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右后叶Glisson鞘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Y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肝右后叶Glisson鞘的解剖结构及走行分布情况,为实施右后叶精准肝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通过20例成人无病变尸体肝脏的剥离解剖,对肝右后叶Glisson鞘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右后支Glisson鞘存在共干和无共干的分别占95%和5%,G右后/G右前的夹角为(81.4±13.8)°;30%的右后支Glisson鞘呈Y型与V型,Y型中G6/G7的夹角为(71±3.92)°;70%右后支Glisson鞘主干呈C型,辐射状三级分支数目为3~8支不等.结论 右后叶Glisson鞘走行分布情况并不完全符合Couinaud分段的描述,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实施精准肝切除术之前了解右后叶Glisson鞘的解剖,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

其他文献
"论坛"准则与目标 第十四届中华肝胆胰脾外科专业学术论坛以“追踪前沿、贴近临床、面向一线、服务基层”为基本准则,追求进一步提高肝胆胰脾疾病的诊疗效果。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评价食管癌CT分期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经放射治疗为主的食管癌治疗前CT资料,比较CT分期与生存率的关系.常规分割126例,剂量55~65Gy,27~35分次,5.5~7.0周;后程加速超分割178例,剂量55~60Gy,33~36分次,4.5~5.5周.结果T1+T2期与T2、T4期1、3、5年生存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12.90,P<0.01;X2=14.20,P
壶腹周围肿瘤指壶腹部、胆总管末端及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肿瘤.壶腹周围肿瘤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以个例报道为主.现将我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对94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先TACE后3DCRT相结合,观察疗效及生存率,并以Co]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94例中单发病灶82例,多结节病灶12例.TACE1次者59例,1次以上者35例.放射治疗剂量42~52Gy者42例,53~60Gy者52例.结果治疗后3个月、1年的肿瘤局部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过去13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Survivin与肝细胞癌的文献.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按研究方法归类整理.原始数据汇总后进行Meta分析和统计处理,计算合并优势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口),同时绘制Meta分析森林图.结果 最终共纳入18篇文献、1 021例患者,正常肝组织对照208例.分析结果合并OR值为30.61,9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栓塞和支架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我院5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瘤行栓塞和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并发症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假性动脉瘤发生于肝内动脉的2例,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发生于肝外动脉的3例,1例采取介入栓塞治疗,2例采用覆膜支架治疗.介入治疗全部取得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介入治疗后1个月死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