留纯然的科技文明,和原始的生命力量——兽性。
  无论如何,在“善意选择”面前,人类的想法是不同的。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并设法保护他们的人性是极为合理的思路。因此,这个问题被纳入了地球的U4年度讨论议程。(U4是地球最后的联合国形式,由亚洲、美洲、欧洲和南极洲四个仅存的国家组成)事实上,经过多年的保育计划,地球上的物种已经不多了。野生动物的减少还是由于栖息地的问题。人口越来越多,几次世界性大战的爆发也只能阶段性地阻止人口暴增。大自然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喜马拉雅山顶的大规模建筑群早就成为古迹。马里亚纳海沟中倒是不分日夜地灯火辉煌。人类只能靠着虚拟装置回到想象中的大自然里,享受片刻宁静。
  野生动物虽然很少了,但它们的基因还在——装在一个个密封小瓶子里面,只是基因复制出过问题。一批基因改造和复制的人类——所谓的新人类,几乎把旧人类消灭殆尽。这批从身体到脑力都高人一等的人类,原来是作为严格控管的军队使用。但是,任何军方的新技术总会商业化。结果,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充斥着新人类。他们很快就明白过来未改造、未复制过的人类是什么东西,他们简直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笨蛋!优胜劣汰嘛,新人类不欺负旧人类,才是奇怪的事情哩。最后,新人类因为太过骄傲的原因,还是被老谋深算的旧人类控制了。被弄到火星上的那批人,也就是基因改造过的新人类,有一个很讽刺的名称——“有问题基因的人类”,尽管其实他们的基因一点问题都没有,而是已经被调整到完美的程度。
  既然以基因复制的办法制造野生动物让人心有余悸,那么,难道让它们自然繁殖吗?这个议题,U4讨论了很久。结果引申出两个子议题:第一,在他星上繁衍野生动物可以用自然方法吗?他星上多半没有跟地球一样的大自然——蓝天绿地森林海洋,没有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如何让它们自然繁殖?第二,地球人也该反求诸己,是不是趁着这个机会,把地球上的野生动物也恢复起来?地球上的小孩,一样需要童心的。然而,地球上的大自然早被人类利用殆尽,野生动物到哪里去自然繁衍?(在相对理智的那个年代,说利用大自然,不说破坏大自然,因为破坏有感情用事的倾向。)那么,基因复制让人害怕,自然繁殖又不可行,难道这个问题让人束手无策?地球上的四大国家精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了,并且漂亮地解决了!解决的人是当时列席会议的一个中国厨子。
  那个厨子参加旅游,正巧到了U4的会议现场。凭着优待门票,他坐在会场的一个角落,参观U4议事。正当诸国大员摇头叹息、抓耳挠腮的时候,厨子举手了。他有点畏畏缩缩,因为场面对他而言,实在太大。不过,他真的有话要说。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极为简单。   “诸位,我可以发言么?我有个办法。”
  会场出现了小小的骚动,但立刻就平息了。
  “没有问题,请您发言。”议长客气地讲。
  “我认为……把它们都吃掉,不就好了么?”厨子说得有些没信心。
  议场一片哗然。难不成进来个捣乱的家伙?议长轻轻用手指了桌面几下,会场出现模拟的议事槌声音。
  “愿闻其详。”议长干咳一声,看着门口的机器警卫。
  厨子不知道,他的处境其实很危险。如果没有很好的解释,他马上就会被驱逐出场,罪名是扰乱会议,或者,公然侮辱——侮辱诸国大员的高深智慧。
  “是这样的。根据我的经验,我们吃什么,就会养什么。”厨子的声音大起来。因为,他的经验可是很宝贵。他是个真正懂吃的厨子。
  “吃什么就养什么?”议长喃喃地说着。
  “没错。我们就是吃什么养什么。您想想看,我们始终吃鸡鸭鹅、牛羊猪。它们有绝种的问题么?从来也没有!”
  议长瞪大了眼睛。一个高学历的大员,心中默默想着:鸡鸭鹅,两条腿;牛羊猪,四条腿。这个厨子的分类还不错,可能有点学问?
  “当然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推广吃老虎、大象、猩猩、猴子、老鼠……你说吧!你要吃什么,我们就大规模地养殖什么。怎么会有绝种的问题呢?会绝种的东西,不都是我们吃得少的东西吗?”
  议长把眼镜拿下来,放在桌上。他的眼睛没有问题。他的眼镜只是装饰品。当然,还是有功能的——有近视远视功能,是一副自动微调的双眼显微镜和望远镜。
  “养殖野生动物,然后吃掉它们?”
  “哈,您明白了?何况,根本没有诸位说的大自然栖息地问题。养殖场所多得是。”厨子有点兴奋,说得过了界,谈起大自然和栖息地的问题。
  会议场又骚动起来。这一次是嗡嗡的讨论声。议长没有制止,因为,他也和旁边的书记讨论起来。那个想着分类的高学历大员,推推旁边睡着的人,表示他有先见之明——那个中国厨子有学问,高人!被他推醒的大员,是个耳背的冬烘老头儿,满脸口水,摇头晃脑地说:“不就是把野生动物放在动物园么?没有什么新意。”
  高学历大员有耐心,对着老头儿耳朵大声说:“不是放在动物园,看!是放在养殖场,吃!”
  他的声音也许大了一点,会场暂时安静了。不过,他的话倒是说得清楚明白,把厨子的意思表达完整了。忽然,会场前排的一位女士怪腔怪调地说:“哎唷!真是太恶心了。那些东西怎么能吃呢?”
  议场立刻恢复了喧闹。议长连连指着桌面,虚拟的议事槌声震天价响。最后,大家安静下来。议长看着大家:“各位,这位旁听席的先生,见解有出人意表的地方,有创造性!越少就要越吃?真是奇妙的逆向思考。问题是,大家的怀疑也是有道理的。这些野生动物,好吃么?我自己,呵呵,对于吃,真的是……懂得不多。”
  这样一说,开会的大员们都表示同意了。不错,这位先生提供了有意义的说法。只是,这些动物少有人吃,好不好吃呢?推广起来,怕是有问题。结果,大家把眼光又投向那个中国厨子,希望他能够有一些下文。那个厨子,一看受到重视,并且还要咨询他好不好吃,觉得颜面有光,立马清了清喉咙说道:
  “好吃好吃,没有问题的。怎么跟你们解释呢?这样吧,我把用过的食材名字报给你们听听,保证你们听着都觉得好吃。”
  厨子正色的面对U4大员,朗声念道:“象鼻,猴脑,驼峰,熊掌,鹿尾,猩唇,虎筋,豹胎……”
  厨子大约念了十分钟左右,都还没有结束。议场响起如雷的掌声。不要说吃了,把这些稀奇古怪的食物念出来,都可以当做综艺节目来看。厨子念完了,呼呼直喘气。
  “说真的,除了蜗牛我没吃过,做不出来,其他的任何动物我都拿手!保证好吃!”
  原来表示恶心的那位女士,转过头来听厨子说了十分钟,口水都滴到膝盖上面了。
  这就是那天发生在U4会场的纪实。野生动物的绝种问题,人类后代的童心问题,被一个中国厨子解决了。地球的野生动物得以保存,他星的野生动物得以繁衍。中国厨子完全推翻大耳瘟“物竞天择”的陈腐理论。他对地球和宇宙,都作出了贡献。厨子不但提出物种不灭的具体办法,也使得中国料理扬名宇宙。那个厨子被列入了教科书。许多年后,大家认为他应该和远古时代的诺亚有相同的地位。于是,在宇宙的很多地方都立起了厨子的雕像。
  当然,事情有利有弊,就像是“社会大耳瘟主义”一样。当“吃什么—— 养什么——不绝种”的公式被过度渲染后,有人提出人类会不会绝种的问题。如果怕人类也绝了种,那么是不是我们也应该……这个想法过于前卫。一段时间后,大家有了共识:如果公开谈这件事,算是违法行为,要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责任编辑:姚海军】
其他文献
多年以前,我和小伙伴们去镇上赶集,红着脸操一口土里土气的汉话买米线吃,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嘲笑我们是“山里人”,我们觉得受了歧视和羞辱,暗自发誓一定要努力闯出大山。多年以后,我带妻女回到生我养我的村庄,习惯性地操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自家孩子吆喝来吆喝去,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尊称我们为“城里人”,我竟然丝毫感觉不到衣锦还乡的荣耀,早已不再年轻的脸再次红了。当淳朴的山里人再不把我当自己人,内心感受到的是另一
我想,一个人即使不具有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也或多或少都有几分“讨好型人格”的影子。就说我自己,从小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这名头下的辛酸苦楚只有自己知道。比如为了保持成绩,维持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我会陷入一种焦灼而不自信的情绪;再如老师布置任务,本来手头的事就比较多,內心其实不愿意接受,但也不知如何拒绝。这些想必是人之常情,无从逃避。  但是后来我渐渐明白,对别人的迎合必须适可而止,否则将失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的尊严分三种:第一种是权力的尊严,第二种是金钱的尊严,第三种是知识的尊严。他们认为,权力的尊严建立在剥夺他人的尊严之上,金钱的尊严也建立在对他人的欺压之上,因此前两种尊严不值得追求,而知识的尊严却是持久的、有益的,值得去追求。  你认同以上的说法吗?请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
俄罗斯艺术家米歇尔·兹亚科夫(Michael Zajkov)因其手下生动传神的软陶人塑而变成了新近的“网红”。这位库班国立大学(Kuban State University)学雕塑出身的艺术家2009年毕业后在一家木偶剧团上班。他心灵手巧,工作的同时自学玩偶陶塑,就连衣服都自己裁剪。他的作品面色生动,眉眼之间透着灵气,肢体关节灵活多变,不经意间还以为是缩小版的真人形象。米歇尔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一些欧
这不是我看过的最催泪的电影,却是最直击心灵的电影。  其名为《美丽人生》,主要讲述的却是二战时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何谈美丽?社会上鄙视犹太人的风气,集中营里残酷的獄规、沉重的工作,甚至连生命都受到威胁,为什么美丽?  然而一切残酷都被父亲圭多设计成一个“游戏”:积分制,不能吃点心,不能犯错,孩子要藏起来,否则就扣分,积分达到1000,就能得到真的坦克——如此刺激的“游戏”,天真的小男孩乔舒亚乐
本期评分专家  徐桦君:浙江省特级教师,长期担任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程继伍:浙江省特级教师,长期担任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祝明富: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长期担任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作文题】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
#劳动是什么  蔡清怡  劳动即传承   劳动是可以为我们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财富的一种行为,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使人类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途径。狭义地说,劳动特指體力劳动,如田间劳动。广义地说,它可以小到作为学生的我们为班级打扫卫生,亦可以大到步入社会的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出所有的劳动成果。每一项劳动,作为人类代代相传又不断演进的技能,背后承载着先祖们的汗水与智慧。当我们劳动时,我
“互联网 ”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创新性融合(结合)的一种经济发展新形态。  两个关键信息“创新性融合(结合)”和“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各占1分,下定义的格式占1分,合计3分。  从阅卷情况看,同学们的得分并不理想,失分的原因主要有遗漏关键信息、回答不符合下定义的格式等。如:  失分示例1 “互联网 ”不仅是流行语,还是进入生活的经济发展新形态,给各行各业
我站在被告席上,被电磁栅栏围在中间,在栅栏的外面,四台身披钛合金装甲的法警机器人严密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灰色的大理石柱子环绕着庄严的法庭,法官庞大的全息影像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没有听众,没有陪审团,偌大的法庭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来自周围空间的巨大压力不停向我袭来,令我感到一阵眩晕。  “本庭宣布:”法官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道,“被告龙仪一级谋杀罪成立,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一阵嗡嗡声在我的脑
编者按:本期《黄河对话》的“话题”,是青年作家杨遥的小说创作。2005年,杨遥在故乡雁门关下,构筑起一座碉堡叫《二弟的碉堡》,“火力”相当威猛,在本刊发表后反响强烈。从此南征北战,以一个杨家子弟的气概,横扫千“军”如卷席,由一座碉堡变成碉堡群,成就着他愈来愈辉煌的创作梦想。  心懿(《知觉》杂志执行主编,独立访谈人):认识杨遥是几年前的事。当时做杂志每期一位作者访谈,编辑们各自去联系相熟的作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