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英新四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的政策比较

来源 :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教育相关服务是衡量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梳理美国、英国、新西兰及中国的特殊教育相关服务政策,从相关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者、服务享有者、服务方式、服务经费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各国特殊教育相关服务政策的特点.针对国内外相关服务政策的比较结果和现状,我国应制定系统化、可操作的相关服务政策,纳入“隐形障碍”类别,扩展相关服务范围,构建多层次、协作化的服务模式,培养多学科、专业化的相关服务团队,保障相关服务经费投入、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立足于系统论的视角来反思,师德建设呈现出单一化和零散化的发展困境,必须深入分析政府角色、教育机构、社会评价等因素对其的影响,以寻求破解之路径.在此诉求下,提出了“培育—治理—评价”师德建设三维模型,政府从“控制型”过渡到“管理型”,进而转向“善治型”师德建设的治理模式;教育机构对于师德建设的培育与社会对于师德建设的评价督导分为“任务型—规范型—自觉型”与“奖惩型—绩效型—发展型”三个阶段依次推进.构建了培育、治理与评价三方有机联动的建设框架,并依此形成构筑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外部生态、树立师德建设的高阶理想和
人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语义的不确定性,即:同样一个语言结构形式可能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引起语义的不确定性,造成歧义,从而产生误解,尤其表现在缺乏语境,无上下文的句子里.歧义又可分为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本文着重讨论语法歧义中的英语非谓语动词的歧义现象.
社会教育作为近代中国教育重要一翼,其发生发展是国家、政府与知识分子根植中国社会、文化及教育改造背景下的相互妥协、共同联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自上而下的传统社会教化理路与自下而上的现代自治改革路径相互交织.社会教育研究对教育现代化的早期路径探究、社会建设与国民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本书作者从 2011 年开始从事平板电脑教学应用相关领域研究,2013 年前往香港教育大学访学期间选择了智慧学习环境作为合作研究选题.在近十年的研究历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在信息技术和灵活学习空间的共同作用下,传统教室发生的根本性改变.
期刊
为提高学生图纸识读与制图能力,我院采用校企合作开发,共建、共育建筑识图、制图课堂,从师资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入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竞赛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将识图与制图学习与实践贯穿始终,螺旋循环训练,在提高学生的识图、制图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材建设是中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材建设的关切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有力实现.教材建设有着“知识—认知—文化”三元共建的逻辑取向,但长期囿于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认识取向,遮蔽了教材建设文化逻辑的价值作用.重拾教材建设逻辑共识,亟须对教材建设立场、教材编写取向以及教材建设系统要素等方面进行文化释义上的深度考查与价值再现.在此基础上,可对教材内容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文化关系逻辑、“教科书学”学科建构循依文化再生逻辑、教材建设现代化方案转向文化叙事逻辑,以及教材建设树立创造性转化文化的变革
农村高中英语“趣智课堂”的构建应以“智”为教学目标、以“趣”为外在保障.依托“趣”的形式,加强语言意识和语感,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实现“智”的生长.文章从词汇、阅读、写作三个方面简要地阐释了农村高中英语“趣智课堂”实践探索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注重效果导向”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塑造感召力,增强参与度,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在新文化史学影响下,西方图像史学兴起.图像史学为解读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它运用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体现了一种整体史观.图像所包含的意蕴是复杂的.解读图像需要回到图像产生的历史场景,并了解图像的制作者;给予图像与文本同等地位;关注图像所表达的内在意蕴.通过对图像的解读,进而获得对历史的理解.荷兰研究者利用历史图像,开展了教育史研究.研究者结合当时荷兰的社会背景,及其时代的教育理念,详细解读图像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借鉴荷兰图像教育史学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我国图像教育史学研究,增加对教育历史的解读力度.
历史分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撑.目前学界对美国教育史研究中分期问题的讨论忽视了历史时间中的“相对性”问题.回顾“辉格派”、温和修正派、激进修正派和新保守主义史学四大流派对美国公共教育历史分期的阐释及其前提假设,发现历史分期看似仅仅是对不同的时间的选择,实质上代表着作者在写作之前设计的研究问题,以及为此所拟定的逻辑框架和写作时所流行的史学思潮,这提示我们关注在历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的解释”问题.对美国公共教育史研究中历史分期的再讨论,目的不是获得唯一的、正确的、普适的“方法”,而是从另一个面向获得对