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语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ngy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前进、人类进步的源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会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建设者和栋梁之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外语教学在未来的人才培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通过学习语言去进行国际交流,学习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更新教法,实施创造教育,并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改变观念
  外语确切地说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工具,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基本技能。学习外语的目的不只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而是为了用外语进行真实有效的交际。尤其我们绝大多数小学开设的都是英语课,英语是应用最广的语言,学好英语可以与绝大多数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我们小学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他们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联想等能力。”培养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小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初步使用外语的能力。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学会真实灵活的外语,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新思维。
  二、调整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情境化。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可采用幻灯片、投影仪、影碟等电教手段,也可以用图片、简笔画、实物等辅助教学,这样既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学习,学到活的真实的语言,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和谐教学。
  2.教学过程交际化。
  教学不再是填鸭式的照本宣科,课堂大部分时间应由学生活动,让学生模仿,交流、读写、思考、发挥,使课堂成为学生实践语言的天地。教师的任务是引导、营造气氛、调动情绪,让学生进入角色,绝不能喧宾夺主。要让学生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在真实的交际中形成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更新学习方法
  被动接收,容器式的学习方式生硬枯燥,死读书、读死书是对学生天性和创造力的扼杀。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而教,学生为学会学习而学。学习是一种能力,绝不只是在校期间的短期行为,要想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不断充实自我,独立思考,能独立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具备创新应用知识及更新知识的能力。
  四、更新评价观念
  以往的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忽略了学生的多面性和个性化。学生不是一个学习机器,老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标准应向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转移。目前我们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与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忽视了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同时,要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外语学科应重在检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以及这几种能力的综和运用,培养学生用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在抽象语言环境中调动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总之,外语学科创新教育的理念應该是学会灵活地使用语言,同时使学会使用外语的过程成为培养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提高创造能力的过程。这需要老师们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培养出更多具有较良好外语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學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打破上述僵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们试想一下: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交流的兴趣及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
期刊
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情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观察、体验、操作、思考,从而理解数学价值,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
期刊
英语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重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说白了就是教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正常的对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让枯燥乏味的听、说、读、写变得生动有趣呢?  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在课堂上讲解语法、单词发音,学生背单词的笨方法来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运用语言,反而生搬硬套,被动地背单词,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反应
期刊
一、课题的提出  口算是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提高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计算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经常进行口算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还可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所以确立这一科研课题。  二、研究内容  结合学科的特点,在研究中探索和挖掘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式、方法,主要是计时口算和心算。  三、研究目标  根据学生特点,口算的特点和作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
期刊
一、培养估算的意识  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一开始接触到估算,遇到问题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看到“大约”就估,没有“大约”就准确计算。这样孩子们就会被动地学习估算,甚至觉得是老师“逼”着他们去估算的。试想,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想法中怎么会乐意去估算,连学习估算的目的都不知
期刊
一、课前准备策略  (一)教师的备课策略  1.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课堂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接受水平。所以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可以通过班会、课外活动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来了解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把握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对开展有效教学有
期刊
首先,当我们回想起在我们传统的教育当中,我们不难的发现了在的英语教学当中主要是以老师教授和学生听讲为主,但是时间久了以后,这种课堂环境就变得枯燥和单一,同时也降低了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体现的特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兴趣,为他们在以后的英语学习当中打下坚实的基础。照这样说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四会掌握单词: sausage carrot cabbage potato  2.能正确运用sausages carrots potatoes这些复数形式  3.能四会掌握句型:What do you like? What dont you like?并能进行综合语言交际。  4.能用英语准确介绍他人的喜好。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
期刊
一、创设情境,随文识词  我认为,小学英语首先要解决“聋哑英语”问题。解决的办法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要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去,通过适合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把学英语与用英语做事联系起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用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始终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例如将比较生疏,不常用的单词放入句子
期刊
【意外】:教师在讲解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理解分数各部分意义,一位学生认为“分母分子好象妈妈和儿子”话音刚落,教室里已是轰然大笑。  课程专家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有着未知方向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景色,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调整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巧妙地生成实用有效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